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许多农民工不再是孤身漂泊,而是在一个地方有了固定收入后,将家人也安置在了这个城市,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因此浮出水面。然而,这些随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并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应当说农民工子女进城数量增多、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重庆;农民工子女;教育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研究内容的分析,主要是为现状分析做一个铺垫。
(一)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就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和权利,是教育现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机会又包括就学渠道和失学率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会了解到入学难的问题。
(二)师资。师资即教师资源,是教育相关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水平的高低。
(三)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体育场、绿化等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的好坏及完备程度也是对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学业成绩。在学校学习的好坏,学习成绩是一个最直接的反应标准。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调查,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他们的教育现状。
(五)心理状况。主要了解孩子是否有自卑、自闭、压抑等负面心理状况。
二、重庆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重庆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化。当前,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跟随他们进城的未成年子女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就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来讲,当前我市农民工教育问题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以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公平的教育,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就一些区县的干部及基层公务员反映,进城务工人民的子女教育形势十分严峻,急需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给农民工的生活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由于非重庆市内户口的学生来重庆市内学校上学都需要缴纳择校费,择校费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特别是一些名校,例如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等这样的学校,这些学校教学水平高、教学设备好、教学资源多,而且在重庆来说名气很大,择校费更是高得惊人。就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来说,光是择校费就是一项经济上的负担。其实这一现象是不合理的,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择校费的不同,很多孩子没有办法去到名校甚至好一点的学校就读,所以师资,学校的教育设备也有所不同。在学业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努力,在学习上认真对待,学习成绩不凡,但是与名校的孩子相比,由于外部条件的差别,学业成绩上会相对差一些。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不自信。这些孩子生活在大城市,很多东西都是他们以前没接触到的,这些的东西既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也会在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感到畏惧。在跟城里的小孩子接触的时候会不自信,做比较的时候会有自卑的心理,其实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都是正常的,只要通过在以后期间的慢慢适应和大人们的正确引导,这些不积极的心理状况都是可以消除的。
三、解决重庆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因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呼吁,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其中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以此,根据重庆的真实情况来提出对策。
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困难是因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是属地原则,就是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就学,不在户籍所在地就学的,需在其他学校就学的学生就需要向该学校缴纳择校费,特别是名校。现在重庆市在主城及各区县开办了农民工子女学校657所,可就近入学。只是因为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师资水平的确与名校是有差距的,所以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教育条件下就学。为了解决许多家长的顾虑,还为了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公办学校的投入,让学校可以引入更好更齐全的教学设备,引入更好的师资,使这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使其水平与名校的差距慢慢减小。
在孩子的心理状况方面是不可忽视的,健康的心理对其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还是需要学校在这方面做更大的投入与努力。比如特别开设一堂心理健康的课,请来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对孩子们进行辅导与帮助。平时学校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可以以家长会之类形式来让家长学习一些引导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平时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由于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心,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多给他们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关键词:重庆;农民工子女;教育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研究内容的分析,主要是为现状分析做一个铺垫。
(一)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就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和权利,是教育现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机会又包括就学渠道和失学率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会了解到入学难的问题。
(二)师资。师资即教师资源,是教育相关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水平的高低。
(三)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体育场、绿化等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的好坏及完备程度也是对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学业成绩。在学校学习的好坏,学习成绩是一个最直接的反应标准。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调查,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他们的教育现状。
(五)心理状况。主要了解孩子是否有自卑、自闭、压抑等负面心理状况。
二、重庆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重庆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化。当前,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跟随他们进城的未成年子女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就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来讲,当前我市农民工教育问题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以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公平的教育,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就一些区县的干部及基层公务员反映,进城务工人民的子女教育形势十分严峻,急需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给农民工的生活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由于非重庆市内户口的学生来重庆市内学校上学都需要缴纳择校费,择校费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特别是一些名校,例如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等这样的学校,这些学校教学水平高、教学设备好、教学资源多,而且在重庆来说名气很大,择校费更是高得惊人。就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来说,光是择校费就是一项经济上的负担。其实这一现象是不合理的,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择校费的不同,很多孩子没有办法去到名校甚至好一点的学校就读,所以师资,学校的教育设备也有所不同。在学业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努力,在学习上认真对待,学习成绩不凡,但是与名校的孩子相比,由于外部条件的差别,学业成绩上会相对差一些。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不自信。这些孩子生活在大城市,很多东西都是他们以前没接触到的,这些的东西既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也会在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感到畏惧。在跟城里的小孩子接触的时候会不自信,做比较的时候会有自卑的心理,其实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都是正常的,只要通过在以后期间的慢慢适应和大人们的正确引导,这些不积极的心理状况都是可以消除的。
三、解决重庆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因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呼吁,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其中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以此,根据重庆的真实情况来提出对策。
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困难是因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是属地原则,就是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就学,不在户籍所在地就学的,需在其他学校就学的学生就需要向该学校缴纳择校费,特别是名校。现在重庆市在主城及各区县开办了农民工子女学校657所,可就近入学。只是因为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师资水平的确与名校是有差距的,所以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教育条件下就学。为了解决许多家长的顾虑,还为了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公办学校的投入,让学校可以引入更好更齐全的教学设备,引入更好的师资,使这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使其水平与名校的差距慢慢减小。
在孩子的心理状况方面是不可忽视的,健康的心理对其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还是需要学校在这方面做更大的投入与努力。比如特别开设一堂心理健康的课,请来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对孩子们进行辅导与帮助。平时学校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可以以家长会之类形式来让家长学习一些引导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平时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由于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心,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多给他们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