《诗经》里有没有网红脸?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国风·卫风·硕人》
  今译:
  身材修美一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娇妻,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指纤纤如嫩荑,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美目顾盼摄人魂。
  美人身材高又俏,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浩荡荡,哗哗奔流向北方。渔网撒开呼呼响,戏水鱼儿跃欢腾,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着盛装,随从男士貌堂堂!
  《硕人》是赞美庄姜嫁入卫国的篇章。“硕人”指丰满高大的人、美人。當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修长貌。《毛诗序》曰:“《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历代学者多赞成毛序的说法。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对庄姜之美的精彩刻画,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
  《硕人》通篇使用铺张手法,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身份观念由来数千年了,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就是一个身份制社会。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简短的二十个字使用铺叙以及比喻的手法,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聚焦于美人的肖像,又如纤微精妙的工笔画细致刻画硕人之美妙绝伦。在中国诗歌作品当中,聚焦美人之手的词语也是数不胜数,如素手、玉手、柔荑、玉纤、纤纤、削葱等,而美人与手相关的动作也十分丰富,如欧阳修《浣溪沙·叶底青青杏子垂》中“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描写美人托腮怅望;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描写美人梳妆粉饰;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描写美人弹琴奏乐。我们可以在这一系列诗词描写的动作当中,感知美人的举手投足,体味美人的心灵韵致,素手美人柔顺的性情之美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同时这些动作也承载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规范,比如言行含蓄得体、举止大方优雅等。
  另外一个生动的特写就是“齿如瓠犀”,“瓠犀”是指葫芦籽,形容牙齿白而整齐。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东家之子“齿如含贝”,“贝”指白色螺壳。李贺《将进酒》“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写道白齿歌伎的吟唱和细腰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卢照邻《和王奭秋夜有所思》“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写红唇里面是洁白而又美丽的牙齿,美妙的音乐传入与云相接的地方。李白《赠裴司马》“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微启皓齿向君笑,千万别错过我的美丽容颜。难怪现在的很多明星谈到自己为什么变美,都说是因为矫正了牙齿。古代的美女拥有纯天然的“唇红齿白”,高科技时代的美女似乎有更便捷的优势提升外貌和气质,这也是近十几年来整牙风潮盛行的原因之一吧。
  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轻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可以想象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象。所以,一个人的眼神才是最真实和深情的表达,要看穿对方的内心活动,一定要盯着他的眼睛。
  此诗开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姚际恒云:“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孙联奎《诗品臆说》拈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并揭示出其之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想来美人当前,诗人癫狂。如同李白见到杨贵妃作《清平调》,迸发出的才情如珠玉四溅,“云想衣裳花想容”等奇思妙想随手拈来,字字珠玑。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时,也一定是想起了庄姜的美貌吧。光阴流转,也掩不住美人惊世的光华。
  古典文学中对“美人”的描写不胜枚举,后世堪称经典的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当数《红楼梦》了。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这段外貌描写就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病态兮兮、美若天仙的大家闺秀形象,既写出了黛玉外貌的超凡脱俗,也写出了黛玉的多愁善感。这样的黛玉激起了宝玉的好感,一种“怜香惜玉”之情油然而生,也为后文两人的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再看《红楼梦》第八回通过宝玉的视角对宝钗的外貌描写:“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簪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就把一位端庄娴雅、精于世故的宝钗刻画得淋漓尽致。黛玉和宝钗哪位更符合“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是仁者见仁了。   诗的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一片汪洋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活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
  而《诗经》所体现的“美人”观也是值得一提的,《诗经》描写人物形体用得最普遍的形容词是“硕”,“硕,大也”。我这种身形算不上小鸟依人的女子每次读到《硕人》,心里也会滋生出一种虚妄的“自鸣得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唐风·椒聊》中也赞美女子“硕大无朋”、“硕大且笃”,身材颀长高大,彰显了健壮美与灵秀美。植根于生活,充满阳刚之气,体态高大丰硕才为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原始的生命力和生殖力崇拜已经弱化,人们对于女性形体的审美眼光开始由实用性向纯审美欣赏转化。南骚中则盛行着另一种以清秀细腰为美的女性美观念,《战国策》与《荀子》中均记有“楚王好细腰”,屈原《大招》中描写女性体态美“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细颈小腰为美,可见战国时期楚地灵秀美、阴柔美的审美标准。
  《硕人》的这位主人公庄姜不愧是《诗经》里的第一美女了,她不但有绝色的容貌,更让人见之而忘俗。今有女神,古有硕人。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即便放在当下的网红时代,也是绝代风华的美人坯子。其实纵览整部《诗经》,“美人”形象多姿多彩,有令古今君子寤寐思之、辗转反侧的窈窕淑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有艳若桃花的新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有令樵夫思慕,但不敢生起一丝亵渎的想法的汉水美丽的游女(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汉广》);亦有调皮可爱的“静女”,她与“我”相约于城隅,可她却调皮地躲起来,令我着急不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也有容貌美如木槿花般的姑娘,她体态轻盈如飞鸟,佩戴着珍贵泛光的玉佩,举止文雅,穿着得体且时尚,令同车的“我”心怦怦乱跳,不知所措又爱慕不已(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有女同车》);还有“我”历尽千辛万苦追寻的神秘伊人,她仿若在水一方,又似是在水中央,无法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还有一位身姿窈窕的月下美人,令人思念又烦忧(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月出》)。
  记得一位给无数网红和专业模特拍过片的摄影师说:其实大众质疑网红脸比较low真的是一种偏见,毕竟这已经是高科技能达到的最好看的水平了,当然这也说明大众审美的提高。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也认同这种美,而是别无选择(医生只给你提供此款),即便這种趋同的“好看”也比他们之前要上镜好看很多(尤其在摄影、时尚圈),因为高科技只能解决“好看”的问题,并不能解决美得“高级”的问题。我观摩了该摄影师拍的大量样片,不得不赞:脸小真省版面。我想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诗经》美人超凡脱俗的原因,因为她们有一张不可被复制的脸。
  就是这样一位长相极致美丽又有才学的女子,终究没有逃脱帝王家的命运。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出嫁成亲的场面热闹风光。可是婚后庄姜却未得一男半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庄姜的婚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遭到冷落的庄姜,在卫庄公迎娶了新人以后更加不受待见,而庄姜也在孤灯长伴的深宫中,一个人度过了孤寂的一生。生活虽艰辛坎坷,但是庄姜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她将哀思寄于诗歌中,以诗歌为伴,沉浸在创作诗歌的生活里,不仅扭转了她后宫的凄凉生活,更是造就了她中国第一位女诗人的地位。宋人朱熹曾经考证,《诗经》收录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均出自庄姜之手。
  历史上红颜薄命的故事大抵都相似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曹公在《红楼梦》里的一曲《警幻仙姑赋》中也描绘了美得不可方物的世外仙子:“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警幻仙子是《红楼梦》中的爱神、美神,太虚幻境司主,相当于西方的维纳斯。她首次提出“意淫”的概念。警幻仙子的形象完全是虚构的,纵观整部红楼,警幻仙姑歌辞“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却成了最大的真相。然而,命运能被启示吗?
  正如茨威格在给最终走向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写的传记中写过的那个著名句子:“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其他文献
弗洛伊德在他的代表作《性欲三论》中认为,男女性器官的差异能够产生男孩的优越感,特别是可能造成女孩的自卑感。他认为,在女孩的眼中,自己的性器官就像是“阳具”被割去后留下的伤口,因而感到压抑和自卑,形成所谓“阉割焦虑”,这种童年期的经验可能对人的一生都存在重要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弗氏的理论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质疑者们提出的问题是,弗氏的结论主要是根据对精神病人的研究,而在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长期存在正史与家史融合的现象,历史叙事的内容会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悄然发生改变。正史在早期几乎就是帝王的家史,某种角度来看,正史可以是家史,而家史也可以是正史。本文所谓的家史是指由有血缘宗亲关系的人来书写的家族历史,包括家谱和族谱等相关材料。  旧时写正史,家谱、族谱向来是资料的来源之一,正史、方志、家史往往鼎足而立,互相影响。然而在家史中的叙事内容有时却难免与正史矛盾,那么这
方言之于文学,好比盐之于饭菜。一顿饭有各种吃法,“舌尖上的中国”百味杂陈,可总也少不了一点盐——有盐才有味儿。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有诙谐风趣的淮安方言,《水浒传》有豪爽劲道的山东方言,《红楼梦》苏北、常州、南京、北京等地的方言大放异彩,穿插自如,恰似一道“满汉全席”。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当然跟作者籍贯、出生地、生活地紧密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方言成一家“盐”,文学作者自然而
一  泰戈尔及其文学、诗学理论、和平思想经过翻译、介绍和研究,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作家,其中很多现代作家就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才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他们的创作实践明显受泰戈尔影响,形成了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也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因为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泰戈尔色彩,可以将这一现代作家群体规而约称为“中国泰戈尔作家群”,代表作家主要有郭沫若、冰心、徐
如果让人们自由选择中国任一文化区域居住的话,江南无疑将是最让人们向往和心动的对象。因为它不仅一直是令人艳羡的富庶之地、山水清丽的秀美之地,而且历来关于它的字里行间总是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诗意想象与美妙审美愉悦。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的新著《江南诗性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既以独特的江南诗性文化理论精辟阐释了江南文化的精髓本质,也以丰富细腻的感性体验生动描述了江南生活的文化呈现。  刘士林教
林黛嫚:《团扇》之后,您陆续出版了《长日将尽——我的北京故事》、《永远的情人:四十六篇藏书札记》、《多余的人》、《文学的滋味》、《亚果号的返航》、《林布兰特》、《尚未尘封的过往》等书,产量颇丰,大家都很好奇您如何分配你的日常生活?  韩秀: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不必上班,因此可以把每天最好的时间用来敲键。  每天早上七点钟带一杯咖啡下楼到书房,十点钟结束敲键。之后的时间用于阅读、写信(手写、贴邮票请邮
生命中的日子虽说短促,每天很少有什么大惊喜,多的只是些小琐碎。那些个琐碎就像街景,多半还是寻常。当年,大阪关西学友会日本语学校附近就有一段寻常的街道:一间文具店,一间邮电所,一间洋服屋。洋服屋内一般不见顾客;门口摆着三两个纸盒子,有装了碎花布的,总有过路的女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在那里驻足,自己也就踩着碎步子跑过去,很不甘心地兜底翻翻——多数什么也不买,但一定要在花布上捏一把。放着碎花布的盒子边还有个
一  也许,我得坦率承认,自己暗地里一直被人类文明当中某种气拔云天的高峰智慧所震撼、所诱惑,我就是这样被引诱着涉入了书籍的海洋。在那样的智慧里边,我相信必有某种惊心动魄的生命经验,曾发生在所有话语的背后,而只可惜呈现给我们的话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经典,却仅仅是那种熊熊燃烧的生命经验残留下来的轻烟,或灰烬,我们无法亦无缘目睹这种经验的实在与发生。然而凭着这些话语本身,亦足以劈开我们似是而非的种
舒芜八十岁以后学会了使用电脑,接着,他又在新浪网开了两个博客,一个叫“舒芜博客”,另一个叫“碧空楼舒芜博客”。这对于一个以文字立身的老学者来说,真算是与时俱进了。  有了这个现代化的传播平台,舒芜在晚年的岁月里仍然显得忙碌和活跃。他在舒芜博客上勤快地写随想短文,在碧空楼舒芜博客上则粘贴一些略长或写作时间略早的作品,继续展示着他的学者风采。这些博文汇聚起来,就编成了这本《舒芜晚年随想录》(以下简称为
从北洋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的国民军,因其“领头羊”冯玉祥在民国年间呼风唤雨的地位以及该部队自身的独特作风,曾经于颠峰时期发展至四十万人,成为当时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这支西北军也曾经雄心勃勃,意图有所作为,并顺应军事发展需要创办了自己昙花一现的空军。  1924年10月下旬,第二次直奉大战激战正酣之际,直系陆军检阅使兼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联合驻扎在北京的胡景翼、孙岳等部突然实行倒戈,发动政变,囚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