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谢德裕,临桂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四十年,又是文学爱好者,在报刊上发了一些小说散文,也参加过编纂多部志书。尽管已虚度七十余春,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至今仍是一个小学生。
王家村王五生夫妇两老人与儿子王小明有蛮大矛盾,老人看不惯儿子没有作为,儿子嫌老人啰嗦,邋遢。他们就像水牛黄牛一样总是走不到一起。
有一天,有个牙医来游村,说是拔牙、镶牙优惠又优惠。王五生有点心动,想,就是有龙肉凤爪,没有牙齿也享不到福的。心动不如行动,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去找儿子王小明,心里打好算盘:不给也得给,借也行。
王五生一边走一边心里打鼓,他是有点怕儿子,儿子的脾气火得很呢,总讲不来,所以在小明结婚后,他们老少就分开过。老人就这么一个儿子,分开过有点不好看,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老人住旧房,小明一家住一间半新房,两处相隔就四五十步,王五生竞走了十把二十分钟。
到了门口,老人停下来,竖起耳朵听听屋里有什么人。好久,他才轻轻地推开虚掩的大门,老人又不急着进屋,而是定神朝屋里望望,倒是孙女王星星眼尖,“爷爷”叫了老人。王五生进屋,问,你爸呢?星星答,和妈妈带小弟去打针。老人愣了一下,心里盘算着,还问他们要钱不要钱?转念一想,自己也是正经事,不问儿子要,问谁要?于是,他找个地方坐下来,等着儿子回来。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王五生就起身帮抹桌子、扫地、捡点这,捡点那,孙女在做作业,所以他不说话,怕影响孙女。
等人的时间过得最慢,差不多过了中午饭,王小明和他老婆林金妹才背着小弟回来,王小明夫妇看见父亲在屋里,全没当一回事,不闻不问。王五生放下手中的活,两个巴掌在衣袖上拍了拍,看见儿子儿媳欲言又止,好久了才像个小孩见到陌生人一样。半笑着说,回来了,回来了,但儿子他们根本不答他,不理他。
老人想,来了就硬着头皮问,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后你去那里找这么便宜的牙医。他咳了一声,壮了壮胆,笑眯眯地像小孩问大人一样说,小明呀,我想问你要点钱去镶牙齿。小明立马停下手中的活,站在一边眼光像两束电光射着老人,不说给还是不给。那里正给儿子喂药的林金妹像点燃个炮仗一样:哪里有钱?半节埋在泥里的死人了还镶什么镶!她这么一喊一叫,王五生不当紧,可是这时站在门外王五生的老伴正走来叫人回家吃饭,突然听见媳妇骂家公死人,就来气了,嚷着:你才死呢,人不孝,雷公叫。老头子我们没有这个儿媳妇,回去。
林金妹素来与家婆不和,常常干嘴仗,家里人不以为事,就是街坊邻舍也听得惯,习以为常了的,她们不吵架才不正常呢。
王五生夫妇除了养了这个儿子外还养了个女儿叫王明英,嫁到外乡,家境也不富裕,再说远水也救不了近火,所以王明英一再做两方的工作,不要闹僵,和气生财。世界讲和平,国家讲和谐,家庭就要讲和睦。王明英为了使父母经常能听到她的劝告,就花了点钱买了一部手机给老人,并且教会他们怎样接电话打电话。还说别的功能莫管莫学。有了部手机也还真方便,不但和女儿能说体己话,还能和亲戚朋友交流。
光和女儿通电话太单调了,于是王五生拨通了远在外地打工的内侄电话,有时也向侄儿诉说儿子不大孝顺的事,最讨厌的是儿媳,那个嘴巴就像把锋利的刀,句句伤心。
世上有些事呀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常常就是挂着它,勾着它。王五生两个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关系越来越生疏。原来王小明虽说不按时,但一年的粮食还是足额供给老人的,钱那是一分都没给。邻舍、族长、村委干部也好心相劝,好心调解,但都没有用。
话说回来,王小明也有他的实际困难,比如林金妹的父母常年有病,也要照顾。王小明夫妇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去广东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结余4000元,工头只发1500元,拖欠2500元,说是明年给,拿回1500元扣去路费,过年紧巴巴的,一点风光都没有。第二年去找工头,工头不知去向。这样王小明回到家不但得不到钱,反而欠了债。那年,妻子又怀了第二胎,他外出不得,一家人靠他一个人养,就是不睡觉也难养活这一大家人呀,有几回他还闪过一个念头爬吊塔!有人说当今世界捡破烂的都有手机了,可我们的主人公王小明是没有手机的,生活的艰辛使王小明喘不过气来,这年他不但没有钱给老人,而且米也时有时断。
家公讲酒壶,家婆讲媳妇。过春节时,王五生的老伴王奶走外家,一伙老人讲媳妇,有的说好,有的说坏。王奶讲起媳妇来还流了泪,外家人同情她但又没有好办法可帮。这时有人说,王奶的一个远房的内侄在外地当一个虽然没有级别的小官,但很懂政策,问一问他十拿九稳能解决问题。好心人还告诉了这个小官的电话号码给她。
过年的气氛还在,王奶把电话小官的事暂时忘了。如果不是一件小事“翻潭”,她把小官的电话号码也忘得一干二净的。
“翻潭”的小事是,过年给红包时,王五生老人给孙子两元,给孙女一元。林金妹晓得后,大年初一下午就跑过老屋来,骂着说,两个老家伙听着,我们不要你们的臭钱,为什么重男轻女?还给你们买药吃吧!王五生想这的确是问心有愧,就不敢吱声。可王奶就不信这一套,想,你们从不给老人一分一厘,还嫌我们少给,天下哪有这么恶的女人?如是就反叽说,你爸妈才吃药呢!大年初一,家婆媳妇若不是左邻右舍劝阻,怕是要干起仗来。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好,经过这件小事,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
王奶越想越不服,屙屎狗吃狗咬屁股。于是拨通了外家侄子的电话,王五生把父子关系发展到今天敌对矛盾的前因后果粗略说给内侄听。那当小官的内侄说,姑爷、姑妈,你们有上上的道理,于理于法都在你们一边,如果调解不成,就告到法院去,我包你们百分之两百能赢,你们没有钱打官司,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一定能成。不过话要好好说,不要把事情往死里整,毕竟父子、母子,还是亲的,有理了得让一让人,何况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孙子。
王五生觉得人家当官的就是当官的,想问题想得真周到。打一棍又得摸一摸,是亲割不断,打断的骨头连着筋呢。
谢德裕,临桂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四十年,又是文学爱好者,在报刊上发了一些小说散文,也参加过编纂多部志书。尽管已虚度七十余春,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至今仍是一个小学生。
王家村王五生夫妇两老人与儿子王小明有蛮大矛盾,老人看不惯儿子没有作为,儿子嫌老人啰嗦,邋遢。他们就像水牛黄牛一样总是走不到一起。
有一天,有个牙医来游村,说是拔牙、镶牙优惠又优惠。王五生有点心动,想,就是有龙肉凤爪,没有牙齿也享不到福的。心动不如行动,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去找儿子王小明,心里打好算盘:不给也得给,借也行。
王五生一边走一边心里打鼓,他是有点怕儿子,儿子的脾气火得很呢,总讲不来,所以在小明结婚后,他们老少就分开过。老人就这么一个儿子,分开过有点不好看,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老人住旧房,小明一家住一间半新房,两处相隔就四五十步,王五生竞走了十把二十分钟。
到了门口,老人停下来,竖起耳朵听听屋里有什么人。好久,他才轻轻地推开虚掩的大门,老人又不急着进屋,而是定神朝屋里望望,倒是孙女王星星眼尖,“爷爷”叫了老人。王五生进屋,问,你爸呢?星星答,和妈妈带小弟去打针。老人愣了一下,心里盘算着,还问他们要钱不要钱?转念一想,自己也是正经事,不问儿子要,问谁要?于是,他找个地方坐下来,等着儿子回来。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王五生就起身帮抹桌子、扫地、捡点这,捡点那,孙女在做作业,所以他不说话,怕影响孙女。
等人的时间过得最慢,差不多过了中午饭,王小明和他老婆林金妹才背着小弟回来,王小明夫妇看见父亲在屋里,全没当一回事,不闻不问。王五生放下手中的活,两个巴掌在衣袖上拍了拍,看见儿子儿媳欲言又止,好久了才像个小孩见到陌生人一样。半笑着说,回来了,回来了,但儿子他们根本不答他,不理他。
老人想,来了就硬着头皮问,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后你去那里找这么便宜的牙医。他咳了一声,壮了壮胆,笑眯眯地像小孩问大人一样说,小明呀,我想问你要点钱去镶牙齿。小明立马停下手中的活,站在一边眼光像两束电光射着老人,不说给还是不给。那里正给儿子喂药的林金妹像点燃个炮仗一样:哪里有钱?半节埋在泥里的死人了还镶什么镶!她这么一喊一叫,王五生不当紧,可是这时站在门外王五生的老伴正走来叫人回家吃饭,突然听见媳妇骂家公死人,就来气了,嚷着:你才死呢,人不孝,雷公叫。老头子我们没有这个儿媳妇,回去。
林金妹素来与家婆不和,常常干嘴仗,家里人不以为事,就是街坊邻舍也听得惯,习以为常了的,她们不吵架才不正常呢。
王五生夫妇除了养了这个儿子外还养了个女儿叫王明英,嫁到外乡,家境也不富裕,再说远水也救不了近火,所以王明英一再做两方的工作,不要闹僵,和气生财。世界讲和平,国家讲和谐,家庭就要讲和睦。王明英为了使父母经常能听到她的劝告,就花了点钱买了一部手机给老人,并且教会他们怎样接电话打电话。还说别的功能莫管莫学。有了部手机也还真方便,不但和女儿能说体己话,还能和亲戚朋友交流。
光和女儿通电话太单调了,于是王五生拨通了远在外地打工的内侄电话,有时也向侄儿诉说儿子不大孝顺的事,最讨厌的是儿媳,那个嘴巴就像把锋利的刀,句句伤心。
世上有些事呀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常常就是挂着它,勾着它。王五生两个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关系越来越生疏。原来王小明虽说不按时,但一年的粮食还是足额供给老人的,钱那是一分都没给。邻舍、族长、村委干部也好心相劝,好心调解,但都没有用。
话说回来,王小明也有他的实际困难,比如林金妹的父母常年有病,也要照顾。王小明夫妇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去广东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结余4000元,工头只发1500元,拖欠2500元,说是明年给,拿回1500元扣去路费,过年紧巴巴的,一点风光都没有。第二年去找工头,工头不知去向。这样王小明回到家不但得不到钱,反而欠了债。那年,妻子又怀了第二胎,他外出不得,一家人靠他一个人养,就是不睡觉也难养活这一大家人呀,有几回他还闪过一个念头爬吊塔!有人说当今世界捡破烂的都有手机了,可我们的主人公王小明是没有手机的,生活的艰辛使王小明喘不过气来,这年他不但没有钱给老人,而且米也时有时断。
家公讲酒壶,家婆讲媳妇。过春节时,王五生的老伴王奶走外家,一伙老人讲媳妇,有的说好,有的说坏。王奶讲起媳妇来还流了泪,外家人同情她但又没有好办法可帮。这时有人说,王奶的一个远房的内侄在外地当一个虽然没有级别的小官,但很懂政策,问一问他十拿九稳能解决问题。好心人还告诉了这个小官的电话号码给她。
过年的气氛还在,王奶把电话小官的事暂时忘了。如果不是一件小事“翻潭”,她把小官的电话号码也忘得一干二净的。
“翻潭”的小事是,过年给红包时,王五生老人给孙子两元,给孙女一元。林金妹晓得后,大年初一下午就跑过老屋来,骂着说,两个老家伙听着,我们不要你们的臭钱,为什么重男轻女?还给你们买药吃吧!王五生想这的确是问心有愧,就不敢吱声。可王奶就不信这一套,想,你们从不给老人一分一厘,还嫌我们少给,天下哪有这么恶的女人?如是就反叽说,你爸妈才吃药呢!大年初一,家婆媳妇若不是左邻右舍劝阻,怕是要干起仗来。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好,经过这件小事,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
王奶越想越不服,屙屎狗吃狗咬屁股。于是拨通了外家侄子的电话,王五生把父子关系发展到今天敌对矛盾的前因后果粗略说给内侄听。那当小官的内侄说,姑爷、姑妈,你们有上上的道理,于理于法都在你们一边,如果调解不成,就告到法院去,我包你们百分之两百能赢,你们没有钱打官司,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一定能成。不过话要好好说,不要把事情往死里整,毕竟父子、母子,还是亲的,有理了得让一让人,何况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孙子。
王五生觉得人家当官的就是当官的,想问题想得真周到。打一棍又得摸一摸,是亲割不断,打断的骨头连着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