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2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主要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74.7分,比上年度72.8分增加1.9分。其中,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指数分别为64.5、74.0、67.2、88.6、72.3分,比上年分别增加2.2、1.8、1.9、2.2、1.2分。
在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化的影响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了200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消费信心减弱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寒意,但从《小康》的调查来看,有高达84.6%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他们的消费意愿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也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热情并没有大幅减退,消费需求仍然在增长中。但相较于此前,消费需求的增速开始放缓,人们的消费理念更趋保守和谨慎。
相关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从2008年10月份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开始明显减速,其各大类的组成部分均出现销售放慢的势头。
消费信心是决定未来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
居民收入的增幅减缓是造成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会严重影响到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可能会明显减慢。
除此以外,消费中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其中的食品安全领域接二连三出现的突发事件也重创了人们的消费信心,使大家对相关领域的商品消费安全感到忧虑。而社保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同样造成了人们在消费时谨慎考虑收支平衡。
很多专家认为,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保体系,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
新型消费热点投诉增多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中,新兴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投诉增多格外引人关注。据中消协和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汇总,2008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8477件,比2007年下降2.8%,虽然整体投诉下降,但是悄然改变的投诉热点使得侵权方式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将治理和解决的难点范围扩大了。
根据《小康》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消费存在问题最多的几个领域是药品医疗、烟酒食品、房屋和网络购物,分别占比64.3%、52.6%、28.8%和23%。其中,除了传统的投诉热点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网购、教育、邮政等消费存在较多的侵权行为。而中国消协方面的投诉统计报告中也指出,互联网投诉较去年上升了12.3%,而在新兴行业的投诉中关于营销合同的投诉上升了50.2%、服务类中的销售投诉上升了31.9%,教育培训投诉上升了31.6%。
中国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商品和服务投诉的上升与2008年的社会热点有一定的联系。一些人借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机进行诈骗,以抽奖的名义设骗局或利用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手段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或“山寨”产品,诱使消费者上当。金融风暴等因素导致房价下降也使得购房纠纷增多。
2009中国消费市场流行趋势发布大会的报告显示,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网络游戏和免费视频将在2009年继续受到追捧,而目前这个虚拟经济正在向实体经济全面渗透,无所不包的商品种类和售价低廉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网上购物。
中消协对此表示,网上购物属非现场购物,商品质量难以保障,经常出现消费者钱款支付后迟迟收不到商品,或收到的商品不是订购的商品,或约定不满意退货的承诺不兑现等现象。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首先应进一步强化尊重和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采取限制措施,给消费者进一步做出单独表示的权利,防止消费者在缔约过程中上当受骗。
在我们的调查中,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消费维权问题上应加强企业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工作。2009年的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发展”,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表示,订立这一主题就是要督促和推动社会各有关方面进一步认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加强消费维权的社会保护力度。改善消费环境,满足消费需求。
汽车、住房消费期待回暖
和2007年汽车、住房等迅猛增长的销售量相比,去年受经济放缓影响,股市、楼市的降温让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我国的住房和汽车消费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有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而国产汽车销量去年11月同比大幅下降14.1%,出口延续了前8个月以来的负增长,全国乘用车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汽车产销量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比2007年大幅下降。汽车和住房属于重量级消费品,同时拉动相关消费的作用较大,销售增势降温对于整体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
从目前来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刺激楼市、车市回暖: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对符合条件的改善型住房给予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优惠政策。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满足居民改善住房的消费需求,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商品房价格大大高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问题并未解决,过高的房价造成住房市场难以活跃,对家装、家具和耐用消费品的连带影响也是巨大的。
而面对车市的低迷,不少汽车厂商更是大张旗鼓推出了“零利率”、“低息购车”、“优惠分期贷款”等诸多个人购车信贷业务以刺激消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汽车消费列入2009年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汽车是保证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刺激汽车消费将带动国内钢铁、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并有助于拉动整个经济复苏和保证就业。他预计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下,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将有5%左右的增长,而业内期待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能尽早出台。
优化消费支出结构
消费结构的内部优化成为当下消费增长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来看,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商品支出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也基本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8%,而食品与衣着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1%和11.2%。可以说,城镇范围内,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商品支出与居民总体消费支出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城镇消费需求。
然而,调查显示,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相对偏低。数据显示,2002-2008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至26.7%,甚至低于2002年的水平,反映出城镇居民近期对经济形势预期不佳。
国家统计局近期一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报告指出,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投资和消费上依旧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大幅提升的空间。随着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的释放,2009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前行的主要力量。
(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
在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化的影响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了200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消费信心减弱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寒意,但从《小康》的调查来看,有高达84.6%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他们的消费意愿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也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热情并没有大幅减退,消费需求仍然在增长中。但相较于此前,消费需求的增速开始放缓,人们的消费理念更趋保守和谨慎。
相关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从2008年10月份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开始明显减速,其各大类的组成部分均出现销售放慢的势头。
消费信心是决定未来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
居民收入的增幅减缓是造成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会严重影响到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可能会明显减慢。
除此以外,消费中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其中的食品安全领域接二连三出现的突发事件也重创了人们的消费信心,使大家对相关领域的商品消费安全感到忧虑。而社保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同样造成了人们在消费时谨慎考虑收支平衡。
很多专家认为,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保体系,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
新型消费热点投诉增多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中,新兴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投诉增多格外引人关注。据中消协和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汇总,2008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8477件,比2007年下降2.8%,虽然整体投诉下降,但是悄然改变的投诉热点使得侵权方式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将治理和解决的难点范围扩大了。
根据《小康》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消费存在问题最多的几个领域是药品医疗、烟酒食品、房屋和网络购物,分别占比64.3%、52.6%、28.8%和23%。其中,除了传统的投诉热点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网购、教育、邮政等消费存在较多的侵权行为。而中国消协方面的投诉统计报告中也指出,互联网投诉较去年上升了12.3%,而在新兴行业的投诉中关于营销合同的投诉上升了50.2%、服务类中的销售投诉上升了31.9%,教育培训投诉上升了31.6%。
中国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商品和服务投诉的上升与2008年的社会热点有一定的联系。一些人借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机进行诈骗,以抽奖的名义设骗局或利用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手段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或“山寨”产品,诱使消费者上当。金融风暴等因素导致房价下降也使得购房纠纷增多。
2009中国消费市场流行趋势发布大会的报告显示,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网络游戏和免费视频将在2009年继续受到追捧,而目前这个虚拟经济正在向实体经济全面渗透,无所不包的商品种类和售价低廉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网上购物。
中消协对此表示,网上购物属非现场购物,商品质量难以保障,经常出现消费者钱款支付后迟迟收不到商品,或收到的商品不是订购的商品,或约定不满意退货的承诺不兑现等现象。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首先应进一步强化尊重和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采取限制措施,给消费者进一步做出单独表示的权利,防止消费者在缔约过程中上当受骗。
在我们的调查中,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消费维权问题上应加强企业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工作。2009年的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消费与发展”,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表示,订立这一主题就是要督促和推动社会各有关方面进一步认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加强消费维权的社会保护力度。改善消费环境,满足消费需求。
汽车、住房消费期待回暖
和2007年汽车、住房等迅猛增长的销售量相比,去年受经济放缓影响,股市、楼市的降温让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我国的住房和汽车消费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有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而国产汽车销量去年11月同比大幅下降14.1%,出口延续了前8个月以来的负增长,全国乘用车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汽车产销量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比2007年大幅下降。汽车和住房属于重量级消费品,同时拉动相关消费的作用较大,销售增势降温对于整体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
从目前来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刺激楼市、车市回暖: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对符合条件的改善型住房给予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优惠政策。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满足居民改善住房的消费需求,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商品房价格大大高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问题并未解决,过高的房价造成住房市场难以活跃,对家装、家具和耐用消费品的连带影响也是巨大的。
而面对车市的低迷,不少汽车厂商更是大张旗鼓推出了“零利率”、“低息购车”、“优惠分期贷款”等诸多个人购车信贷业务以刺激消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汽车消费列入2009年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汽车是保证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刺激汽车消费将带动国内钢铁、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并有助于拉动整个经济复苏和保证就业。他预计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下,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将有5%左右的增长,而业内期待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能尽早出台。
优化消费支出结构
消费结构的内部优化成为当下消费增长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来看,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商品支出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也基本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8%,而食品与衣着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1%和11.2%。可以说,城镇范围内,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商品支出与居民总体消费支出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城镇消费需求。
然而,调查显示,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相对偏低。数据显示,2002-2008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下降至26.7%,甚至低于2002年的水平,反映出城镇居民近期对经济形势预期不佳。
国家统计局近期一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报告指出,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投资和消费上依旧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大幅提升的空间。随着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的释放,2009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前行的主要力量。
(感谢国家统计局吕庆吉吉博士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