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入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
  关键词:积累语感 培养语感 体味语感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实践,其中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在阅读中积累语感。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
  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在教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文中描写诗人聆听、感受琵琶乐的重点句段,先指导学生
  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当时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诗句,体会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诗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过诵读,学生能才悟出语言材料中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2.在吟咏中体味语感。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譬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前三句是景物的排列,景物的特点也很明显。因此,学生赏析时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然后再联系最后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出这首小令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乡思想感情。而这些恰恰是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诵读吟咏,学生把握了它的感情基调,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领略了文章的韵味,省去了许多环节。因为,讲解是死的,而诵读却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繁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吟咏,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3.在情境中深化语感。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举个例子,《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中,作者在描写“荣禧堂”时,特意介绍了“乌木联牌”的联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如果仅是“死盯着”这两行文字,大意无非是:座中贵人和宾客佩戴的宝饰珠玉明如日月,光彩照人,礼服上的图饰美似烟霞,绚丽夺目,一派富贵气象!但是如果联系语境,发掘“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意义,我们就会悟解到,这幅对联不只是写贾府的大富大贵,而且提示了贾府在上层统
  治集团中建立的广泛的政治联系,所谓谈笑尽显贵,往来皆达官,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炙手可热的政治权势。而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极盛景象,正暗示着小说盛极而衰的结构。这些就是联语体现出来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4.在启发想象中激发语感。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一条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语言材料运用对比、补充等或凭借形象的插图、声音等材料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将抽象的语言材料,在角色体验和连缀画面中再现出来。我们发现,创造性翅膀丰满的过程就是语感充盈的过程。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李白《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些诗句就是要充分借助于变幻莫测的想像才让人感受到蜀地山川的高峻险要。
  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也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不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终结,我国人文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是一门用来思考的学科,可以使人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借鉴正反面历史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强面对社会、面对竞争的勇气和能力。历史具有人生观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本文就初中历史课的教育功能谈谈自己浅的认识。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地开发教育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语文教改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 学生主体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是人类生存,生活,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创造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设施。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建筑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  关键词:建筑质量 问题  一、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而建筑工程一般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新教材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对新教材的各种研究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本人通过这近一年对新教材的使用和学习研究,感到新教材很多方面能够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我现在将自己在学习和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对高中新教材化学实验与多媒体CAI课件整合的探究的感受写出来,意在与广大同行们共同理解、研讨、挖掘并用好高
期刊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开放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独立阅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怎样把阅读教学与多媒体计算机有机地结合,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呢?我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关“
期刊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感受,提升其各方面的技能同,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学习兴趣学法指导  思维空间课堂效率的高低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程度、教学
期刊
摘要: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收好尾。收尾虽然仅占几分钟,甚至是几句话,但良好的收尾就像曲终时流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给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收尾教学  下面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其他优秀教师在各种级别优质课展示中运用的方法,谈谈信息技术课常用的几种收尾技巧
期刊
摘要:传统物理试卷过分注重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淡化了素质和持长,从而影响了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命题不断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突出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理推导能力等检测,有力推动中学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试卷改革 新课程标准时代性  我一直认为“考试是
期刊
摘要:中专体育教学是学生技能教育的重要部分,是衡量中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检验学生是否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式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 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最美好的阳光,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学生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毛主席曾经说“无体则无德智也”。中专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期刊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过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凸显学生自主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美术自主学习能力  一、帮助学生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