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话儿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怎么好意思把人家送来的礼品拿去变卖呢?可在回收礼品的商人看来,凡是流入他们手中的礼品,没有多少礼貌的意义。那些送礼的和收礼的人,基本上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无几分情谊可言。
老板李在北京经营香烟生意已近十年,他没卖过一瓶二锅头,没进过一瓶啤酒,货架上摆放的都是高档名酒。李说,低档酒利润小,累人,不如倒腾名酒。
听口气,谁都以为李做的是大买卖,其实呢?他的小店不过十几平方米,还赶不上一般的杂货铺大。
“大也没啥用。”李是河南人。
老板李所说的倒腾名酒,就是把低价收购来的名酒再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卖出去,随进随出,不要库存,不必压货。表面上看,这类低来低去的买卖没多少油水,可实际上中间的利润并不瘦。明帐算下来,从正当渠道批进高档酒,单瓶进价就得二、三百元,加价幅度最多不过20%,每瓶赚不到60元,而回收的名酒要低于批发价40%左右,再以低于同类产品零售价20%的价格卖出去,里外里要赚到百多元。况且,从正当渠道批货要有批量,占资金不说,也没人敢到这样的小店买那么贵的酒。相反,收上来的名酒虽然数量不大,种类却很齐全,进得快也出得快,省事儿。
在北京,像老板李经营的这等夫妻小店,数不胜数。他们大都在店门外戳了一块牌子,上书:收购名酒。有懂行的人说,在回收名酒的商贩眼里,“五一”、“十一”和春节这三个黄金周,简直就是三个黄金月,送礼的从节前半个月开始就要准备礼品,收礼的在节后半个月内就来变卖礼品,一出一进,钱就赚到口袋里了。
“不是没人敢到你这儿买高档酒吗?”
“外行了吧?”老板李说。“常送礼的早就摸出门路了。咱这便宜,还没假货。”
“你还严把质量关啊?”
“这话,看不起兄弟啊?”老板李一脸得意。“收过假酒哩!赔了,没人要。常送礼的人差不多都能看出啥是真酒、啥是假酒。他要给人送了假酒,谁还给他办事?还不如不送哩!”
“那你鉴别假酒的功夫是跟他们学的了?”
“差不多是吧!”
说巧也巧。由于经常到一家与老板李同级别的店铺去买香烟,跟小老板混得脸熟,便偶尔在那儿小坐片刻。元旦后的一天下午,正在店里聆听小老板和老板娘畅谈他们在北京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理想,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女人推门而进。见店里坐有生人,她略怔了片刻,不紧不慢地招呼小老板出去一下。小老板似乎心领神会,满脸笑容地跟了出去。之后,他和那女人进行了一阵不高不低的对话,搬着一只纸箱返回来,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这女的精,这会儿来能卖好价呢。”小老板放下纸箱,打开,一瓶一瓶地往外领着各式各样的酒盒子,嘴里说着:“元旦到过年,初五以前吧,每瓶酒都要多给出二三十块钱。收上来就有人买,快得很。等初五过后,就便宜了。”
“奸商啊你!”
“啥奸商啊,都是这个样儿的!”小老板振振有词地回敬道,“过年后收上来的酒差不多要到‘五一’才卖哩,压住的都是钱。”
老话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怎么好意思把人家送来的名酒拿去变卖呢?可在回收名酒的商贩看来,凡是流入他们手中的礼品酒,没有多少礼貌的意义。那些送礼的和收礼的人,基本上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无几分情谊可言。
商贩们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但也不无道理。生活中能被别人赠送礼品酒的不过有三种人:一是老人,逢年过节或过生日,儿孙子女和亲戚晚辈多会孝顺些礼品;二是朋友,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不算庸俗;第三就不好说了,要么有权,要么有势,巴结权势和约定成俗的求人办事总得意思意思的意思里,当然也包括高档礼品。感觉前两种收礼的人不大可能出售礼品,这两种人所收的礼物含情带意,卖不得,而且收礼品的数量也不足以拿去换钱。如此说来,第三种收礼的人也许最有出售礼品酒的理由。
不管怎样,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把别人送来的礼物卖掉换钱,终归不是光彩的事。据老板李说,那些出售礼品的人,大多数都是速来速走,实际上也是不好意思的。由此引起老板李的感慨是,他家店铺离住宅区太近了,影响买卖。那些靠近马路的店铺最适合收购名酒了,卖主往往是事先问好价钱,改天开车过来,一手钱,一手货,完事就踩着油门离去,不容易被熟人看见。
也不完全是这样。曾经有意无意地见过几位出售礼品酒的人,都是女性。她们不承认有什么不好意思,只说这事儿让男人来不合适。问她们为什么要出售别人送来的礼品酒,几乎一致的回答是:家里没人喝酒,放着也是浪费。其中有位珠光宝气的太太更是理直气壮,她说,这不算什么新鲜事,现在的金银首饰和名牌手表都是礼品,同样可以到典当行卖掉。她说的确是实情。
如今过节,礼品越送越贵重,花样越来越翻新,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年年“更上一层楼”。尤其年关的时候,都有一支进京“跑部”的送礼队伍热火朝天地活跃在京城。这支队伍有各级职能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有纯粹的经商人士。他们以各地区、各省会、各大企业等驻京办事处为据点,跑上级有关部门,跑政府管理机构,以沟通感情、加强联系、感谢支持与继续支持、感谢帮助与继续帮助为理由,大规模拜年送礼。而且,不少在京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近年来也“入乡随俗”加入送礼队伍。
所送的礼品,除了一些传统的名烟名酒名茶外,近年来名人字画、墨房四宝、甚至古董藏品、时尚用品等,也逐渐成为礼上佳品。
送礼的品种在变化,回收礼品的市场也就在发展。据媒体报道,每逢过节,典当行所收的高档商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都是死当,直接买卖。和当铺比起来,老板李和小老板的生意只是毛毛雨。
《九九归一》里富贵儿拿着一件崭新的皮大衣,一番审视后吆喝着“虫吃鼠咬,光板儿没毛儿的烂袄一件”来压低价钱,这是人们对旧社会当铺的印象。如今,典当行的作用和以往大大不同了,年节期间,北京典当行里的生意开始忙碌。一位典当行的经理告诉我,“每年的节日前后都是一个旺季,来典当行寄存和淘宝的人特别多,许多准备过节的人都为自己家中的贵重物品找地儿‘存放’”。
在北京的一家典当行,我看到柜台里摆着不少“晃”眼的二手物品,翡翠观音玉坠、劳力士手表、新款手机、钻戒、还有数码摄像机以及各种MP4,外表八成新。跟典当行的小妹闲聊得知,这些都是当期满了的商品,也叫绝当物品,可以拿来出售。虽然是二手贷,但物品质量一点儿不差,“在柜台里根本放不住”,有些常客时不时就会过来看看典当行近期又卖什么好东西,许多物品刚摆出来没几天就全会被淘走。一些典当行俨然变身为名品折扣店了。
存在的有时就是合理的。有人把收受礼品的现象称为二渠道市场。这只是一种近似玩笑的说法,并无实质的市场意义。而从法律层面上讲,收购礼品可能为受贿和销赃提供条件,同时也存在税收方面的疑问。
后面的看法有些少见多怪。要是让收受礼品的当事人听见,少不了挨骂。本来就是,收受礼品就是接受赠予,被赠予的礼品也就成为被赠予方的私人财物。谁都有权处置自己的财物啊!
出售礼品的人肯定赞同这种说法。
老板李、小老板还有当铺的大老板们对此更无异议。
记得离开那家小店铺时,老板娘正撅着肥臀在店铺门口做饭。边上就是写有“回收礼品”的牌子。
“走啊,大哥。有酒拿来换烟也中。”老板娘说。
“什么酒换什么烟啊?”
“你问问那谁。”老板娘指的是她男人。
问什么问。别的买卖是买得不如卖的精,这事儿,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