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路桥施工中技术就显得日益重要,而本文中探讨的软土地基处理就是其中一种。文章从软土地基的基本内涵入手,探究了软土地基对公路路桥施工的不利影响,并认真分析了公路路桥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希望能对软土地基处理这项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软土地基 不利影响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203-01
1 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主要指的是沉积于河滩、谷地、海滨的细粒土,其具有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各层之间物理学性质相差比较大等特点。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定义主要指强度较低、具有高压缩量的软弱土层,其里面含有大多数有机物质。软土地基的现象在我国土地中占有大部分面积,其性质一般会随着地域和土层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软土地基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类:⑴建设施工单位对于其地形地质勘察设计不准确,并未对软土地基做出应有的处理方案,此种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⑵明明已经知晓此路段是软土地基,但相应处理措施不到位,使得其稳定性大大降低;⑶虽然相关单位已经对软土地基采取相对措施,但因其施工力度不够,也会使路桥出现质量问题;⑷施工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将地基分层填筑,出现了填料不当的现象,使道路受到损害;⑸“硬壳层”是一层土层,它的强度比软土地基要大很多。其具有承重和扩散应力的特点,如果想要减少工程投资,就需要利用好“硬壳层”。
除此以外,软土地基还有以下主要特点。我围国土的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地基在我翻的土地中占有较大部分面积。且会随着地域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表现,在我困多沉积于河谷、沙滩和海滨中,具有含水量高,孔隙大的物理学特点,一般是在静水环境下沉积而形成。根据软土的有机质含鲢将软土划分为含有少量或不含有机质的粉质软黏土和软黏土,以及含有大餐有机质的泥炭土。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为压缩性高、分布复杂、天然含水摄高。
2.软土地基对公路路桥施工的不利影响
软体地基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形成的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饱和黏性土层。由于沉积条件、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各类软土的性质也会存在明显区别。考虑到软土的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固结時间长,导致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因此,其并不是建筑地基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软土层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公路路桥建设根本无法完全回避软土地基,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公路路桥施工前落实好地基的处理工作。
2.1 路面侵蚀问题
路桥路面主要是由碎石以及水泥等颗粒细料组成。而这些原料禁不起雨水冲击,大多在铺设结束后引发侵蚀现象,进而破坏原料自身的紧密程度。在雨天施工的情况之下,此类现象更加凸显,已铺设的路面在雨水的冲刷之下会逐渐松散,从而影响往后的路面稳定性。
2.2 路面沉降问题
路面沉降是公路路桥施工期间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在施工期间,如果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路基压实工作未落实到位,则势必会降低公路工程的稳定性,进而出现路面沉降问题。路面沉降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出现裂缝,外观和实用性均会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验收标准,只能通过后期维护、修复的方式弥补。
2.3 路面硬化问题
由于软土地基本身的结构缺乏稳定性,如果与路面材料混合使用,则有可能因各成分的化学、物理反应发生板结、硬化的情况。就现阶段公路路桥施工情况看,我国公路路面施工中混凝土与沥青类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这2种材料的配置十分容易导致路面发生硬化,进而导致公路的实用性能大打折扣,易发生断裂、坍塌的现象,施工人员务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 公路路桥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关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通常从两个角度进行考究。其一是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即为达到稳定的要求,采取堆载预压的方式对地基进行自然沉降。其二则是对软土地基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进行处理。
3.1 换填法
换填法是对应于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首先将基础底部之下不太深的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继而用质地坚硬、具有较高强度、较高稳定性以及抗侵蚀性高的砂土、片石、素土、砾等去分层换填。与此同时,利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对表层进行压、夯、振动来处理土工合成材料,从而满足工程要求的全过程。
3.2 垫层法
在路堤底部铺上一层比较薄的砂层,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同时起到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的作用,防止冻胀。垫层材料一般选用砂和沙石垫层材料,素土垫层材料,灰土垫层材料以及碎石和矿渣垫层材料等。其中砂垫层法最为常见,在软土地基上铺设0.5cm~1.2cm左右的砂垫层,可以达到巩固软土层的效果,从而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的作用,确保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3.3 挤密压
实法挤密压实法的原理是采取相应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等方式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进而提高地基强度。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土或者灰土来处理软土,而在我国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北地区开始试验,七十年代初期,首先在在我国黄土地区大范围使用。其原理则是生石灰吸水消解经过化学反应之后膨胀,桩间土脱水,桩周围的土经挤压过后,土壤的密实度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进而达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度。
4.结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也日益进步,不仅仅在传统技术和施工方法方面革新,在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现场检测等问题的处理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公路路桥施工中,处理软土地基之前,相关负责人员会对软土地基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以及深入的研究,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综上所述,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只有不断的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与土地承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我国的软土地基才能不断完善。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 郭晓辉.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25(02).
[2] 饶魁,王坚.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J].交通世界,2013,27(10):140-141.
[关键词]软土地基 不利影响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203-01
1 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主要指的是沉积于河滩、谷地、海滨的细粒土,其具有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各层之间物理学性质相差比较大等特点。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定义主要指强度较低、具有高压缩量的软弱土层,其里面含有大多数有机物质。软土地基的现象在我国土地中占有大部分面积,其性质一般会随着地域和土层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软土地基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类:⑴建设施工单位对于其地形地质勘察设计不准确,并未对软土地基做出应有的处理方案,此种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⑵明明已经知晓此路段是软土地基,但相应处理措施不到位,使得其稳定性大大降低;⑶虽然相关单位已经对软土地基采取相对措施,但因其施工力度不够,也会使路桥出现质量问题;⑷施工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将地基分层填筑,出现了填料不当的现象,使道路受到损害;⑸“硬壳层”是一层土层,它的强度比软土地基要大很多。其具有承重和扩散应力的特点,如果想要减少工程投资,就需要利用好“硬壳层”。
除此以外,软土地基还有以下主要特点。我围国土的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地基在我翻的土地中占有较大部分面积。且会随着地域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表现,在我困多沉积于河谷、沙滩和海滨中,具有含水量高,孔隙大的物理学特点,一般是在静水环境下沉积而形成。根据软土的有机质含鲢将软土划分为含有少量或不含有机质的粉质软黏土和软黏土,以及含有大餐有机质的泥炭土。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为压缩性高、分布复杂、天然含水摄高。
2.软土地基对公路路桥施工的不利影响
软体地基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形成的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饱和黏性土层。由于沉积条件、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各类软土的性质也会存在明显区别。考虑到软土的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固结時间长,导致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因此,其并不是建筑地基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软土层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公路路桥建设根本无法完全回避软土地基,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公路路桥施工前落实好地基的处理工作。
2.1 路面侵蚀问题
路桥路面主要是由碎石以及水泥等颗粒细料组成。而这些原料禁不起雨水冲击,大多在铺设结束后引发侵蚀现象,进而破坏原料自身的紧密程度。在雨天施工的情况之下,此类现象更加凸显,已铺设的路面在雨水的冲刷之下会逐渐松散,从而影响往后的路面稳定性。
2.2 路面沉降问题
路面沉降是公路路桥施工期间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在施工期间,如果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路基压实工作未落实到位,则势必会降低公路工程的稳定性,进而出现路面沉降问题。路面沉降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出现裂缝,外观和实用性均会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验收标准,只能通过后期维护、修复的方式弥补。
2.3 路面硬化问题
由于软土地基本身的结构缺乏稳定性,如果与路面材料混合使用,则有可能因各成分的化学、物理反应发生板结、硬化的情况。就现阶段公路路桥施工情况看,我国公路路面施工中混凝土与沥青类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这2种材料的配置十分容易导致路面发生硬化,进而导致公路的实用性能大打折扣,易发生断裂、坍塌的现象,施工人员务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3 公路路桥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关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通常从两个角度进行考究。其一是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即为达到稳定的要求,采取堆载预压的方式对地基进行自然沉降。其二则是对软土地基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进行处理。
3.1 换填法
换填法是对应于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首先将基础底部之下不太深的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继而用质地坚硬、具有较高强度、较高稳定性以及抗侵蚀性高的砂土、片石、素土、砾等去分层换填。与此同时,利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对表层进行压、夯、振动来处理土工合成材料,从而满足工程要求的全过程。
3.2 垫层法
在路堤底部铺上一层比较薄的砂层,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同时起到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的作用,防止冻胀。垫层材料一般选用砂和沙石垫层材料,素土垫层材料,灰土垫层材料以及碎石和矿渣垫层材料等。其中砂垫层法最为常见,在软土地基上铺设0.5cm~1.2cm左右的砂垫层,可以达到巩固软土层的效果,从而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的作用,确保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3.3 挤密压
实法挤密压实法的原理是采取相应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等方式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进而提高地基强度。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土或者灰土来处理软土,而在我国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北地区开始试验,七十年代初期,首先在在我国黄土地区大范围使用。其原理则是生石灰吸水消解经过化学反应之后膨胀,桩间土脱水,桩周围的土经挤压过后,土壤的密实度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进而达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度。
4.结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发展,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也日益进步,不仅仅在传统技术和施工方法方面革新,在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现场检测等问题的处理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公路路桥施工中,处理软土地基之前,相关负责人员会对软土地基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以及深入的研究,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综上所述,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只有不断的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与土地承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我国的软土地基才能不断完善。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 郭晓辉.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25(02).
[2] 饶魁,王坚.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J].交通世界,2013,27(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