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迁移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一个牛场的场主那里见证了一头牛悲壮的死亡。
  牛场从下午开始,把全场的牛向新牛场转移。移走这三百多头牛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一切前期工作都准备周密以后,这三百多头牛被分装在二十多辆高护栏货车上,浩浩荡荡向新牛场出发。七百亩大地,三百多头牛,二十多辆车子,这是怎样磅礴的气势?十一月的风吹过空旷的牛场,扬起大片大片的灰尘,它们蓬松的头发迷蒙了车队前进的天空。黄色的土地在移动着。灰色的天空在移动着。藍色的车队在移动着。黑白相间的牛在移动着。一时间,似乎整个世界在漂移一样。
  我和场主同车而行。空气中飘来牛的腥味。这股腥味从场主的身上散发而来,从前面驶过的车队散发而来,从高远的天空散发而来,也从大地的深处散发而来。这股腥味像虫子一样爬满了我的头发,前额,鼻尖,它们甚至还从我的鼻孔爬进了我的身体内部,从我的衣领爬进了我的腋下。
  沉浸在这浓浓的腥气中,我突然有些不自然起来。这哪里是什么腥气呀?分明是大地上生存的气息,是在一波一波死亡之后一波又一波生命再生的气息。当我们用粗壮结实的绳索把这么多牛捆绑在货车护栏上进行迁移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牛的感受呢?这些卑微的生命,何时能够得到人的尊重呢?
  牛与牛挤在一起,发出碰撞的声音;摇晃着的牛,在车厢里发出“哞哞”的叫声;长长的车队的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突突”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发出“呜呜”的鸣叫声。这些声音一起,构成了大地上少有的合唱。这是生命在大迁徙时间发出的声音,这是远古与现代化结合的战事。能够目睹这场战争,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
  正在我暗自庆幸自己碰上了壮观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挨在我们前面的第二辆车,在翻越一道坎的时候,一头壮年的牛跟着护栏一起从车上坠落。其他四头系在后面护栏上的牛也在瞬间跌落在地。除了一头牛被后面的车撞伤以外,另外四头均慌忙逃窜。它们的颈脖上,依然套着粗壮结实的绳子。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味道。
  这是一场找寻奶牛的战争。四头牛中的每一头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但是,这轻微的伤痛似乎并没有影响它们逃窜的速度。它们转眼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四组人群,自发地朝着四个方向去追,只留下我和一个医生照顾刚刚撞车的那头牛。它的伤势似乎不轻。左侧的一大块皮被货车的前轮蹭破,模糊的血肉让人看了怜惜不已。它呼呼地喘着气,嘴里升起白色的雾凇。医生赶紧取出器械,为它消毒止痛。这是一头善解人意的牛,我看到当医生轻轻拍打它的时候,它的眼眶里贮满了泪珠。
  夜越来越深,星星爬上了我的头顶。那四头逃窜的牛也都被找了回来。
  到达新牛场,已经是深夜十二点钟。卸牛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一头牛在长途的奔波之后,已经瘫倒在车里,无法动弹。当医生赶去看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说,死了。人们的心情非常难过。我看到这头牛的脖子已经被绳子勒断。原来这头牛系在护栏上的绳子太短,导致它在路上颠簸和其他牛位移以后无法转身,也无法呼吸。如果那时它用尽自己所有力气和其他牛争取靠近护栏的位置是否可以存活下来?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它宁可选择让自己死亡也没有去争取生存的机会呢?惟一可以解释的答案是它明白,如果自己争取了,必定有其它的牛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每个生命都会离开。是否被其他的生命记得,究竟重要还是不重要?遗忘了,会怎样?不遗忘,又会怎样?全凭一颗心吧。看着眼前这头被勒死的牛,我的眼睛呼啦啦一下湿透了,像一扇清晨打开的窗户,呼啦啦飘进那么多刺眼的太阳屑。
  (罗幕轻寒摘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搬家后,朋友告诉我,这个院子每年都会有一只鸭子来这里孵蛋,而我们真的在房前发现了几只鸭蛋。打开女儿房间的门,这几个蛋就会滚到房里来。打电话问朋友,他说:“它在寻求保护,因为池塘边有狐狸洞。”为了不打扰它,女儿房间的窗帘整天挂着。这只平常见人就飞的野鸭子变得凶猛异常,你一走近,它就咬你。整整32天过去了,一天,清早就爬起来看鸭子的小女儿一声尖叫从房里跳出来:“小鸭,小鸭!”  我们跑出去看,鸭妈妈身
期刊
陈志宏,江西省东乡人,大学教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不可能的可能》、《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和《幸福就在抬头间》等文集。    从什么时候对写作产生兴趣的?中学时代的你是作文高手吗?   很小的时候,就对写作感兴趣了。学生时代,仅仅是喜欢,作文并不好,参加作文比赛,我甚至连校级荣誉都没有获过。高二时,投过几篇文章发表到《抚州日报》,有一天,竟然收到12元稿费!这让我们整个
期刊
4月26日。泰晤士河畔。一年一度的伦敦马拉松比赛再次亮相。  作为一项群众参与性很强的比赛,伦敦马拉松的参与者向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儿八经参加比赛的,其中包括大批马拉松职业选手;而另一类则以参赛为乐,他们把比赛当成了化妆舞会,个个奇装异服,甚至穿上中世纪骑士的铠甲,甚至把自己扮成一个魔方……  而在这36000名参赛人员中,有一位最为特殊的人物——英国皇家军官菲利帕克,他把比赛变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
期刊
安石路,以前并不是一条路,是河堤,名叫抚河西堤。为了给一条素了多年的河堤增添人文气息,才立此名,纪念出生在抚河流域的宋代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对待地名的问题上,人们多存遗老遗少心态,只忆旧好,不记今妙。安石路之名已有好几年,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管这叫抚河西堤。单位在安石路中段,再往南走,不远处,是我的家,路两端有几家颇具规模的幼儿园和小学。  晨光,属于孩子们,小区门口几部接送学生的校车停着,大人拎着书包
期刊
我们中国的文章通常是以情节取胜,擅长对故事情节的塑造。而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抓好文章写作中的心理描写,也是文章制胜的一个重要砝码。这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尤其多。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就大量地使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主人公形象、表达主人公情感,填补了其它描写方式的不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认识,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
期刊
1   瓦。第一次让这个字成为一篇文章的第一个字,一种沉稳的,湿润的感觉从心底氤氲生起。同时又一次骄傲于汉字的神奇:这个瓦,本身不就是一片神形毕肖的瓦么?  字典里,瓦的解释很简单: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相关词组有:瓦当,瓦工,瓦灰,瓦匠,瓦楞,瓦砾……  久违了,瓦。     2  一夜,我和几个朋友相约于郑州东区的“瓦库5号”。坐在露天的最顶层,清风在身,明月在上,红酒在口,香茶
期刊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喜欢在厨房里接吻——不是那种在重大场合慎重地亲吻,也不是屏幕上那种煽情的亲吻,而是那种经常的、平凡的亲吻。我父母的“接吻”成为我们家庭就餐中的一个传统项目,正如感恩节吃火鸡、南瓜饼一样,在全家人愉快地吃完晚饭之后,他们就接一个吻。一般是这样开始的——我爸爸会说:“塔玛拉、吉姆和乔纳森,捂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的妈妈需要一个吻。”   然后,他就朝妈妈俯下身去。妈妈的反应是可想
期刊
关于祖母的许许多多的记忆之中,最后的部分是我七八岁时候的事。我祖母的名字叫Fudei(毛笔之义),祖母说她只对我说了这个名字的秘密。祖母说正像这名字的意思一样,她是为了记载森林里发生的事情而生的。如果祖母真的在本子上记下了什么,我真的很想看一看。  不知道顾虑什么,反正我是终于转弯抹角地问了祖母记录了什么。祖母说:“不,还没记呢。我还清楚地记着一切呢!年纪再大一些,记不清楚事儿的时候再把它们写下来
期刊
学生代表顾清朗阔步走上学校大礼堂的讲台,发表演讲:“作为高一新生,我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我的学习,以及追求我的梦想……”  周小年未曾想过自己竟和顾清朗分到一个班。数学课上,老师把一道号称高三生都解不出来的难题丢到黑板上,顾清朗胸有成竹地一气答完,全班响起哗哗的掌声。  老师抱胸立在一边微笑,周小年举手,老师点点头,问:“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法吗?”   “老师,题目本身就出了点小错误,所以我认为需要
期刊
凯伦是我弟弟的小女儿,今年15岁,出生在美国,也就是所谓的“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我同她见面次数不多,却次次留下深刻印象。1997年我到美国访问时第一次见到她,当时她说话还不甚流利,却已知道用雪球塞到我衣领中搞恶作剧。  凯伦二年级暑假回上海探亲,对我说,大伯伯,我可以证明你是中国人。我不以为然:我当然是中国人,难道还要你来证明?她非要做个实验,说明道:“我数一、二、三,你用手指分别表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