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重要原因之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主要从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和薪酬标准几个方面对武汉大学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毕业班辅导员进行了访谈,以此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期望;现实结果;差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显示,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这就意味着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未找到工作,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如此惊人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武汉大学青年发展中心设立专题立项,本调查组承办此项目,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在武汉大学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
在国外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既包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如大学生群体就业期望的构成和特点;也有关于就业期望理论的研究,如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金兹伯格的发展理论等。国内针对就业期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因素结构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如吴谅谅、李宝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发现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多来自于心理学,而很少有社会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因此本调查注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对就业期望和就业满意度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等变量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结果差异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13.O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由理论模型所提出的假设;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就业期望指导模式,用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实证探究
本课题的研究以武汉大学作为调研地点,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达93%。我们调查的人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从各年级比例来看,08级占86.67%。未找到工作的占70%,已经找到的占30%。
1.对就业单位的期望。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毕业生最想工作的单位的前三名。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比较倾向于稳定而且福利较高的单位。对于稳定性的追求是毕业生就业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普遍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对专业类型和就业单位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文科生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理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工作,工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
2.对就业地区的期望。从对就业地区的期望来说,家处沿海省市,如江苏、福建等地的学生大都倾向于回到本省工作,而家处中西部的毕业生,除少数武汉本地的学生想要留在武汉外,其他大部分都倾向于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以及深圳等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城市。
3.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在月薪标准方面,所有人都选择在“2000元以上”,其中选择“4000~5000元”的最多,其次才为“5000元以上”,40%的受访者选择月薪4000~5000元。说明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能得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盲目地追求高工资。
4.调查问卷的交叉分析。(1)关于不同性别的就业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找到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原因有可能是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也有可能是存在性别歧视。总体而言,男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一些,因为社会与家庭对男生比对女生有着更高的就业期望,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男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而从我们对毕业班辅导员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歧视确实是存在的。(2)就业单位的现实结果。从就业单位的上来看,选择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而进入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的人则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当前“公务员热”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3)薪酬待遇的现实结果。已经找到工作的30%的人当中,有75%的人所找到的工作的工资标准低于预期值,只有1/4左右的毕业生拿到了自己满意的薪酬。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就业的现实结果总是低于预期值。(4)就业地区的现实结果。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大部分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武汉工作,而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则多在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其中不排除家住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
5.关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差异的原因。调查问卷的数据表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上,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竞争的激烈、能力与现实的差距等。从就业单位上讲,稳定性与较高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们将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排在前三名的原因。据对其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是比较满意的。从就业地区上讲,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质量是毕业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距离家庭住址的远近是次要因素。从薪酬待遇上讲,没有人选择2000元以下的月工资,这与现在中国的物价水平是相关的。大部分人选择的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表明毕业生们对薪酬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校来说处于中上水平。这不仅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相关,也与毕业生们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关。而对发展机会的期望则潜在地体现在上述三个因素当中,表现为稳定的就业单位、经济发达的就业地区和较高的薪酬待遇。通过对一些专业的毕业生访谈中发现,发展机会的大小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选择起着越来越强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本调查以调查问卷分析为主,对毕业生、毕业班辅导员访谈分析为辅,得出如下结论: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和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发展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一因素间接导致了女生更加倾向于稳定性的发展,如到科研设计单位、国家机关工作。
2.建议。(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从大四才开始设计,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学校来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教育界理论界也要人力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研究,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等参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营销战略。毕业生就业营销策划工作,是学工部或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每届毕业生必然要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营销策划的制定,要结合本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和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确定传播媒体、传播范围和频率,制订具体的经费计划。(3)建立就业期望指导模式。对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关键的四年,因为在这期间面临着职业期望的出现、形成、成熟、实践四个时期。根据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特征,应该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下设四个指导小组:出现期指导小组、形成期指导小组、成熟期指导小组、实践期指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开放型多元化的管理形式──“矩阵制”式就业期望指导结构。它是一种“二元化”组织管理体系,由纵横两套系统组成:一套是以不同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系统;另一套是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领导下的按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纵向期望指导小组系统。这种就业期望指导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26/c_121023750.htm
[2]Julian R.Betts.What do Students Know about Wages?[J].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Human Resource.1995(2)
[3]Jeff Dominitz,Charles F.Manski.Eliciting Student Expectations of the Return to Schooling[M].working paper.1996(4):36
[4]刘荣.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比较研究——基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
[6]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项目基金:本文系武汉大学2011~2012年度青年研究中心课题(立项编号 7)。
【关键词】就业期望;现实结果;差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显示,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这就意味着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未找到工作,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如此惊人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武汉大学青年发展中心设立专题立项,本调查组承办此项目,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在武汉大学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
在国外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既包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如大学生群体就业期望的构成和特点;也有关于就业期望理论的研究,如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金兹伯格的发展理论等。国内针对就业期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因素结构研究、对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如吴谅谅、李宝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发现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多来自于心理学,而很少有社会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因此本调查注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对就业期望和就业满意度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等变量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结果差异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13.O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由理论模型所提出的假设;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就业期望指导模式,用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实证探究
本课题的研究以武汉大学作为调研地点,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达93%。我们调查的人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从各年级比例来看,08级占86.67%。未找到工作的占70%,已经找到的占30%。
1.对就业单位的期望。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毕业生最想工作的单位的前三名。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比较倾向于稳定而且福利较高的单位。对于稳定性的追求是毕业生就业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普遍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对专业类型和就业单位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文科生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理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工作,工科生多倾向于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
2.对就业地区的期望。从对就业地区的期望来说,家处沿海省市,如江苏、福建等地的学生大都倾向于回到本省工作,而家处中西部的毕业生,除少数武汉本地的学生想要留在武汉外,其他大部分都倾向于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以及深圳等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城市。
3.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在月薪标准方面,所有人都选择在“2000元以上”,其中选择“4000~5000元”的最多,其次才为“5000元以上”,40%的受访者选择月薪4000~5000元。说明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能得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盲目地追求高工资。
4.调查问卷的交叉分析。(1)关于不同性别的就业状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找到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原因有可能是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也有可能是存在性别歧视。总体而言,男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一些,因为社会与家庭对男生比对女生有着更高的就业期望,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男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而从我们对毕业班辅导员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歧视确实是存在的。(2)就业单位的现实结果。从就业单位的上来看,选择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而进入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的人则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当前“公务员热”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3)薪酬待遇的现实结果。已经找到工作的30%的人当中,有75%的人所找到的工作的工资标准低于预期值,只有1/4左右的毕业生拿到了自己满意的薪酬。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就业的现实结果总是低于预期值。(4)就业地区的现实结果。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大部分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武汉工作,而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则多在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其中不排除家住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工作。
5.关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差异的原因。调查问卷的数据表明,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就业单位、就业地区、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上,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竞争的激烈、能力与现实的差距等。从就业单位上讲,稳定性与较高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们将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排在前三名的原因。据对其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已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是比较满意的。从就业地区上讲,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质量是毕业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距离家庭住址的远近是次要因素。从薪酬待遇上讲,没有人选择2000元以下的月工资,这与现在中国的物价水平是相关的。大部分人选择的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表明毕业生们对薪酬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校来说处于中上水平。这不仅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相关,也与毕业生们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关。而对发展机会的期望则潜在地体现在上述三个因素当中,表现为稳定的就业单位、经济发达的就业地区和较高的薪酬待遇。通过对一些专业的毕业生访谈中发现,发展机会的大小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的选择起着越来越强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本调查以调查问卷分析为主,对毕业生、毕业班辅导员访谈分析为辅,得出如下结论: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和薪酬待遇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发展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一因素间接导致了女生更加倾向于稳定性的发展,如到科研设计单位、国家机关工作。
2.建议。(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从大四才开始设计,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学校来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教育界理论界也要人力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研究,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等参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营销战略。毕业生就业营销策划工作,是学工部或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每届毕业生必然要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营销策划的制定,要结合本校的战略规划、品牌特色和就业市场预测等情况确定传播媒体、传播范围和频率,制订具体的经费计划。(3)建立就业期望指导模式。对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关键的四年,因为在这期间面临着职业期望的出现、形成、成熟、实践四个时期。根据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特征,应该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下设四个指导小组:出现期指导小组、形成期指导小组、成熟期指导小组、实践期指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开放型多元化的管理形式──“矩阵制”式就业期望指导结构。它是一种“二元化”组织管理体系,由纵横两套系统组成:一套是以不同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系统;另一套是在就业期望指导中心领导下的按就业期望不同时期的纵向期望指导小组系统。这种就业期望指导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26/c_121023750.htm
[2]Julian R.Betts.What do Students Know about Wages?[J].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undergraduates.Human Resource.1995(2)
[3]Jeff Dominitz,Charles F.Manski.Eliciting Student Expectations of the Return to Schooling[M].working paper.1996(4):36
[4]刘荣.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比较研究——基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
[6]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项目基金:本文系武汉大学2011~2012年度青年研究中心课题(立项编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