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城
作家,注册反欺诈调查师,资深投资风险管理咨询师。曾就读清华大学,后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曾就职于硅谷高科技公司,后担任某跨国公司执行董事,从事尽职调查及反欺诈调查。永城的小说以悬疑色彩和时代感著称,可读性极高。已出版小说《秘密调查师》《丢失的谎言》等。
毫无疑问,永城是站在金字塔尖被人仰望的那一类人。天资聪颖、名校背景,再加上顺应时代的行业机遇,他有无数个机会成为世俗标准中享有名利的“成功人士”,可他却随性而行做了父母眼中“不务正业”的人。从名校工科硕士到工程师,再由商业调查师转行讲故事,他将十几年来中国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用另一种视角体察归纳,娓娓道来,故事中有跌宕起伏,亦有细腻情感,当我们随着他的故事经历另一种人生,谁也不能忽略他缜密逻辑背后来自真实的感染力。
另一个标签:注册反欺诈调查师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他是作家、他是工程师、他是商业咨询师,你可能很快明白然后给他贴上标签,但是“注册反欺诈调查师”这个身份,实在太过特别。这个行业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华尔街,火热的经济活动引发了很多商业诉讼案件,在生意场上更科学地了解对方背景、进行专业商业调查变得十分必需,专业的调查公司和行业应运而生。
商业中的反欺诈调查对外讲就是投资风险管理,对于永城曾经服务的跨国调查咨询公司来说,很多客户是国外的投资公司,想要与并不熟悉的企业合作,一定要了解投资对象,很多背景资料不会在正常的投资交涉过程中得到,必须由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秘密的深度了解。
在这个神秘的行业内,服务费用根据项目内容制定,在几万到几十万美金的跨度之内,三到五周之后,调查公司会出具调查结果。与大家想象中的私家侦探和警察办案不同,这样的商业调查严格受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调查手段则不能超出法律规定范围。
永城参与过的金额最大的项目已经做了快十年,并且还在进行当中。客户投入数百万美元的服务费,依然未能全部追回被诈骗的七亿美金。诈骗人当年得手之后迅速消失,不停更换身份在全球隐藏和逃脱,这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场游戏中,永城亲历了比电影大片还离奇的环节。
客户的律师得到了线人电话,约定在东京一家酒店交换信息,因为线人是中国人,永城作为高级雇员被指派到东京协助调查。客户的律师代表是从洛杉矶飞来的国际知名律所合伙人,当这位身高一米九、体重三百多斤的黑人大律带着四名保镖与来自中国的永城碰面时,第一句话是,“你做了什么准备?我有四名保镖,他们都有枪。”毫无准备的永城这才明白了将要面对的巨大危险,鉴于被调查者负责人的黑社会关系,没人知道线人是谁,可能是来通报信息的,也可能只是个诱饵,用来引出并消灭追踪案件的人员。这位律师给了永城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而在这半小时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特别好的朋友发了封邮件,安排好自己万一遇难的后事……
在境内的偏远地区,危险同样无法避免。有很多外商对偏远山区的矿产企业进行投资,而大股东名分却仅仅体现在工商局的文件上,由于无法参与实际管理,投资被挪用和欺诈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次案例发生在吉林和内蒙古交界,永城和外资代表及律师找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和财务办公室,要求终止投资合作,当地保安与工人却包围了整个工厂。永城清楚地记得醉酒后的当地老板醉醺醺地说,“我没有能力决定一个人哪天生,但在这个地盘儿,我有能力决定一个人哪天死。”这样的对峙超过24小时,直到上级单位派人前来,才平息了这场冲突。
永城小说里的很多环节,充满了戏剧化的冲突,但永城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戏剧化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比能编出来的故事更巧妙,更残酷。
重塑性格,挫折后更懂人生
时间再往前推,1994年的永城,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大三学生,同时辅修英文双学位,自觉是天之骄子,“每天挤公共汽车恨不得把学生证挂在外面给人看”。在那个“出国热”的年代,永城也跃跃欲试,他甚至等不到本科毕业出去读研究生,直接申请了密歇根大学的本科转学。一笔针对亚洲本科生转学的奖学金幸运地降临在他身上,带着几百美金,他就去了白雪皑皑的底特律。
奖学金只能免掉学费,和那个年代的很多留学生一样,迎接他的没有光鲜舒适,只是白雪覆盖下廉价的地下室和八小时课程之外的辛苦兼职。“刚到的时候社会关系空白,没有朋友。最多的时候打三份工,麦当劳、学校实验室和中餐馆。中餐馆是一家香港人开的粤菜馆,都讲广东话,我完全听不懂。广东菜光鱼的种类就无穷多,作为一个北京人活了20年,吃过的就黄花鱼和带鱼,送菜经常送错,在那里天天挨骂。心理落差很大,有时候甚至会后悔,在北京好好的为什么要来这里?”比生存压力更严重的问题是,尽管得过英语竞赛第一名,到了美国课堂上却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看着同学们和老师互动得很好,自己不明白也没有办法提问。这个陌生环境里鼹鼠一般的地下生活,让恐惧感时刻包围着他,“我常常害怕如果考试不及格,奖学金就没有了,只能回到中国。而国内已经退学,不知如何重来。想回家,每天都看看银行存的机票钱在不在。”
就在他跌入自卑、低落的谷底时,命运却又带来了转机。开学三个月的空气动力学考试,公布成绩时教授表示,“这次考试特别难,全班同学几乎都不及格,所以只好把每个人的成绩都乘以2。但是有一个同学的成绩乘以2就是160多分。学院规定成绩最多只能100分,但是我跟系主任说了必须给这个分数,否则对这位同学不公平。”紧接着,永城的名字被念出来,让他到台前去,这是永城这辈子第一次听到美国老师叫自己的名字,叫了半天才听明白是在叫自己,没错,分数最高的人,就是他。“很喜剧的情节,原来这么艰难的生活只是让我去坚持,坚持了就会发现自己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上课,下课后赶紧打工,晚上10点回家,学习到次日凌晨4点,这样坚持下来,突然看到有一天,自己还是有能力的。” 初到美国的两年,对永城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重塑。让他在孤独与挫折中重新认清了自己。“很多时候自己特自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特顺利,又过于自信,不能看清自己。老天会让你有机会认识自己”,你特别顺利的时候会给你个挫折,你特别挫折的时候会给你个好东西,这挺公平的,每个人都是这样!
生活的磨炼让永城把人生与事业看得更透,他更愿意在不断追求中成长,丰富的经验,让他变得更强。
转换身份,盯住眼前才能达到目标
身为数理化“学霸”的永城,语文成绩一直不好,考清华时语文还是不及格。最讨厌命题作文,但是要是自由命题就很容易。“并不是讨厌文学,而是不喜欢语文课”。读文学书籍的兴趣真正开始还是到美国后,“在中国时英文小说看得多,其实是为了学英语,查字典也觉得很好看,尤其是推理小说。而到了美国却看了很多中文小说,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毕业。”他说。
永城读研究生是在斯坦福研究美国国防部的军用机器人项目,为了研发适用于雨林的机器人,他养了一箱亚马逊雨林里的蟑螂。父母很希望他可以将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成为一名科学家。
1999年的硅谷,正是半导体互联网鼎盛的时期。永城放弃了读博士的道路,再次大胆地随性而行,“大家都在挣钱,我也要去挣钱。”他作为应用工程师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因为硅谷中心地价不断上涨,公司考虑到员工生活成本和自己的成本,搬家到离硅谷中心200公里远的小城。小城并不繁华,他说:“路上有很大的兔子、狐狸、穿山甲等动物。工作从早8点到晚5点,剩下的时间很悠闲。加州阳光特别好,我下班后爬山,跑步,发现外面的大野山都爬遍了,就开始写故事。”永城的第一个故事写的就是刚到美国时的故事,写完了在华人圈的BBS很受欢迎,随之马上被国内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写的东西变成书原本以为是很难的事,但没想到反馈还不错,被出版社认为是‘很会写故事的人’。”
从这里开始,对于永城来说,写故事由爱好变成了事业,后面的职业转换,都是因为这个。教师、工程师、市场咨询员、反欺诈调查员……他一直在改行,从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东西,了解到了就可以涉足另外一个行业,终极目标就是写故事。
2011年,永城出版了“秘密调查师系列”的第一本《秘密调查师》,2013年底出版《丢失的谎言》,2014年出版《卧底》,讲的都是中国的商业调查的事情。
因为“秘密调查师系列”已经和电影公司签好了六部版权,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把这个系列完美收官。未来的永城,希望做个“写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