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成功的课大多是有魅力的,其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特点,很值得研究。在魅力课堂的实践中,综合运用讲述法、演示法、探究法的“老歌新唱”,课堂收效明显。
关键词:魅力课堂;个性化教学;教学策略
近期,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示范课展示活动。观课表明,有的老师课堂生动有趣,举了一些例子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有的老师的课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有的老师知识丰富,旁征博引,与时事联系密切;有的老师课件做得既实用又华丽,可谓是魅力无限。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我对如何修炼魅力课堂,让个性化教学富有特色做出一定思考。所谓魅力课堂是指能吸引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教育的课堂。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
对于魅力课堂的高效做法,笔者综合运用讲述法、演示法、探究法,课堂收效明显。
一、个性化讲述法——彰显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适切
在最常用的讲述法中,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真实贴切的语言,最好富有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覺。如在讲述长江时,可采用恰当的诗歌烘托地理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得到知识的传授,又得到美的享受。“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全长6300km,也是世界的第三长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上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长江的美是仪态万千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她磅礴的气势;“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她的雄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她的夜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她浩瀚苍茫的写照。”再如,在讲述中国的四大高原时,可将它们编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
中国的山,中国的水,
中国的高原真是美。
黄土支离又破碎,
内蒙古平坦草原美;
世界屋脊是青藏,
崎岖不平是云贵。
学生积极性很高,可要求他们采用仿写的办法,唱出中国的四大盆地和三大高原。
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交流,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地理知识,因此也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个性化演示法——彰显建构主义的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宇宙空间,发生在地下,久远的地理年代的地理现象,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使学生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地理实验,使学生获得地里感性知识,加深理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演示法。用来作为演示的材料有很多,如地图、图表、幻灯片、录像的演示,还有地理实验的演示。如在海陆变迁这一课中,关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一知识难点,可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地理实验:学生现将书托到半空中,再用两手从书的两侧向内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给一张报纸一个相离的力,结果会是怎样?再如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讲述,可以采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小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演示法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均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建构知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个性化探究法——彰显抛锚式情境设计策略的有效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现代的地理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以知识掌握为目的,而在于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教师只给学生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独立探究,自行去发现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反转,课堂中体现出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总结提高。
1.发现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经典故事、新闻热点、学生日常生活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氛围。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新闻中的地理知识、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其他学科中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等。例如在中国的地形教学中,在讲到多山这一内容时,恰逢我国兰渝铁路建成全线通车,兰渝铁路的建设,历尽千难万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图,思考兰渝铁路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会遇到哪些困难。所以,问题的创设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学生对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生活的实际,而且要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
2.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探究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中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1)从学情出发,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且适宜探究性的、开放度高的话题。(2)要深入学生,密切关注讨论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3)当小组内讨论出现矛盾时,教师及时给予释疑、点播。(4)充分给予肯定,表扬,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七年级上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北极探险队和南极探险队两个组,分别就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等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就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误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如:南极地区为何比北极地区气候更冷?为什么每年2月份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3.总结梳理
学生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验证设想的基础上,自己展示所归纳总结的情况,教师进行适当的质疑拓展,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问老师:自学时、讨论时存留的问题。另外一种是教师问学生:自学、讨论时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点;教师追问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再布置适量的练习,最好能当堂完成,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的运用。
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者。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效的联合起来,使这些教学因素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地理教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教师要站在地理课堂改革的总高度,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魅力课堂,塑造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柯锦香.创设情境,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主线[J].治学之法2016(6).
关键词:魅力课堂;个性化教学;教学策略
近期,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示范课展示活动。观课表明,有的老师课堂生动有趣,举了一些例子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有的老师的课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有的老师知识丰富,旁征博引,与时事联系密切;有的老师课件做得既实用又华丽,可谓是魅力无限。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我对如何修炼魅力课堂,让个性化教学富有特色做出一定思考。所谓魅力课堂是指能吸引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教育的课堂。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
对于魅力课堂的高效做法,笔者综合运用讲述法、演示法、探究法,课堂收效明显。
一、个性化讲述法——彰显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适切
在最常用的讲述法中,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真实贴切的语言,最好富有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覺。如在讲述长江时,可采用恰当的诗歌烘托地理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既得到知识的传授,又得到美的享受。“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全长6300km,也是世界的第三长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上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叠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长江的美是仪态万千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她磅礴的气势;“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她的雄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她的夜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她浩瀚苍茫的写照。”再如,在讲述中国的四大高原时,可将它们编写成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
中国的山,中国的水,
中国的高原真是美。
黄土支离又破碎,
内蒙古平坦草原美;
世界屋脊是青藏,
崎岖不平是云贵。
学生积极性很高,可要求他们采用仿写的办法,唱出中国的四大盆地和三大高原。
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交流,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地理知识,因此也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个性化演示法——彰显建构主义的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宇宙空间,发生在地下,久远的地理年代的地理现象,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使学生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地理实验,使学生获得地里感性知识,加深理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演示法。用来作为演示的材料有很多,如地图、图表、幻灯片、录像的演示,还有地理实验的演示。如在海陆变迁这一课中,关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一知识难点,可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地理实验:学生现将书托到半空中,再用两手从书的两侧向内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给一张报纸一个相离的力,结果会是怎样?再如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讲述,可以采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小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演示法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均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建构知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个性化探究法——彰显抛锚式情境设计策略的有效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现代的地理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以知识掌握为目的,而在于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教师只给学生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独立探究,自行去发现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反转,课堂中体现出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总结提高。
1.发现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经典故事、新闻热点、学生日常生活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氛围。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新闻中的地理知识、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其他学科中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等。例如在中国的地形教学中,在讲到多山这一内容时,恰逢我国兰渝铁路建成全线通车,兰渝铁路的建设,历尽千难万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图,思考兰渝铁路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会遇到哪些困难。所以,问题的创设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学生对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生活的实际,而且要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
2.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合作探究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中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1)从学情出发,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且适宜探究性的、开放度高的话题。(2)要深入学生,密切关注讨论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3)当小组内讨论出现矛盾时,教师及时给予释疑、点播。(4)充分给予肯定,表扬,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七年级上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北极探险队和南极探险队两个组,分别就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等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就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误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如:南极地区为何比北极地区气候更冷?为什么每年2月份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3.总结梳理
学生在发现问题、搜集证据、验证设想的基础上,自己展示所归纳总结的情况,教师进行适当的质疑拓展,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问老师:自学时、讨论时存留的问题。另外一种是教师问学生:自学、讨论时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点;教师追问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再布置适量的练习,最好能当堂完成,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的运用。
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者。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效的联合起来,使这些教学因素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地理教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教师要站在地理课堂改革的总高度,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魅力课堂,塑造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柯锦香.创设情境,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主线[J].治学之法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