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蒋绍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商榷》(见《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5期,以下简称《商榷》,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仍简称《校辑》)一文,考订精审,发人深省,然千虑之一失,或在所不免。现就《商榷》“校勘”部份第24条、第64条中对“去”(一作“安”)字之校释提出意见,就正于方家。先抄录《商榷》原文于下: 24.粗饭众厨(冫食),美味当房去(266) 《校辑》校记云:当房去,原作“当房佉”,……据文义改,当房去,即美味归入各自房中去,不与父母。《商榷》按:据文义,“佉”应改为“弆”。弆,藏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蒋绍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商榷》(见《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5期,以下简称《商榷》,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仍简称《校辑》)一文,考订精审,发人深省,然千虑之一失,或在所不免。现就《商榷》“校勘”部份第24条、第64条中对“去”(一作“安”)字之校释提出意见,就正于方家。先抄录《商榷》原文于下: 24.粗饭众厨(冫食),美味当房去(266) 《校辑》校记云:当房去,原作“当房佉”,……据文义改,当房去,即美味归入各自房中去,不与父母。《商榷》按:据文义,“佉”应改为“弆”。弆,藏也,谓美味藏于自己房中。且本诗押上声韵,“弆”为上声,“去”为去声,亦以“弆”为宜.当然,“去”亦可通“弆”,但据《校辑》所说“归入各自房中去”云云,可知作者所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封建法律,自战国创始至唐代趋于完备,其间实经一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变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法律形式及其丰富的内容,已经为中华法系确定了基调。因此,研究封建前期法律形式的采用与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关系,对深入分析中华法系的形成有关键性的意义,科的演变尤其具有代表性。然而对于科的全面分析至今还没有真正展开,而且现有的一些提法颇多可疑之处,这种状况在国内尤甚。因此对于科的法律含义,它作为法律形式在何时出现和出现的原因,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变迁以及它的作用和影响,都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正> 鲁迅一九一九年发表于《新青年》六卷五号上的随感录《五十九“圣武”》,是一篇研究鲁迅前期思想的重要文章。多年来,人们尽管对于能否从它看出鲁迅当时已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把“刀光火色”一词,当作鲁迅所赞颂的十月革命的代用语,这一点却几乎是共同的。鲁迅这篇文章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这是明白无疑的。但认为“刀光火色”就是他所颂扬的十月革命,我觉得是和原文含义大相径庭的一种错误理解。《五十九“圣武”》,是《五十六“来了”》一文意思的进一步阐述,二文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上下篇。《五十六
<正> 《辞源》修订本第一至四册已先后出版,经过各方面专家学者多年的辛勤工作,修订本实现了它的修改要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确实是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能帮助读者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问的古汉语词典。就修订本所收成语来看,审慎考源,结合词义发展博引书证,对成语的使用、研究
<正> 强调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我国新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新宪法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规定,为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从此,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开始突破原有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范围,而将探索的脚步又踏进精神文明的领域。明确地将精神文明作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旣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宪法学对当代宪法学的重要贡献。因此,对精神文明问题进行宪法学的考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 逃人问题,是清代前期历史上存在的一桩严重的社会事件。对其处理集中体现了满洲统治者在关外及入关后一个长期的民族政策。它是如同圈地、薙发、俘卖人口、放高利贷等一样的暴政虐行,所经时间甚长,波及面颇广,给予汉族等人民造成的危害最大。清统治者曾为此专设督捕衙门处置逃人事件,足见重视程度。本文依据所见资料,就此问题试作论述,重点放在顺治、康熙两朝。因为这个时期是逃人事件由高峰转入低潮,“逃人法”由严酷逐渐放宽的一个重要过程,以致最后裁撤了督捕衙门。雍正、乾隆朝直至清末,虽还立有逃人律条,但它在
<正> 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不仅是英国戏剧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也是同期欧洲文学的高峰。这个时代人材济济,灿若繁星;剧作技巧娴熟,题材多样。因此,不少评论家认为,即使没有莎士比亚,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也足以为英国文坛增色添辉,令后人叹为观止了。“大学才子”之一的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就是这批戏剧巨匠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在世时间不长,创作生涯也很短暂,但却以奇特的想象、宏大的气魄为英国剧坛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人文主义戏剧遗产。本文拟就马洛的三部主要悲剧
<正> 八十年代初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为严重的经济困难烦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持续数年之久的特大旱灾和由此而引起的数百万人的死于非命。它向第三世界各国再次提出了有关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问题,如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农业的方向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等,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和估价,并作出正确的决策。中东地区,包括西南亚和北非,也是世界上较为干旱的地区之一。除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沿岸以外,一般降雨都较为稀少。陆地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沙漠所覆盖。除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和以色列等
<正>一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在当时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研究的视野广涉古今中外的新学旧史,著述的笔端驰骋于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对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法律、道德和宗教等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涉猎。在经济科学方面,梁启超一方面研究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另一方面也极重视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遗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一整套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因此,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代表之一,梁启超不仅在中
<正> 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曾经讨论过多次(“文化革命”期间除外)。粉碎“四人帮”以来,对这个问题重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的情况,从报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看,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占多数,而主张某些真理(主要是关于社会的真理)有阶级性的占少数。并且后者往往被看作是极左路线的流毒,甚至被说成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但是,讨论了五年,同前几次一样,意见仍然未能取得一致。今年以来,由于不同意见的各方都提不出多少新的观点,讨论便消沉下去了。初看起来,这个讨论似
<正> 一、卢梭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我们的西方哲学史教材和论著中,几乎都会提到卢梭的。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他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家来叙述,这当然是很对的。不过却很少论及他的哲学观点,似乎这方面没有多少可说的东西,不值得特别予以注意。少数论著涉及这方面时,则认为卢梭在哲学上比法国唯物主义要落后,因为他竟然在法国唯物主义坚决主张战斗无神论的同时,主张有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有许多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样,卢梭在哲学上就成为一个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