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内在统一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18-0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马克思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最高理想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精辟论述,而且实实在在地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既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对人来说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所谓人的发展是指人本质力量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所以,人的发展就是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既是指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需要,也是指表现人的社会本质的那些需要。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的需要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动物式的生存需要不再像在动物那里构成生活的全部内容,而是逐渐从属人的社会需要即人的超出生存之上的需要,一类是物质享受,一类是自由的活动。与此对应,人的劳动活动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创造力量的实现。因此,生存需要和物质享受仅仅是人的需要的前提,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才是人的需要的核心和本质。因此“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2]从为生存而活动到为活动而生存,这是人的需要结构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既然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从事创造活动的需要,最本质的能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性交往的扩大,为人的创造性本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人的创造性能力开始初步系统地展现出来。总之,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3]同时,“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生产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人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一切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核心,它解决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5]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的发展,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成果为人民的辩证统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社会发展的本质上是人的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实现过程和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过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为了人的发展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自然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范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到实现人的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曾指出“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7]同时,人的需要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低到高,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又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体是人,同时又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每个人既有追求功利和利益最大化的权利,但又必须以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前提,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十分注意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建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因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寻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结合点,始终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大局。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协商、调解等综合手段,始终坚持顾全大局的原则、疏导为主的原则、互相协商的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优秀文化传统相衔接的道德体系,从而把保障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实现,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发展。胡锦涛同志将其概括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物质文明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同时,又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人不断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在于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的价值和主体地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是为了达到人类或个体的自由自主的生存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内在统一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18-0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马克思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最高理想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精辟论述,而且实实在在地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既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对人来说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所谓人的发展是指人本质力量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所以,人的发展就是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既是指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需要,也是指表现人的社会本质的那些需要。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的需要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动物式的生存需要不再像在动物那里构成生活的全部内容,而是逐渐从属人的社会需要即人的超出生存之上的需要,一类是物质享受,一类是自由的活动。与此对应,人的劳动活动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创造力量的实现。因此,生存需要和物质享受仅仅是人的需要的前提,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才是人的需要的核心和本质。因此“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2]从为生存而活动到为活动而生存,这是人的需要结构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既然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从事创造活动的需要,最本质的能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性交往的扩大,为人的创造性本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人的创造性能力开始初步系统地展现出来。总之,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3]同时,“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生产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人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一切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核心,它解决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5]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的发展,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成果为人民的辩证统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社会发展的本质上是人的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实现过程和人的自身价值的提高过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为了人的发展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自然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范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到实现人的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曾指出“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7]同时,人的需要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低到高,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又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体是人,同时又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每个人既有追求功利和利益最大化的权利,但又必须以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前提,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十分注意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建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因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寻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结合点,始终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大局。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协商、调解等综合手段,始终坚持顾全大局的原则、疏导为主的原则、互相协商的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优秀文化传统相衔接的道德体系,从而把保障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实现,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发展。胡锦涛同志将其概括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物质文明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同时,又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人不断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在于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的价值和主体地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是为了达到人类或个体的自由自主的生存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