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激发阅读和写作兴趣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 课外活动 读写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而忽视了教育对象——青少年作为活生生的“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忽视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和课改走进了死胡同。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具备它们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校园课外活动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形式的尝试:
一、语文知识生活化活动 主要活动有模拟各种招待会、模拟家庭的一天、语文与学生生活知识竞赛、民间故事搜集评述、文学社团刊物编辑出版、课外读物评荐会等。
如“课外读物推荐会”活动的课例:
目的:为了落实大纲关于“每学年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提倡写课外读书笔记”的要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轨迹,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我们设计了这个“课外读物荐评会”活动。
过程:(一)准备工作:①指导学生选举“课外读物荐评会”负责小组;②小组拟定活动的具体要求,含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评奖方法;参荐者应作的各种准备,如设计荐物出现的方式、拟出最高诱导的话等;③参荐者报名。
(二)正式荐评。①参赛的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摆在抽签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写的推荐信;②讲解读物中最令自己感动不已的内容。
(三)交流评比。①荐物者接受同学的提问;②以四人小组讨论评比最佳的推荐者和最佳的课外读物;③评论代表发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④参加活动的全部同学写一篇几百字的活动记,要求写自己感受最深的;⑤全部同学(含参荐者)投票评选最佳推荐者、最佳推荐物、最佳评论代表和评论小组和颁奖;⑥评委小组最后评出最佳活动记和对活动进行总结。
二、课文延伸活动 主要活动是对课内的课文进行再创造。续写或改写课文、将课文内容编成名言警句或写作用的材料,最后形成“随感笔记”。这种写作,不限制体裁,不限制内容,不限制篇幅的长短,小说、戏剧、散文、诗歌都可尝试,所读名著时文、所看影视节目、生活琐事、学习喜忧、社会现象、国际时讯皆可入文。自由而灵活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三、引进影视活动 主要活动是观看课本影视片和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或选看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当学生对语文课外活动课陷入一种新的单调感时,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引进了影视语文课外活动方式。注意利用影视的声像景情并茂的特点,使学生置身于现代化的语文氛围中。这虽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浓缩又具有立体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十分有用的。如学生对鲁迅笔下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和“捐门槛”等某些情节总感到难以把握,看了故事片《祝福》便觉得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深刻,对电影中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的原著中没有的情节更为感兴趣,进而展开原著与影视的对比鉴赏和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会自然地把自己探究到的各种知识与课文知识相应地勾通起来,形成知识的联系,再通过类比和联想,理解认知想象和创造力就得到培养了。
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潜能。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应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必须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这个矛盾如果不能解决,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二中学。
【关键词】语文 课外活动 读写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而忽视了教育对象——青少年作为活生生的“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忽视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和课改走进了死胡同。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具备它们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校园课外活动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形式的尝试:
一、语文知识生活化活动 主要活动有模拟各种招待会、模拟家庭的一天、语文与学生生活知识竞赛、民间故事搜集评述、文学社团刊物编辑出版、课外读物评荐会等。
如“课外读物推荐会”活动的课例:
目的:为了落实大纲关于“每学年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提倡写课外读书笔记”的要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轨迹,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我们设计了这个“课外读物荐评会”活动。
过程:(一)准备工作:①指导学生选举“课外读物荐评会”负责小组;②小组拟定活动的具体要求,含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评奖方法;参荐者应作的各种准备,如设计荐物出现的方式、拟出最高诱导的话等;③参荐者报名。
(二)正式荐评。①参赛的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摆在抽签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写的推荐信;②讲解读物中最令自己感动不已的内容。
(三)交流评比。①荐物者接受同学的提问;②以四人小组讨论评比最佳的推荐者和最佳的课外读物;③评论代表发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④参加活动的全部同学写一篇几百字的活动记,要求写自己感受最深的;⑤全部同学(含参荐者)投票评选最佳推荐者、最佳推荐物、最佳评论代表和评论小组和颁奖;⑥评委小组最后评出最佳活动记和对活动进行总结。
二、课文延伸活动 主要活动是对课内的课文进行再创造。续写或改写课文、将课文内容编成名言警句或写作用的材料,最后形成“随感笔记”。这种写作,不限制体裁,不限制内容,不限制篇幅的长短,小说、戏剧、散文、诗歌都可尝试,所读名著时文、所看影视节目、生活琐事、学习喜忧、社会现象、国际时讯皆可入文。自由而灵活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三、引进影视活动 主要活动是观看课本影视片和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或选看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当学生对语文课外活动课陷入一种新的单调感时,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引进了影视语文课外活动方式。注意利用影视的声像景情并茂的特点,使学生置身于现代化的语文氛围中。这虽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浓缩又具有立体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十分有用的。如学生对鲁迅笔下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和“捐门槛”等某些情节总感到难以把握,看了故事片《祝福》便觉得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深刻,对电影中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的原著中没有的情节更为感兴趣,进而展开原著与影视的对比鉴赏和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会自然地把自己探究到的各种知识与课文知识相应地勾通起来,形成知识的联系,再通过类比和联想,理解认知想象和创造力就得到培养了。
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潜能。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应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必须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这个矛盾如果不能解决,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