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 素养是学语文的关键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
  能够挥洒任意一张试卷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當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价值,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著,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
  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多读、多仿、多写是关键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好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20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初中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
  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文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
其他文献
在苏大,银杏就像一首青春的赞歌,开时热烈,落时静美。尤其是是深秋,那一树让人眩目的金色,一边飘洒下无数的落叶,顺风贴着地面卷动,铺成一地锦绣。  如果说武大的樱花让人神往,那么苏大的银杏就是吸引我的原罪。我跨过了一路兵荒马路的高三,踽踽独行所有的风霜雨雪,紧紧地握着那本夹着一片片金黄色银杏叶的日记,穿越人潮,来到了这所曾经魂牵梦绕的大学。  被时光爱抚过的皮肤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期刊
小编叨叨叨:  你一定很难相信冲哥这篇初稿写了九千多字,改了两个月,字数删了又加,但他依然激情满怀。高一到高三每一阶段他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他说他有三年的日记,翻开满满都是往日奋笔疾书的影子。真的很少见到这么细心认真的男孩子,他的文笔不足以把故事放在连载,但他的精神绝对够得上最榜样。  人最怕的就是从心里瞧不上那些努力的人,以为自己如果跟他们一样,早就清华北大了,其实你不是考不上清北,你只是做不到跟
期刊
知道高考成绩那晚,我失眠了一整夜。自己这分数达不到汉语言文学的门槛,走不进理想世界,其他选择对我来说都已无所谓。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听从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英语师范。原因无非是做老师这一行是公认的铁饭碗,况且同学也觉得一看我就有教书相。抱着一颗无波无澜的心,我就这么开始了大学生活。  没想到正式上课第一天,我就已经无法淡定了—在此之前我虽然浏览过关于学校的介绍,得知这所综合性外语院校素以管理严格
期刊
大学里,有的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有的被称为“热门专业”。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一些冷门专业开始逆袭了,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未来发展都前景无限。小编列举一些,仅供参考。  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不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人认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都考研了。但是,这一情况马上就要改善
期刊
1  六月栀子花开的季节,我因为违反校纪被校长“请”出了学校。中午学生休息时,爸爸把装满书本的大箱子从四楼扛了下来,当时的我看着爸爸弯下腰的背影和被箱子挤压扭曲的肩膀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讨厌自己,甚至想杀了自己,我想我一定让爸爸很失望很难过,尽管他一句指责的话都没有说。  八月,我去到市里一所私立学校读高三,坐在小姨家客厅里吃饭时,小姨问我为什么要转到市里读书,爸爸告诉她:“这里教学资源丰富
期刊
一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他在犹豫要不要退出那个他过五关斩六将pk掉很多强劲对手才进去的部门,几个学长说希望他是因为有别的事情而退出,而不是知难而退。  我想了想,回复道:“做不来和不喜欢是两回事,你要想清楚:你是因为不喜欢而退出,还是觉得自己做不到就放弃?”  不少人觉得,大学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四年。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象牙塔里的纯洁,更重要的是大学给予了你无数次尝试的机会,你可以尽情尝试
期刊
广告学是我报的第四个专业,当时只是因为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又不想空着被调剂而写上它,没想到最后竟会被它录取,从此贴上“广告人”的标签。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说:“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可见广告业的魅力有多大,为培养专业广告人而存在的广告学专业亦是如此。  我开始以为广告学主要是文案和设计,跟亲友同学说自己的专业是广告学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做设计很赚钱哦。”大学舍友也说她当时报这个专业纯粹想在大学画画做设
期刊
【名师预测考题】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广州华侨新村楼梯旁,一幅幅充满浓厚岭南文化韵味的涂鸦画作吸引街坊驻足;在旧北园南坑西街里的墙壁上,没了“牛皮癣”,取而代之的是涂鸦画;在南华西龙庆北的老屋前,不少老街坊流连画前,寻找儿时记忆。这就是广州在老城微改造中设置的“美术涂鸦墙”。但不久前,某地一座城市大桥水泥桥栏上,出现了一幅“美女出浴”画作,却引起了热议。涂鸦,究竟是满足了个人爱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学者蒋勋在《生活十讲》中说: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他还说,物化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器,我们要做的就是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以共生共享的理念,去阻挡绞肉机的运作,并维持社会的多元化。  北京大学博导楼宇烈在“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和文化自觉”主題演讲中呼吁:人应该化物,而不要被物化,一定要防止欲望的无限
期刊
【写作指导】  本题是“名人语句+任务”的关系型材料作文,话题虽然普通,但思辨性强。围绕“今天”和“明天”的话题,对原文裁剪组合成作文材料,并且就所选句子的排序作了改动。考生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和提示语来分析,具体来说:  “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今天”,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