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之道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莫要乎无忌心。唯至公,故近者安焉,远者归焉,枉直取正而天下信之。唯无忌心,故进者自尽,而退不怀疑,其道泰然,浸润之谮不敢干也①。《虞书》曰:“辟四门,则天下之人辐辏其庭矣b;明四目,则天下之人乐为之视矣;达四聪,则天下之人乐为之听矣。”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不逆之也;苟有所逆,众流之不至者多矣;众流不至者多,则无以成其深矣。夫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丹朱、商均,子也,不肖,尧、舜黜之c;管叔、蔡叔,弟也,为恶,周公诛之。苟不善,虽子弟不赦,则于天下无所私矣。鲧乱政,舜殛之d,禹圣明,举用之,戮其父而授其子,则于天下无所忌矣。石厚,子也,石碏诛之;冀缺,雠也e,晋侯举之,是之谓公道,夫在人上,天下皆乐为之用。
  (《傅子》)
  注释:
  a 浸润之谮(zèn):暗中长期渗透,使人不易察觉的谗言。
  b 辐辏(fú còu):形容人们聚集如车辐集中于车毂。
  c 黜(chù):罢黜。
  d 殛(jí):杀死。
  e 雠(chóu):通“仇”,仇人。
  大意:
  没有什么比至公无私更能会通天下人的意志了。能够践行至公的追求,以自身无猜忌之心最为重要。只有怀至公之心,方能使近处的人安宁,使远方的人主动归附,对是非曲直有公正明确的评判,从而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只有(君主)没有猜忌之心,参政者方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在野也不存疑虑,其治国之道自然安泰平和,暗中渗透的谗言也无法干扰妨碍。《虞书》说:“打开明堂四方之门,天下人会如车辐集中于车毂一般聚集于庭;明亮远观四方的视觉,天下人都乐于为你观看;畅达聆听四方的听觉,天下人都乐于为你听闻。”大江大海之所以成为百川之王,因为它们不拒绝百川的汇集,如果它们有所拒绝,便会有众多河流不再汇聚而来了。不再汇聚的河流太多,就无法成就江海的深广。有公正之心,必有公正之道,有公正之道,必有公正之制。尧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不肖,尧、舜罢黜他们;管叔、蔡叔虽是周公之弟,但为非作歹,周公诛杀了他们。如果行为、品德不好,即使是亲生儿子、手足兄弟也绝不宽赦,这样治理天下就不会有所偏私。鲧混乱国政,舜杀了他;鲧之子禹圣明,舜就推举任用他,杀了禹的父亲而传帝位于禹,这样对天下也就不会有所猜忌。石碏杀了阴谋叛乱的亲子石厚,晋文公任用仇人冀缺,这就是公道,这些人在位从政,天下人都乐于为他们所用。
  【解读】
  《傅子》,西晋傅玄著,今本《傅子》存十二篇,已非完帙。傅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先后在曹魏、西晋朝廷担任官职,“天性峻急”“刚劲亮直”,直言敢谏,于国政多所匡正,对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命题有深入思辨,他对“至公”理念的阐释便值得注意。
  傅玄提出的“至公”理念既是《礼记·礼运》“天下为公”思想的拓展,也是对统治阶层的谏言和规劝。傅玄提出:赢得民心的重要途径,是从“至公”之心出发,行“至公”之行,坦荡磊落,无所猜忌,海纳百川,公正严明,可以大义灭亲,唯贤是举,求“公道”而弃私情、弃私利。但在封建时代,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和追求。当时,君主莫不视天下为私产,统治阶层盘根错节,历代王朝最终的灭亡与君主和统治阶层的欲壑难填、横征暴敛、荼毒天下、失尽民心有莫大关联。可见,欲让君主弃私从公,无异缘木求鱼。但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至公”理念中的有益成分。
  (翊程)
其他文献
犯罪欲其实潜藏在内心,心理很容易受到蛊惑的星座,也是最容易犯罪的星座。  犯罪率排名前几的星座,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哦!  第一名:双鱼座  罪案分析:很多双鱼座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总是一再忍着,不过你一旦逼他走投无路,他会变得很邪恶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过分攻击这只鱼儿,要不,吃不完还要兜着走。  占总体杀人案:15%  第二名:天蝎座  罪案分析:天蝎座很喜欢“谋”杀他人,而且杀人手法很可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