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为特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家具审美能力为教学目的,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高职《经典家具赏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经典家具赏析;课程改革
《經典家具赏析》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强调其“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对多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一系列经典家具进行不同形式的分析、讲解,探寻家具之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在此基础上掌握家具赏析的方法,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1从重“史、论”,转向重“赏、析”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早期的课程很多套用“压缩饼干”式的普通本科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中以“经典家具赏析”核心教学内容的课程,通常命名为“中外家具史”或“中外家具发展史”等,教材也大多如此。由于《中外家具史》理论性、综合性很强,涉及中西方的宗教、人文、地理、材料、结构、工艺等众多知识,再加之课时有限,导致以前的授课多为纯理论教学,学生认为学的都过去很久的东西,与现实脱节,学了也没什么用。只是为了考试而疲于记住众多的风格、流派、设计师、代表作……而不能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1]。随着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深化,认识到高职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职业技术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2]。据此,通过“精简、融合、增设”,即精简淡化设计史论、融合相似风格流派、增设经典家具的借鉴与传承等,对经典家具赏析的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在讲授经典家具时,铺垫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设计师的简历,激发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学生对家具的形态、色彩、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分析,并把这些方面进行细化。比如对家具的形态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几何元素的重合与重构;色彩可以从其情绪感受与功能感受方面进行分析与点评等。通过不断地对经典家具进行“分析”与“欣赏”,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和家具审美能力的提升。
2从“单线”教,转向 “网状”学
过去讲授家具赏析,基本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轴,从“中式古典、西方古典、现代经典”三条线来讲解各个时期、各
种风格的家具特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条理相对明晰,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孤立,不够系统。因此,把以时间为轴的“单线”教学模式,改革为纵横交织的“网状”综合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选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家具进行横向分析、或者选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家具纵向分析、或者横向与纵向综合分析。比如,学习完中国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与现代经典家具的相关知识后,纵向上,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法国、英国等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风格家具有什么异同?横向上,引导学生探索中外古典家具的影响以及古典家具对现代家具的影响,如明清家具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家具(图1)的特色及相互影响,丹麦设计师凯拉·克林特(Kaare Klint 1888~1954)设计的螺旋凳、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设计的“中国椅”是如何对明式家具进行借鉴与移植(图2)?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比较这种“网状”式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家具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 观察、思考与表达
以前的家具赏析课程的设置,只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阐述从古至今各个不用历史时期的家具发展状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逐个章节的讲述,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忆教师的授课内容。
改革后综合利用PPT、视频、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家具博览会、名家设计馆、设计展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不单单看到静态的文字、图片,更能了解到家具生产制作过程、家具实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比如,学习明清家具时,大多数学生对其结构和雕刻工艺不甚清楚,通过播放网络视频,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如,学习北欧风格家具时,对阿诺·雅克布松(Arne Jacobsen,1902~1971)的“蛋椅”、“天鹅椅”(图3)、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的“Y型椅”、“孔雀椅”(图4)等进行赏析点评后,展示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所出售的相应家具,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家具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采用“分组法”、“角色扮演法”等,使“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比如,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把6~8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选取本组成员最喜欢的中式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现代经典家具,制作PPT,对所收集的经典家具进行赏析。或者选取一系列经典的家具作品作为某公司产品,让学生扮演该公司导购员的角色,从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对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讲解,既能比较综合地掌握所学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家具的审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主体所决定的,不同审美主体的不可避免地对同一件家具做出不同的解读,有时甚至相差甚远。艺术设计本身就不确定性,没有必要也不存在对审美理解的唯一性[3]。因此,在整个经典家具赏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表达,而不是规定各种家具风格的特征。
4结语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加强师生互动,实现高职课程教育的目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旭光.“以史为鉴”——以家具史为教学核心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23):332-333.
[2]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3] 程宏.经典家具赏析[M].北京:中国电子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杨中强(1973—),男,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关键词:高职;经典家具赏析;课程改革
《經典家具赏析》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强调其“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对多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一系列经典家具进行不同形式的分析、讲解,探寻家具之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在此基础上掌握家具赏析的方法,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1从重“史、论”,转向重“赏、析”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早期的课程很多套用“压缩饼干”式的普通本科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中以“经典家具赏析”核心教学内容的课程,通常命名为“中外家具史”或“中外家具发展史”等,教材也大多如此。由于《中外家具史》理论性、综合性很强,涉及中西方的宗教、人文、地理、材料、结构、工艺等众多知识,再加之课时有限,导致以前的授课多为纯理论教学,学生认为学的都过去很久的东西,与现实脱节,学了也没什么用。只是为了考试而疲于记住众多的风格、流派、设计师、代表作……而不能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1]。随着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深化,认识到高职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职业技术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2]。据此,通过“精简、融合、增设”,即精简淡化设计史论、融合相似风格流派、增设经典家具的借鉴与传承等,对经典家具赏析的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在讲授经典家具时,铺垫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设计师的简历,激发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学生对家具的形态、色彩、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分析,并把这些方面进行细化。比如对家具的形态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几何元素的重合与重构;色彩可以从其情绪感受与功能感受方面进行分析与点评等。通过不断地对经典家具进行“分析”与“欣赏”,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和家具审美能力的提升。
2从“单线”教,转向 “网状”学
过去讲授家具赏析,基本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轴,从“中式古典、西方古典、现代经典”三条线来讲解各个时期、各
种风格的家具特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条理相对明晰,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孤立,不够系统。因此,把以时间为轴的“单线”教学模式,改革为纵横交织的“网状”综合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选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家具进行横向分析、或者选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家具纵向分析、或者横向与纵向综合分析。比如,学习完中国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与现代经典家具的相关知识后,纵向上,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法国、英国等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风格家具有什么异同?横向上,引导学生探索中外古典家具的影响以及古典家具对现代家具的影响,如明清家具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家具(图1)的特色及相互影响,丹麦设计师凯拉·克林特(Kaare Klint 1888~1954)设计的螺旋凳、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设计的“中国椅”是如何对明式家具进行借鉴与移植(图2)?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比较这种“网状”式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家具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 观察、思考与表达
以前的家具赏析课程的设置,只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阐述从古至今各个不用历史时期的家具发展状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逐个章节的讲述,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忆教师的授课内容。
改革后综合利用PPT、视频、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家具博览会、名家设计馆、设计展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不单单看到静态的文字、图片,更能了解到家具生产制作过程、家具实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比如,学习明清家具时,大多数学生对其结构和雕刻工艺不甚清楚,通过播放网络视频,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如,学习北欧风格家具时,对阿诺·雅克布松(Arne Jacobsen,1902~1971)的“蛋椅”、“天鹅椅”(图3)、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的“Y型椅”、“孔雀椅”(图4)等进行赏析点评后,展示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所出售的相应家具,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家具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采用“分组法”、“角色扮演法”等,使“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比如,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把6~8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选取本组成员最喜欢的中式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现代经典家具,制作PPT,对所收集的经典家具进行赏析。或者选取一系列经典的家具作品作为某公司产品,让学生扮演该公司导购员的角色,从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对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讲解,既能比较综合地掌握所学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家具的审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主体所决定的,不同审美主体的不可避免地对同一件家具做出不同的解读,有时甚至相差甚远。艺术设计本身就不确定性,没有必要也不存在对审美理解的唯一性[3]。因此,在整个经典家具赏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表达,而不是规定各种家具风格的特征。
4结语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加强师生互动,实现高职课程教育的目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旭光.“以史为鉴”——以家具史为教学核心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23):332-333.
[2]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3] 程宏.经典家具赏析[M].北京:中国电子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杨中强(1973—),男,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