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其中环节千头万绪,到底如何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全国各地都在研究的大课题。不过实践中,大家都开始清晰认识:光靠“人海战术”,想要攻下这场硬仗,不仅打不赢,更打不起。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省,浙江的做法是:依靠现代科技,建立追溯体系,用一张“网”,来统筹各类监管资源。基于前期探索实践,最近,浙江首次召开全省现场会,专门深化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智慧监管APP。具体怎么做?效果又如何?今后何去何从?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打破“孤岛效应”,实现互联互通
在以往,浙江不少地方也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由于仅局限于本区域,很难与外界实现互联互通。而现实中,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产品又面向大流通、大市场,最后,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大打折扣。但要打破这种“孤岛效应”,又并非单个县市所能完成,必须实行顶层设计。
2014年,浙江从省级层面,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追溯信息平台,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各地“平安浙江”考核,要求将辖区内省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等主体,作为“先行军”,率先开展追溯建设。
记者在这个全省追溯平台上看到,其主要融合了三大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主体生产系统和查询系统。监管系统面向各级监管部门,主要包括主体信息、检测数据、巡查执法、可追溯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主体生产系统,顾名思义,面向农业主体,具体结合详细的主体信息、产品名称和生产日期等,并予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生成可追溯二维码;查询系统则面向消费者,只要登录平台或扫描二维码,产品信息便一览无余。
数据显示,从无到有,仅用了两年多时间,浙江41个县已整建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2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主体信息库管理,其中6100多家已实现主体追溯或过程追溯。在该平台上,检测信息多达130万余条。现在,当你走进城市菜场或大型商超,只要你细心观察,不少农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二维码,用手机选菜的市民不在少数。
智慧监管?APP,破解基层协管员监督难题
在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名单中,浙江5个县(市、区)入选,嘉兴下辖的嘉善县便是其中之一。省里给5个地方各出一个课题,而嘉善所要破解的就是“如何加强对散户的监管”。实际上,这是个“老大难”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对象,谁来管?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嘉善县在每个村都设立了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考虑到协管员需熟悉村里的情况,且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望,担此任务的多是农业村主任。为了激发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县里每年对通过考核的协管员,予以2000元补助,优秀者再加500元,同时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被确证的,还有额外单独奖励。
队伍是有了,关键如何用起来,否则只是花架子,走马观花而已。嘉善的创意也便在于此,其秘诀是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中的监管系统,打造成一款名为“农安嘉善”的智慧监管APP。从村级协管员,到镇级监管员,再到县级监管员和农技人员,都有独立的账号、密码,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当然所对应的权限也不同。
蔡霞芳是大云镇曹家村的村主任,也是118名村级协管员之一。每天,她都需要抽空走访村里的几位农户,并将巡查内容录入手机APP。具体都要记哪些内容?记者看到,主要分为管理体系、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等六个板块,但每个板块都有各自选项,蔡霞芳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打钩选项即可。如查到问题,有必要向上汇报,她还可以使用“提醒”功能。这样,县级平台管理员便可第一时间获知。
对于村级协管员们的日常巡查日志,镇级和县级监管员都可以清楚掌握,比如:这个月这个主体巡查了几次,谁巡查的,发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整改,整改的效果如何等。据介绍,截至目前,嘉善已有733家主体纳入信息库,其中散户数量达到近500家。
以移动端平台为载体,打造监管一张网
在嘉善县农业局质监科科长姚杰看来,“农安嘉善”的应用,实现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主要解决了上级部门对基层协管员工作的监督难题,也能让县级监管员实时掌握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情况,便于及时处置各类问题。“村级协管员再加上APP,就像马路探头一样,对农户和主体起到警示作用。光靠我们县农业局几个人,要管住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火法评价认为,嘉善智慧监管APP的经验就在于:摸清家底,让监管员清楚掌握自己有多少监管对象,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农产品;将散在点上的监管员连成一张网,实现县终端与基层监管点的协同联动;导向明确,有制度、有办法、有补助,确保责任到点到人。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浙江将推广“嘉善模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开发监管APP,加快形成“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风险可防范”的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移动端”监管平台,并以此为载体,打造监管一张网。今后,不管哪地出现了问题,省级追溯平台都能实时掌握。
追溯体系和智慧监管,不仅让农业部门找到了“守卫舌尖安全”的抓手和利器,也让诸多生产主体尝到了溢价的甜头。嘉善县小白龙果蔬专业合作社自从用了二维码,不光解决了产品被假冒的问题,产品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现在,所产甜瓜平均每公斤价格较同类产品高出近两元,仍供不应求。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浙江正合力打造“浙农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并探索其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有机结合模式。在张火法看来,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在于要打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要让消费者看到“浙农追溯”四个字,就知道这是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生产主体才有内在动力。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省,浙江的做法是:依靠现代科技,建立追溯体系,用一张“网”,来统筹各类监管资源。基于前期探索实践,最近,浙江首次召开全省现场会,专门深化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智慧监管APP。具体怎么做?效果又如何?今后何去何从?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打破“孤岛效应”,实现互联互通
在以往,浙江不少地方也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由于仅局限于本区域,很难与外界实现互联互通。而现实中,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产品又面向大流通、大市场,最后,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大打折扣。但要打破这种“孤岛效应”,又并非单个县市所能完成,必须实行顶层设计。
2014年,浙江从省级层面,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追溯信息平台,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各地“平安浙江”考核,要求将辖区内省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等主体,作为“先行军”,率先开展追溯建设。
记者在这个全省追溯平台上看到,其主要融合了三大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主体生产系统和查询系统。监管系统面向各级监管部门,主要包括主体信息、检测数据、巡查执法、可追溯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主体生产系统,顾名思义,面向农业主体,具体结合详细的主体信息、产品名称和生产日期等,并予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生成可追溯二维码;查询系统则面向消费者,只要登录平台或扫描二维码,产品信息便一览无余。
数据显示,从无到有,仅用了两年多时间,浙江41个县已整建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2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主体信息库管理,其中6100多家已实现主体追溯或过程追溯。在该平台上,检测信息多达130万余条。现在,当你走进城市菜场或大型商超,只要你细心观察,不少农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二维码,用手机选菜的市民不在少数。
智慧监管?APP,破解基层协管员监督难题
在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名单中,浙江5个县(市、区)入选,嘉兴下辖的嘉善县便是其中之一。省里给5个地方各出一个课题,而嘉善所要破解的就是“如何加强对散户的监管”。实际上,这是个“老大难”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对象,谁来管?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嘉善县在每个村都设立了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考虑到协管员需熟悉村里的情况,且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望,担此任务的多是农业村主任。为了激发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县里每年对通过考核的协管员,予以2000元补助,优秀者再加500元,同时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被确证的,还有额外单独奖励。
队伍是有了,关键如何用起来,否则只是花架子,走马观花而已。嘉善的创意也便在于此,其秘诀是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中的监管系统,打造成一款名为“农安嘉善”的智慧监管APP。从村级协管员,到镇级监管员,再到县级监管员和农技人员,都有独立的账号、密码,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当然所对应的权限也不同。
蔡霞芳是大云镇曹家村的村主任,也是118名村级协管员之一。每天,她都需要抽空走访村里的几位农户,并将巡查内容录入手机APP。具体都要记哪些内容?记者看到,主要分为管理体系、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等六个板块,但每个板块都有各自选项,蔡霞芳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打钩选项即可。如查到问题,有必要向上汇报,她还可以使用“提醒”功能。这样,县级平台管理员便可第一时间获知。
对于村级协管员们的日常巡查日志,镇级和县级监管员都可以清楚掌握,比如:这个月这个主体巡查了几次,谁巡查的,发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整改,整改的效果如何等。据介绍,截至目前,嘉善已有733家主体纳入信息库,其中散户数量达到近500家。
以移动端平台为载体,打造监管一张网
在嘉善县农业局质监科科长姚杰看来,“农安嘉善”的应用,实现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主要解决了上级部门对基层协管员工作的监督难题,也能让县级监管员实时掌握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情况,便于及时处置各类问题。“村级协管员再加上APP,就像马路探头一样,对农户和主体起到警示作用。光靠我们县农业局几个人,要管住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火法评价认为,嘉善智慧监管APP的经验就在于:摸清家底,让监管员清楚掌握自己有多少监管对象,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农产品;将散在点上的监管员连成一张网,实现县终端与基层监管点的协同联动;导向明确,有制度、有办法、有补助,确保责任到点到人。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浙江将推广“嘉善模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开发监管APP,加快形成“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风险可防范”的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移动端”监管平台,并以此为载体,打造监管一张网。今后,不管哪地出现了问题,省级追溯平台都能实时掌握。
追溯体系和智慧监管,不仅让农业部门找到了“守卫舌尖安全”的抓手和利器,也让诸多生产主体尝到了溢价的甜头。嘉善县小白龙果蔬专业合作社自从用了二维码,不光解决了产品被假冒的问题,产品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现在,所产甜瓜平均每公斤价格较同类产品高出近两元,仍供不应求。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浙江正合力打造“浙农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并探索其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有机结合模式。在张火法看来,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在于要打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要让消费者看到“浙农追溯”四个字,就知道这是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生产主体才有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