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管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向。高校管理尤其是后勤管理精细化、节约化已经成为未来趋势也是必然选择。后勤管理是校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由于高校后勤服务所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和学校的教师、学生生活的各方面,任务重、难度高、责任大,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大局。因此,高校后勤服务的根本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那么如何应对挑战,切实抓好高校后勤工作,是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鍵词: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近几年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也看到了高校后勤的新形势。节约型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提出,使高校后勤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节约型工作理念。高校的后勤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后勤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标准化高校后勤工作行为,并为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创新节约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
想要实现高效后勤管理的体制创新,要从工作内部和外部联系两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发展要素。
(1)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后勤工作和活动都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过去,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状态,物质条件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经济体制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严重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新时期,我国已经在经济发展方面采取改革开放,国家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这一重大的体制转变对社会各界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后勤工作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渐成为重点建设方向,与此同时,节约型建设的概念也普及开来。节约型社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从细节角度出发就有节约型校园等类似概念,所以,节约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也应运而生。市场经济大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后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对高校运行的支撑作用,所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高校发展,也符合节约型建设的要求。
(2)国家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对社会各项活动具有唯一的指导作用,所以,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体制也对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影响。从党政建设方面来说,国家不断追求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节约型建设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进步。高校后勤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管理体制不断更新,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特别是高校后勤管理实行企业制,高校工作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物资调配和资源合理化配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高校后勤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应当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深化节约型建设思想,始终保持创新工作精神。
(3)教育体制因素。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未减慢,与社会制度改革一样,节约型发展同样成为指导思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资源配置和工作效率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出了节约型发展战略。节约型发展在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协调发展上都有所体现。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横向发展后,在高校内部也努力完成了纵向发展,高校组织内部各项工作都实行了社会化改革,尤其是在后勤工作方面,逐渐形成了产业集团和公司制,高校后勤工作的企业化进程也被提上了发展议程。很多高校内部,寻求体制改革的同时,从后勤管理创新入手,将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作为发展的根本,不仅从资源合理配置上充分体现节约型发展策略的优势,更从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上开展更深层次的改革。高校体制改革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节约型体制构建过程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旨在更好地完成高校内部机制的创新。
二、实现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
对原有的后勤管理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建立全新的、科学化的、具有发展意义的管理体制推动了高校内部的结构改革。后勤管理企业制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改革模式。在高校内部将后勤工作独立开来,让后勤拥有更加独立的工作环境,学校和后勤之间的权利关系也更加清晰。传统的后勤工作通常是为了保证高校正常运行,而当下为了响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让后勤工作向服务工作转型,有利于后勤工作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联合工作效率。
(1)负责制领导体系。为了更好地优化后勤工作体系,要摆脱传统制度中的校长集中负责制。一方面,校长任务较重;另一方面,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整体管理。新时期,高校形成企业制,后勤工作管理体制也应当形成一定的负责制,从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来看,后勤部门同样适合企业制管理,形成董事会—总经理—相关人员的管理体系,董事会主要负责设立后勤组织形式,总经理则对整个后勤工作负责。同时,还要选择能够执行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形成各级工作部门。这样的组织形式将后勤工作相对独立开来,更有利于单独实行人事优化和资源优化,符合节约型后勤工作的要求。
(2)自主管理模式。高校实行后勤企业制独立制后,面对高等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还需要在后勤工作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后勤工作与高校组织相对独立开后,具有更为独立的产权和责权,所以,经营和收入也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后勤工作企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与学校捆绑的经营模式,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后勤保障制度。只有完善企业化后勤管理制度,高校才能彻底形成集团经营,参与更多的市场竞争,也将足够的市场资源在学校和后勤之间合理分配,避免了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混淆。这样,学校便能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后勤工作也将获得更好的制度支持,很好地解决了后勤生存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难题。
三、现代化企业制转型途径
第一,产权制度收集整理。明细产权内容,将后勤工作与学校工作区分开来,两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物质资产,让后勤部门不再成为学校的下属组成,而是相对于学校单独存在的服务型单位。为了更详细地对后勤和学校进行划分,科学评估原始资产,将物质资产根据盈利性质进行分离,学校对后勤仍持有责任资产比例,后勤部门的经营独立化并能够保证学校资产的责任增值。
第二,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能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量庞大并且种类繁杂,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水电等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管理等。后勤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后勤自身管理观念陈旧;二是后勤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后勤管理不到位;四是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五是后勤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因此,必须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和提升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尚亚民.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2]李相佑.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孙中江.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阈下高校后勤管理之思[J].世纪桥,2011
[4]周叔炜.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2014.
作者简介:
陈丽娟,女,1979年7月出生,安徽三联学院总务处副处长,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在读.
关鍵词: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社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近几年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也看到了高校后勤的新形势。节约型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提出,使高校后勤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节约型工作理念。高校的后勤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后勤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标准化高校后勤工作行为,并为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创新节约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
想要实现高效后勤管理的体制创新,要从工作内部和外部联系两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发展要素。
(1)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后勤工作和活动都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过去,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状态,物质条件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经济体制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严重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新时期,我国已经在经济发展方面采取改革开放,国家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这一重大的体制转变对社会各界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后勤工作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渐成为重点建设方向,与此同时,节约型建设的概念也普及开来。节约型社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从细节角度出发就有节约型校园等类似概念,所以,节约型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也应运而生。市场经济大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后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对高校运行的支撑作用,所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高校发展,也符合节约型建设的要求。
(2)国家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对社会各项活动具有唯一的指导作用,所以,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体制也对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影响。从党政建设方面来说,国家不断追求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节约型建设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进步。高校后勤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管理体制不断更新,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特别是高校后勤管理实行企业制,高校工作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物资调配和资源合理化配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高校后勤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应当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深化节约型建设思想,始终保持创新工作精神。
(3)教育体制因素。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未减慢,与社会制度改革一样,节约型发展同样成为指导思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资源配置和工作效率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出了节约型发展战略。节约型发展在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协调发展上都有所体现。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横向发展后,在高校内部也努力完成了纵向发展,高校组织内部各项工作都实行了社会化改革,尤其是在后勤工作方面,逐渐形成了产业集团和公司制,高校后勤工作的企业化进程也被提上了发展议程。很多高校内部,寻求体制改革的同时,从后勤管理创新入手,将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作为发展的根本,不仅从资源合理配置上充分体现节约型发展策略的优势,更从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上开展更深层次的改革。高校体制改革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节约型体制构建过程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旨在更好地完成高校内部机制的创新。
二、实现节约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
对原有的后勤管理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建立全新的、科学化的、具有发展意义的管理体制推动了高校内部的结构改革。后勤管理企业制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改革模式。在高校内部将后勤工作独立开来,让后勤拥有更加独立的工作环境,学校和后勤之间的权利关系也更加清晰。传统的后勤工作通常是为了保证高校正常运行,而当下为了响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让后勤工作向服务工作转型,有利于后勤工作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联合工作效率。
(1)负责制领导体系。为了更好地优化后勤工作体系,要摆脱传统制度中的校长集中负责制。一方面,校长任务较重;另一方面,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整体管理。新时期,高校形成企业制,后勤工作管理体制也应当形成一定的负责制,从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来看,后勤部门同样适合企业制管理,形成董事会—总经理—相关人员的管理体系,董事会主要负责设立后勤组织形式,总经理则对整个后勤工作负责。同时,还要选择能够执行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形成各级工作部门。这样的组织形式将后勤工作相对独立开来,更有利于单独实行人事优化和资源优化,符合节约型后勤工作的要求。
(2)自主管理模式。高校实行后勤企业制独立制后,面对高等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还需要在后勤工作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后勤工作与高校组织相对独立开后,具有更为独立的产权和责权,所以,经营和收入也与现代化企业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后勤工作企业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与学校捆绑的经营模式,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后勤保障制度。只有完善企业化后勤管理制度,高校才能彻底形成集团经营,参与更多的市场竞争,也将足够的市场资源在学校和后勤之间合理分配,避免了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混淆。这样,学校便能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后勤工作也将获得更好的制度支持,很好地解决了后勤生存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难题。
三、现代化企业制转型途径
第一,产权制度收集整理。明细产权内容,将后勤工作与学校工作区分开来,两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物质资产,让后勤部门不再成为学校的下属组成,而是相对于学校单独存在的服务型单位。为了更详细地对后勤和学校进行划分,科学评估原始资产,将物质资产根据盈利性质进行分离,学校对后勤仍持有责任资产比例,后勤部门的经营独立化并能够保证学校资产的责任增值。
第二,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能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量庞大并且种类繁杂,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水电等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管理等。后勤自身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后勤自身管理观念陈旧;二是后勤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后勤管理不到位;四是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五是后勤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因此,必须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和提升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尚亚民.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2]李相佑.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孙中江.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阈下高校后勤管理之思[J].世纪桥,2011
[4]周叔炜.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2014.
作者简介:
陈丽娟,女,1979年7月出生,安徽三联学院总务处副处长,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