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医学论文写作研修班招生通知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7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广大作者的医学论文、特别是英文医学论文的写作水平,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定于2011年6月在广州、7月在银川分别举办两期“全国医学论文写作研修班”。研修班届时将邀请国内有丰富审稿、投稿和英文写作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成年人手部主动、被动对掌运动时的脑激活区的特点,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名健康成年人参加实验.以右手主动及被动对掌运动作为刺激模式,采用区块设计,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测量位于对侧感觉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的脑激活区的中点,并统计各脑区出现激活的频数.结果 主动及被动手对掌运动时主要激活的脑区包括: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区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而我国的颅脑损伤发生率和因颅脑损伤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临床及实验证实了干细胞治疗TBI的效果,也证实了高压氧能促进内源及外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趋于向脑损伤部位分布,高压氧联合干细胞治疗脑损伤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关于高压氧及干细胞治疗TBI
期刊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与普通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跟痛症患者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组33例,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组21例,对照组9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组患者给予常用物理因子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患者根据自己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工作及生活能力的改变情况,将疗效划分为缓解、有效、无效3个等级.结果 体外冲击波治疗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大鼠骨骼肌挫伤修复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将其制成右侧腓肠肌挫伤模型,然后分为自然恢复组及超声波组.自然恢复组大鼠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让其自然恢复;超声波组根据超声波强度不同,细分为A,B,C共3个亚组,于制模后24h分别接受强度为0.25,0.50,0.75 W/cm2的脉冲超声波(频率均为3mHz)治疗,每天治疗持续5min,共治疗14d.于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院访问学习,对美国康复医疗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美国康复医学的"三级医疗网"  一、美国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对康复医疗的导向作用  美国康复医疗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美国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甚至整个医疗体系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主导下,医疗保险组织象一只无形的巨手,利用市场原理调节医院的收费标准,控制医
期刊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已广泛地应用于骨骼-肌肉疾病的疼痛治疗,其作为一种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方法,有关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文综述了ESWT治疗足底筋膜炎、股骨头坏死、网球肘、肌腱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结果,探讨ESWT治疗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以及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系协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承办。
期刊
目的 观察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aitland手法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疗程均为10 d;2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
目的 观察群体性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后期异常步态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程≤1年、经临床治疗出院后获得独立步行能力但仍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且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在3级以上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群体性社区康复训练,每次训练1~2 h,每周训练6次,连续训练8周.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天(治疗前)和训练8周后(治疗后)采用FAC,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Be
脑性瘫痪是指一组发生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功能紊乱导致的可引起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性永久障碍,常伴发感觉、理解、认知、沟通、行为功能紊乱,并可伴发癫痫、继发性骨骼肌病变等[1]。近20年来,一方面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有神经损伤的低体重早产儿存活率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高危因素仍然难以防治,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约为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