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经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由于课时有限,教师除了讲读字词句外,无法解读其他内容。文言文教学要不要进行思维的拓展呢?这个问题一直横亘在许多老师的心里,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思维拓展 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经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由于课时有限,教师除了讲读字词句外,无法解读其他内容。文言文教学要不要进行思维的拓展呢?这个问题一直横亘在许多老师的心里,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许多教师总认为高中文言文文字艰深,词义变化多端,句式漂浮不定,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上课不进行“深耕细作”,就怕耽误了学生。可是,这种“老黄牛”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极低。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阅读文化经典时,要与文本展开对话,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不会思考,行动就没有方向,不擅思考,就不能超越前人。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应该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除了必须讲解一些常规的文言知识外,还要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拓展的一些实践。
一、重视文化常识的梳理与归纳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样题,“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就是“古代文化常识”题。这种题型,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文化常识的介绍要注意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达到应试时提高准确率的目的。
比如:我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在介绍王勃是唐代著名才学兼富的早慧诗人,六岁能文,被称为“神童”时都引申开来,向学生提出疑问:古代作家还有哪些人小时候是神童呢?我会和学生一起回忆过去接触的古代作家,作《咏鹅》的骆宾王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的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细瘦通眉,长指爪”的李贺童年即能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通过横向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
又如:我上《赤壁赋》时,讲到“词宗”苏轼惨遭贬谪,泛舟赤壁,是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典型形象,那么,还有哪些作家和他有相同的境遇呢?“诗仙”李白,贬官出京,周游天下,看似风光,实则悲戚;“诗圣”杜甫,政治失意,漂泊无依,让人唏嘘不已。江州司马白居易,宦海沉浮,命途多舛,被迫沦落天涯。爱国词人陆游、辛弃疾,空有满腔热情,遭受排挤打击,报国无门,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同类题材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涵养学生的性情,提高道德修养。
二、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激发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比如我上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时,就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就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观点,加以评论,说说独到见解。下面是学生评论的要点。
1.针对“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的分析:(1)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自然;(2)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急功近利;(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针对“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分析:(1)人要有自知之明,否则,你在取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取笑你;(2)人不能只顾互相取笑,而要正视自己的弱点,寻求新的突破。3.针对“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分析:(1)要提高人们的素质,不仅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一个国家要和谐地发展,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针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分析:(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穷奢极侈、不讲仁德的统治者,终究要灭亡。5、针对“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分析:(1)社会要加强法制教育,要让人们学法、知法、守法;(2)人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凡事都为自己找借口。以上学生的评论,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个别学生针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句话,提出错误的看法:人只要尽心尽力地做事,就问心无愧。学生的这种看法显然没有理解孟子的真正用意,我给予正确的指导: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其实是他的自我夸耀,他想在孟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务实”,以博得孟子的赞美。梁惠王对于国家的治理,只是搞小恩小惠,并没有尽心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人佩服。可见培养与激发发散思维,能让学生更睿智,更深刻,更有见地。
三、重视联想想象力的培育与养成
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外的知识点,培育学生的联想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想象是指人们以原有感性形象为基础,创造出新形象,形成超强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我上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时,给学生讲授后唐皇帝李存勖初登基时,信誓旦旦,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亲刃仇人,一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这位大英雄后来却宠信伶人,玩物丧志,最后落得国破家亡、身首异处的下场。我让学生进行横向联想,古代还有哪些玩物丧志的事例呢?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唐玄宗宠爱美人杨贵妃,宠信奸臣杨国忠,最终招来“安史之乱”。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促织》中,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好玩斗蟋蟀,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家破人亡。通过培育学生的联想力,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扩大知识面。
我经常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扩写、改写、续写的练习,以及一些与作者或主人公展开对话交流的想象性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我上屈原的《离骚》时,曾设计这样一个作业:你赞成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吗?请为屈原的人生设计更完美的结局。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答案丰富多彩,创新能力得到锤炼与提升。
四、重视对比阅读的训练与引导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训练学生求同、求异思维。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对照和鉴别,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既能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加深认识,又能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如:我上贾谊的《过秦论》时,就会补充讲授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这三篇文章尽管写作的时代不同,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可是,三篇文章又各有侧重点。贾谊意在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为西汉统治者提供前车之鉴,因此文章确立的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杜牧旨在以秦王朝奢侈速亡为戒给唐敬宗李湛敲警钟,因而提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苏洵意在批评北宋对契丹和西夏供奉不当,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通过对比阅读,每篇文章作者的用意一目了然。
又如我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一定也会拓展阅读袁枚的《祭妹文》。韩文、袁文写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韩文采用对话形式,直抒胸臆,这种方式比传统祭文纯粹地歌功颂德,显得更高明。袁文是选择生活琐事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以散体形式,叙事中抒情,朴素无华。通过二文写作技巧的比较,两位高超抒情大师的写法各有千秋,相映成趣。
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夹缝里,要寻求新的突破,大胆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16.3.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0.8.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思维拓展 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经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由于课时有限,教师除了讲读字词句外,无法解读其他内容。文言文教学要不要进行思维的拓展呢?这个问题一直横亘在许多老师的心里,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许多教师总认为高中文言文文字艰深,词义变化多端,句式漂浮不定,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上课不进行“深耕细作”,就怕耽误了学生。可是,这种“老黄牛”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极低。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阅读文化经典时,要与文本展开对话,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不会思考,行动就没有方向,不擅思考,就不能超越前人。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应该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除了必须讲解一些常规的文言知识外,还要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拓展的一些实践。
一、重视文化常识的梳理与归纳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样题,“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就是“古代文化常识”题。这种题型,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文化常识的介绍要注意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达到应试时提高准确率的目的。
比如:我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在介绍王勃是唐代著名才学兼富的早慧诗人,六岁能文,被称为“神童”时都引申开来,向学生提出疑问:古代作家还有哪些人小时候是神童呢?我会和学生一起回忆过去接触的古代作家,作《咏鹅》的骆宾王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的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细瘦通眉,长指爪”的李贺童年即能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通过横向的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
又如:我上《赤壁赋》时,讲到“词宗”苏轼惨遭贬谪,泛舟赤壁,是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典型形象,那么,还有哪些作家和他有相同的境遇呢?“诗仙”李白,贬官出京,周游天下,看似风光,实则悲戚;“诗圣”杜甫,政治失意,漂泊无依,让人唏嘘不已。江州司马白居易,宦海沉浮,命途多舛,被迫沦落天涯。爱国词人陆游、辛弃疾,空有满腔热情,遭受排挤打击,报国无门,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同类题材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涵养学生的性情,提高道德修养。
二、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激发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比如我上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时,就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就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观点,加以评论,说说独到见解。下面是学生评论的要点。
1.针对“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的分析:(1)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自然;(2)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急功近利;(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针对“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分析:(1)人要有自知之明,否则,你在取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取笑你;(2)人不能只顾互相取笑,而要正视自己的弱点,寻求新的突破。3.针对“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分析:(1)要提高人们的素质,不仅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一个国家要和谐地发展,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针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分析:(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穷奢极侈、不讲仁德的统治者,终究要灭亡。5、针对“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分析:(1)社会要加强法制教育,要让人们学法、知法、守法;(2)人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凡事都为自己找借口。以上学生的评论,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个别学生针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句话,提出错误的看法:人只要尽心尽力地做事,就问心无愧。学生的这种看法显然没有理解孟子的真正用意,我给予正确的指导: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其实是他的自我夸耀,他想在孟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务实”,以博得孟子的赞美。梁惠王对于国家的治理,只是搞小恩小惠,并没有尽心尽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人佩服。可见培养与激发发散思维,能让学生更睿智,更深刻,更有见地。
三、重视联想想象力的培育与养成
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外的知识点,培育学生的联想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想象是指人们以原有感性形象为基础,创造出新形象,形成超强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我上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时,给学生讲授后唐皇帝李存勖初登基时,信誓旦旦,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亲刃仇人,一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这位大英雄后来却宠信伶人,玩物丧志,最后落得国破家亡、身首异处的下场。我让学生进行横向联想,古代还有哪些玩物丧志的事例呢?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唐玄宗宠爱美人杨贵妃,宠信奸臣杨国忠,最终招来“安史之乱”。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促织》中,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好玩斗蟋蟀,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家破人亡。通过培育学生的联想力,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扩大知识面。
我经常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扩写、改写、续写的练习,以及一些与作者或主人公展开对话交流的想象性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我上屈原的《离骚》时,曾设计这样一个作业:你赞成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吗?请为屈原的人生设计更完美的结局。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答案丰富多彩,创新能力得到锤炼与提升。
四、重视对比阅读的训练与引导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训练学生求同、求异思维。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对照和鉴别,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既能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加深认识,又能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如:我上贾谊的《过秦论》时,就会补充讲授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这三篇文章尽管写作的时代不同,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可是,三篇文章又各有侧重点。贾谊意在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为西汉统治者提供前车之鉴,因此文章确立的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杜牧旨在以秦王朝奢侈速亡为戒给唐敬宗李湛敲警钟,因而提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苏洵意在批评北宋对契丹和西夏供奉不当,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通过对比阅读,每篇文章作者的用意一目了然。
又如我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一定也会拓展阅读袁枚的《祭妹文》。韩文、袁文写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韩文采用对话形式,直抒胸臆,这种方式比传统祭文纯粹地歌功颂德,显得更高明。袁文是选择生活琐事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以散体形式,叙事中抒情,朴素无华。通过二文写作技巧的比较,两位高超抒情大师的写法各有千秋,相映成趣。
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夹缝里,要寻求新的突破,大胆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16.3.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