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经济特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市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给推进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汕头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倾力构筑区域教育新高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教育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在粤东西北乃至全省前列,比如教育立法、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教育督导创新、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等。2019年,汕头在粤东西北地区中首批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强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民群众谋求教育实惠,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大手笔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通过立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从而夯实教育现代化发展根基。
1.优先发展,立法保驾护航
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加快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加快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积蓄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宏观思考之下,汕头从打造区域科教中心、构筑教育高地的高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始终坚持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师资需求、优先解决教育发展实际问题,并审时度势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新举措。
近年来,先后编制了《汕头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汕头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汕头市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实施方案》《汕头市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汕头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汕头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汕头市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汕头市打造文明示范校园工作方案》《汕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汕头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工作规划及文件,前瞻性地科学引领汕头教育跨越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汕头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制订《汕头经济特区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这是全省首个保护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的地方法规。条例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建的“四同步原则”,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学校配建如期、保质推进,从法律层面建立起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制订实施《汕头市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条例》,确立了基础教育投入在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明确规定市、区县政府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2.加大投入,落实刚性保障
在教育投入方面,汕头建立了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资助为辅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刚性保障。
2016、2017、2018、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74.22亿元、78.85亿元、82.49亿元、91.41亿元,实现逐年只增不减。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实现逐年只增不减。
在原有安排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汕头市财政还安排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市级基础性奖补专项資金2.2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区县推进教育现代化投入39.3亿元,完成投入计划113.6%,资金投入总量、资金投入完成计划占比均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3.扩容提质,优化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2016—2019年,全市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动工2631所,竣工面积480.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9.1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7.81亿元、引进社会资金0.77亿元、乡贤捐资等10.59亿元,新增学位约4.15万个。
澄海区在扩容提质上有“大动作”。澄海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大豪告诉记者,2017—2019年累计总投入资金9.14亿元,先后有新建5所学校(校区)并交付使用,另3所学校改扩建。新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增加学位2000个,学生内宿位2000个。校长林俊介绍:“我校是澄海中学停办初中20年后,于2018年复办的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要求,高标准配套,建成全寄宿制学校。”2019年8月,总投入2.4亿元的澄海中学白沙校区扩建工程、东里中学和实验学校改建工程开工,预计可增加公办初中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3500个。
此外,澄海区还新增了澄海实验高级中学兴华校区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1500个;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小学学位2000个;澄海启智学校学位240个;澄海广益小学学位1800个。
濠江区在扩容提质上也有“大手笔”。引进民资6亿元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是濠江区教育惠民的一项“样板工程”。学校位于濠江东湖教育园区,总用地面积240多亩,可提供5124个学位。校长孙明学认为,学校未来将充分吸取华附联盟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这有助于学校在濠江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共同提高。
“近几年濠江教育面貌真是焕然一新。”濠江区教育局局长邱国球表示,濠江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学校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尤其是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区教育系统省、市、区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建设“五提升”工程,即厅(音乐厅)、堂(礼堂)、场(运动场)、馆(游泳馆)、所(厕所),推动硬件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市还有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例如:投资1.1亿元新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平区投资1.3亿元新建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以及扩建桂花小学、杜鹃小学;龙湖区投资1.6亿元新建龙湖区亿信小学、金阳小学大悦校区;潮阳区投资1.1亿元新建凤田初级中学、溪边小学、新桥小学、桶盘小学、屿南小学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潮南区投资0.8亿元建设潮南区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投资0.8亿元改扩建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汕头市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100%的教学班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达94.38%,建成智慧教室361 间,创客创新实验室127间,远程录播课室389间。
4.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汕头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市学校100%实现“一校一章程、一校一法律顾问”。开展依法治校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有“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033所,达标学校占比达96.5%。有50所中小学被评为“汕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汕头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格局,以督政推动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选派责任督学,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2018年,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走在粤东西北各县区前列。龙湖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喆介绍,2019年,龙湖区组建了一支由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做好质量监测工作。借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指导各区县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推进质量检测结果应用。2018年,金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实验区。2019年汕头市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質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所有区县都被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汕头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四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细分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汕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开展市级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
以濠江区为例,近几年,该区全面实施“教师大培训,素质大提升”工程。2016—2018年,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教师年培训经费分别为226万元、297.8万元、413万元。不断加大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2017年,濠江区在汕头市各区县率先建立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区教研室分工合作,联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工作。2019年,濠江区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部门,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公寓建设,占地30亩、总投资3亿元。
据统计,2012年,汕头实施“强师工程”以来,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校(园)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科实验员、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干部等,取得良好成效。
在实施“走出去”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邀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讲学,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益。近3年,共邀请86名专家莅汕讲学,约2万人次教师参加培训。
2.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组建汕头市教师工作室,全市60个教师工作室,立足基层、立足课堂,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2018年项目被市委列入高端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这些工作室逐步成为汕头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和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地”。
郑烁名教师工作室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中职名教师工作室。这个位于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室,2018年11月挂牌成立后,不仅承担了来自河源、陆丰、紫金、江门、湛江、东莞等地的10名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的任务,而且承办了汕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以及汕头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和选手集训活动,为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受众达2000多人。
2020年抗疫防疫期间,工作室开展“‘疫’路同行,导学护航”行动,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搭建直播室、举行线上教学教法研讨和线上集体备课,开展线上课程导学20门,覆盖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各专业,举办线上教学活动共104场次,线上教研专题培训14场次。
近年来,汕头坚持聚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传授高效教学方法,传承适用教学经验”的主题,开展了“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结集出版发行了《汕头市中小学名师优课教学案例》丛书。
目前,全市45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5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21名教师被评为新一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各有2名、8名、19名。 3.课题立项,探寻特色教研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龙湖区学前教育专委会下设6个专业指导区,在教研方面,既有独立片区内活动,又有集团活动,出版了园本课程教材《潮汕文化幼儿读本》等,申报了市级课题“潮汕民间游戏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实践研究”等。
在澄海区实验高中附属小学,校长杜卫群基于新学校新装备的情况,一手抓常规教学、磨合教师队伍,一手抓课题研究,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其中,学校的“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小学写字教学实效性的探究”课题,是广东省小语会教育科学研究综合规划项目“小学写字与书法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及写字能力的提升,将通过研究带动“写字微课堂”微课资源库建设,使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6—2019年,汕头市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115项,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745项;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取得这些不俗成绩,离不开打造教育科研平台。《汕头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的制定,《汕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课题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促进了市、区县级教育科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科研、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并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汇编经验交流材料、举行优质课展示等形式推广科研成果,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4.补齐短板,充实师资配置
为加快补齐乡村义务教育师资短板,解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汕头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度。从2018年起,每年招生200名,连续实施5年,培养一批适教乐教、乡村学校需要、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本土化全科教师。
汕头市教育局会同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对各区县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根据各区县乡村教师和乡村小学、教学点的数量及偏远艰苦程度等情况,并适度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统筹编制年度初中起点大专层次教育分区县招考计划,纳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当年“五年一贯制”指标到市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毕业生将获取大专学历,通过当年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考核后,为乡村小学补充“新鲜血液”,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到2027年,汕头将基本实现乡村小学、教学点每校都有全科教师,并助力他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成为一专多能、知识全面、技能娴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能力的教师。
可以预见,这将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乡村师资配置,形成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工作格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广大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促内涵,提高育人质量
近年来,汕头始终把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质量。
1.聚焦民俗,积累文化底蕴
汕头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潮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选准特色项目,卓有成效地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汕头市举办了多届全市中小学生灯谜大会,在学校中开展潮汕灯谜文化传承活动,培育了素质教育特色亮点。汕头金山中学学生代表队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获得总决赛银奖,龙湖实验中学、私立广厦学校学生代表队获得总决赛第三名。潮阳区后溪中学开展英歌舞,铜盂新桥小学开展潮州大锣鼓等潮汕民间艺术传承活动。潮南区陇田镇华瑶小学少年潮乐队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金奖。
“雅”是龙湖区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的校园文化核心。走进汕头经济特区幼儿园,一眼就看到教学楼的楼道张贴着与“雅文化”有关的牌匾,教室墙上挂着潮汕童谣的版画,教室里摆放着的红桃粿、艾粄道具,营造出潮味十足的“雅文化”的氛围。该幼儿园借助幼教集团自编教材《潮汕文化幼儿读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深入教研,大力推广潮汕文化,尤其在潮汕儿童广场舞、潮汕小集市自主游戏及潮汕民间游戏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目前已收集整理了一批相关论文和活动册,逐步形成园本文化特色和班本課程特色。
2019年,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与香港幼稚园教育专业交流协会共同启动的“童心同梦”汕港幼教交流合作项目,通过开展汕港两地孩子讲故事的文化交流方式,让两地孩子心手相连,以故事为桥、以文化为媒,同游中华文化历史长河,同话华夏民族未来梦想。
汕头市金龙小学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走进潮汕民俗、潮汕童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长林嘉玲告诉记者,学生利用节假日,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向老一辈请教,收集了大量朗朗上口的潮汕童谣和潮汕民俗的精美图片。学校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了校本教材《潮汕民俗文化之潮汕童谣》和《潮汕民俗文化之潮汕名片》,使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潮汕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
2.依托社团,搭建展示平台
金龙小学不仅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突破口,构建书香校园,还在全市第一个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将棋类、武术、足球、跆拳道、排箫、葫芦丝的教学引进体育、音乐课堂。要求每个学生六年里必须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学会一种球类,学会下一种棋。另外,组建民乐团、管乐团、潮汕大锣鼓队等社团。
依托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也是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每年4月上旬,汕头市金山中学热闹非凡,学校品牌活动“创造节”如期举办,这是一项从1996年开办的活动,现已办到第二十五届,分为七大板块:征选活动、展示活动、学生个人班级社团专项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竞赛活动、学生活动、学术活动和总结活动。校长李丽丽表示,创造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教学理念“体验快乐、激发潜能、发展个性”,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提高了劳动教育的层次,让学生深刻地体验成功、承担责任、面对挫折。 作为创办140多年的老校名校,除了开展创造节活动,金山中学的主题班会、新年联欢晚会、社团节、夏令营也是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学校现有学生社团27个,涵盖公益服务类、理论学习类、文艺体育类、科技学术类等类型。全校约95%的学生参加社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环境。
在汕头科技创新活动是特色教育品牌。许多中小学举办校园创造节、创客节、科技节和小创造、小发明、机器人、3D打印等科技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自2013年以来,汕头市已连续举办六届“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活动”。市教育局以“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活动”为核心载体推动科技特色教育品牌建设,共邀请27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莅临汕头,为全市约260所中小学校作科普报告,受益中小学生人数超25万人。全市有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0个,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8所,市科技特色学校47所,金平区、龙湖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3.校企合作,实现精准育人
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汕头市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以来,全市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80多个,其中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2个、省级中职教育专业实训中心10个。
以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这是一所成立于1995年4月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校长陈钟麟介绍,学校发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重点建设“2 大主体4大特色”专业群,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两大主体专业群,带动电子商务、艺术设计、消防技术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四大特色专业群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全方位融合。
几年来,学校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电子商务一体化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一体化实训基地、电工实训考核中心、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实训条件,为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产教融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率先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现合作企业30多家,实现了“双精准”育人。
4.支持高校,追求高位发展
为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汕头市政府成立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领导小组,推动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质量。
汕头大学是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在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汕头大学深化改革,向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行列迈进。目前汕头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特色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
2016年,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着力打造中以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新标杆。汕头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产业化载体,高起点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
此外,统筹推进高等院校和大学园区的规划布局。其中,汕头大学东校区项目选址于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551亩,学生全日制在校总数为20000人,总投资约70.5亿元。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用地面积698.56亩,规划在校生4000人,投资约25亿元。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列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由汕头市人民政府创办,规划占地402亩,在校生5000人,学校首期项目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总投资10亿元,项目已于2019年8月动工,计划2021年招生。汕头充分发挥高校的带动效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
结语:在新起点上再建教育新高地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今天的汕头教育,站在“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新起点上,将如何加快建设区域教育高地?
2020年4月,李翔接过汕头市教育局局长的接力棒。对于汕头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李翔指出,接下来是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要机遇期,经济新常态、科技新发展、教育新变化、群众新期待等必将深刻影响教育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全力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筑区域教育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采访获悉,汕头即将出台建设区域教育高地行动计划,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从2020年开始,进一步巩固汕头作为粤东西北地区中首批“廣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创建成果,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速补齐短板,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到2023年,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初步建成,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要基本形成区域教育高地格局。到2025年,要实现各类教育高水平发展,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省先进行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学科、专业不断优化,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强化广东东部高水平区域教育高地地位。
蓝图已经绘就,耕耘并未停步,期待汕头教育在新起点上再次飞跃。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强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民群众谋求教育实惠,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大手笔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通过立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从而夯实教育现代化发展根基。
1.优先发展,立法保驾护航
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加快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加快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积蓄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宏观思考之下,汕头从打造区域科教中心、构筑教育高地的高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始终坚持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满足师资需求、优先解决教育发展实际问题,并审时度势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新举措。
近年来,先后编制了《汕头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汕头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年)》《汕头市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实施方案》《汕头市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汕头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汕头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汕头市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汕头市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汕头市打造文明示范校园工作方案》《汕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汕头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工作规划及文件,前瞻性地科学引领汕头教育跨越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汕头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制订《汕头经济特区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这是全省首个保护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的地方法规。条例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建的“四同步原则”,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学校配建如期、保质推进,从法律层面建立起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制订实施《汕头市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条例》,确立了基础教育投入在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明确规定市、区县政府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2.加大投入,落实刚性保障
在教育投入方面,汕头建立了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资助为辅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刚性保障。
2016、2017、2018、2019年,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74.22亿元、78.85亿元、82.49亿元、91.41亿元,实现逐年只增不减。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实现逐年只增不减。
在原有安排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汕头市财政还安排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市级基础性奖补专项資金2.2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区县推进教育现代化投入39.3亿元,完成投入计划113.6%,资金投入总量、资金投入完成计划占比均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3.扩容提质,优化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2016—2019年,全市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动工2631所,竣工面积480.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9.1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7.81亿元、引进社会资金0.77亿元、乡贤捐资等10.59亿元,新增学位约4.15万个。
澄海区在扩容提质上有“大动作”。澄海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大豪告诉记者,2017—2019年累计总投入资金9.14亿元,先后有新建5所学校(校区)并交付使用,另3所学校改扩建。新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增加学位2000个,学生内宿位2000个。校长林俊介绍:“我校是澄海中学停办初中20年后,于2018年复办的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要求,高标准配套,建成全寄宿制学校。”2019年8月,总投入2.4亿元的澄海中学白沙校区扩建工程、东里中学和实验学校改建工程开工,预计可增加公办初中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3500个。
此外,澄海区还新增了澄海实验高级中学兴华校区学位1500个,学生内宿位1500个;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小学学位2000个;澄海启智学校学位240个;澄海广益小学学位1800个。
濠江区在扩容提质上也有“大手笔”。引进民资6亿元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是濠江区教育惠民的一项“样板工程”。学校位于濠江东湖教育园区,总用地面积240多亩,可提供5124个学位。校长孙明学认为,学校未来将充分吸取华附联盟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这有助于学校在濠江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共同提高。
“近几年濠江教育面貌真是焕然一新。”濠江区教育局局长邱国球表示,濠江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学校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尤其是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区教育系统省、市、区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建设“五提升”工程,即厅(音乐厅)、堂(礼堂)、场(运动场)、馆(游泳馆)、所(厕所),推动硬件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市还有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例如:投资1.1亿元新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金平区投资1.3亿元新建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以及扩建桂花小学、杜鹃小学;龙湖区投资1.6亿元新建龙湖区亿信小学、金阳小学大悦校区;潮阳区投资1.1亿元新建凤田初级中学、溪边小学、新桥小学、桶盘小学、屿南小学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潮南区投资0.8亿元建设潮南区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投资0.8亿元改扩建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在加快校舍建设的同时,汕头市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100%的教学班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达94.38%,建成智慧教室361 间,创客创新实验室127间,远程录播课室389间。
4.改革创新,提高治理能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汕头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教育督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汕头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市学校100%实现“一校一章程、一校一法律顾问”。开展依法治校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市有“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1033所,达标学校占比达96.5%。有50所中小学被评为“汕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51所中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汕头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格局,以督政推动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选派责任督学,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2018年,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走在粤东西北各县区前列。龙湖区教育局督导室负责人林喆介绍,2019年,龙湖区组建了一支由园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职督学队伍,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做好质量监测工作。借助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指导各区县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推进质量检测结果应用。2018年,金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实验区。2019年汕头市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質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市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所有区县都被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
汕头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四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细分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汕头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开展市级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
以濠江区为例,近几年,该区全面实施“教师大培训,素质大提升”工程。2016—2018年,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教师年培训经费分别为226万元、297.8万元、413万元。不断加大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力度,致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领军人物。2017年,濠江区在汕头市各区县率先建立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区教研室分工合作,联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工作。2019年,濠江区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科研部门,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人才公寓建设,占地30亩、总投资3亿元。
据统计,2012年,汕头实施“强师工程”以来,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超过35万人次。近年来,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系列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校(园)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科实验员、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干部等,取得良好成效。
在实施“走出去”培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请进来”培训模式,通过邀请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讲学,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益。近3年,共邀请86名专家莅汕讲学,约2万人次教师参加培训。
2.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
组建汕头市教师工作室,全市60个教师工作室,立足基层、立足课堂,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2018年项目被市委列入高端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这些工作室逐步成为汕头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和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地”。
郑烁名教师工作室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中职名教师工作室。这个位于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室,2018年11月挂牌成立后,不仅承担了来自河源、陆丰、紫金、江门、湛江、东莞等地的10名全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的任务,而且承办了汕头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以及汕头市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和选手集训活动,为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受众达2000多人。
2020年抗疫防疫期间,工作室开展“‘疫’路同行,导学护航”行动,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搭建直播室、举行线上教学教法研讨和线上集体备课,开展线上课程导学20门,覆盖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各专业,举办线上教学活动共104场次,线上教研专题培训14场次。
近年来,汕头坚持聚焦“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传授高效教学方法,传承适用教学经验”的主题,开展了“名师大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结集出版发行了《汕头市中小学名师优课教学案例》丛书。
目前,全市4500名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5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21名教师被评为新一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各有2名、8名、19名。 3.课题立项,探寻特色教研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龙湖区学前教育专委会下设6个专业指导区,在教研方面,既有独立片区内活动,又有集团活动,出版了园本课程教材《潮汕文化幼儿读本》等,申报了市级课题“潮汕民间游戏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实践研究”等。
在澄海区实验高中附属小学,校长杜卫群基于新学校新装备的情况,一手抓常规教学、磨合教师队伍,一手抓课题研究,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其中,学校的“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小学写字教学实效性的探究”课题,是广东省小语会教育科学研究综合规划项目“小学写字与书法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及写字能力的提升,将通过研究带动“写字微课堂”微课资源库建设,使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6—2019年,汕头市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115项,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745项;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取得这些不俗成绩,离不开打造教育科研平台。《汕头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的制定,《汕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课题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促进了市、区县级教育科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科研、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并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汇编经验交流材料、举行优质课展示等形式推广科研成果,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
4.补齐短板,充实师资配置
为加快补齐乡村义务教育师资短板,解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汕头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度。从2018年起,每年招生200名,连续实施5年,培养一批适教乐教、乡村学校需要、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本土化全科教师。
汕头市教育局会同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对各区县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根据各区县乡村教师和乡村小学、教学点的数量及偏远艰苦程度等情况,并适度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统筹编制年度初中起点大专层次教育分区县招考计划,纳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当年“五年一贯制”指标到市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毕业生将获取大专学历,通过当年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考核后,为乡村小学补充“新鲜血液”,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到2027年,汕头将基本实现乡村小学、教学点每校都有全科教师,并助力他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成为一专多能、知识全面、技能娴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能力的教师。
可以预见,这将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乡村师资配置,形成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工作格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广大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促内涵,提高育人质量
近年来,汕头始终把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质量。
1.聚焦民俗,积累文化底蕴
汕头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潮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选准特色项目,卓有成效地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汕头市举办了多届全市中小学生灯谜大会,在学校中开展潮汕灯谜文化传承活动,培育了素质教育特色亮点。汕头金山中学学生代表队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获得总决赛银奖,龙湖实验中学、私立广厦学校学生代表队获得总决赛第三名。潮阳区后溪中学开展英歌舞,铜盂新桥小学开展潮州大锣鼓等潮汕民间艺术传承活动。潮南区陇田镇华瑶小学少年潮乐队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金奖。
“雅”是龙湖区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的校园文化核心。走进汕头经济特区幼儿园,一眼就看到教学楼的楼道张贴着与“雅文化”有关的牌匾,教室墙上挂着潮汕童谣的版画,教室里摆放着的红桃粿、艾粄道具,营造出潮味十足的“雅文化”的氛围。该幼儿园借助幼教集团自编教材《潮汕文化幼儿读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深入教研,大力推广潮汕文化,尤其在潮汕儿童广场舞、潮汕小集市自主游戏及潮汕民间游戏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目前已收集整理了一批相关论文和活动册,逐步形成园本文化特色和班本課程特色。
2019年,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与香港幼稚园教育专业交流协会共同启动的“童心同梦”汕港幼教交流合作项目,通过开展汕港两地孩子讲故事的文化交流方式,让两地孩子心手相连,以故事为桥、以文化为媒,同游中华文化历史长河,同话华夏民族未来梦想。
汕头市金龙小学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走进潮汕民俗、潮汕童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长林嘉玲告诉记者,学生利用节假日,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向老一辈请教,收集了大量朗朗上口的潮汕童谣和潮汕民俗的精美图片。学校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了校本教材《潮汕民俗文化之潮汕童谣》和《潮汕民俗文化之潮汕名片》,使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潮汕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
2.依托社团,搭建展示平台
金龙小学不仅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突破口,构建书香校园,还在全市第一个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将棋类、武术、足球、跆拳道、排箫、葫芦丝的教学引进体育、音乐课堂。要求每个学生六年里必须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学会一种球类,学会下一种棋。另外,组建民乐团、管乐团、潮汕大锣鼓队等社团。
依托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也是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每年4月上旬,汕头市金山中学热闹非凡,学校品牌活动“创造节”如期举办,这是一项从1996年开办的活动,现已办到第二十五届,分为七大板块:征选活动、展示活动、学生个人班级社团专项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竞赛活动、学生活动、学术活动和总结活动。校长李丽丽表示,创造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教学理念“体验快乐、激发潜能、发展个性”,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提高了劳动教育的层次,让学生深刻地体验成功、承担责任、面对挫折。 作为创办140多年的老校名校,除了开展创造节活动,金山中学的主题班会、新年联欢晚会、社团节、夏令营也是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学校现有学生社团27个,涵盖公益服务类、理论学习类、文艺体育类、科技学术类等类型。全校约95%的学生参加社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环境。
在汕头科技创新活动是特色教育品牌。许多中小学举办校园创造节、创客节、科技节和小创造、小发明、机器人、3D打印等科技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自2013年以来,汕头市已连续举办六届“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活动”。市教育局以“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活动”为核心载体推动科技特色教育品牌建设,共邀请27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莅临汕头,为全市约260所中小学校作科普报告,受益中小学生人数超25万人。全市有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0个,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8所,市科技特色学校47所,金平区、龙湖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3.校企合作,实现精准育人
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汕头市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以来,全市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80多个,其中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2个、省级中职教育专业实训中心10个。
以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这是一所成立于1995年4月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校长陈钟麟介绍,学校发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重点建设“2 大主体4大特色”专业群,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两大主体专业群,带动电子商务、艺术设计、消防技术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四大特色专业群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全方位融合。
几年来,学校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电子商务一体化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一体化实训基地、电工实训考核中心、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实训条件,为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产教融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率先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现合作企业30多家,实现了“双精准”育人。
4.支持高校,追求高位发展
为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汕头市政府成立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领导小组,推动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质量。
汕头大学是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在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汕头大学深化改革,向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行列迈进。目前汕头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特色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
2016年,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着力打造中以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新标杆。汕头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产业化载体,高起点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
此外,统筹推进高等院校和大学园区的规划布局。其中,汕头大学东校区项目选址于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551亩,学生全日制在校总数为20000人,总投资约70.5亿元。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用地面积698.56亩,规划在校生4000人,投资约25亿元。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列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由汕头市人民政府创办,规划占地402亩,在校生5000人,学校首期项目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总投资10亿元,项目已于2019年8月动工,计划2021年招生。汕头充分发挥高校的带动效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
结语:在新起点上再建教育新高地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今天的汕头教育,站在“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新起点上,将如何加快建设区域教育高地?
2020年4月,李翔接过汕头市教育局局长的接力棒。对于汕头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李翔指出,接下来是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要机遇期,经济新常态、科技新发展、教育新变化、群众新期待等必将深刻影响教育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全力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筑区域教育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采访获悉,汕头即将出台建设区域教育高地行动计划,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从2020年开始,进一步巩固汕头作为粤东西北地区中首批“廣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创建成果,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速补齐短板,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到2023年,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初步建成,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要基本形成区域教育高地格局。到2025年,要实现各类教育高水平发展,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省先进行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学科、专业不断优化,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强化广东东部高水平区域教育高地地位。
蓝图已经绘就,耕耘并未停步,期待汕头教育在新起点上再次飞跃。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