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此研究基于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的重要因素,并对如何营造农村中小学和谐学校气氛的相关措施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 学校气氛
对于目前湖南部分农村中小学而言,学校还存在着以命令型为主的领导风格、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有待提升的家长素养等因素影响着学校和谐气氛的营造。
1 学校气氛的理论基础研究
关于组织(学校即组织)气氛的概念,至今虽尚无一致定论,但研究者们大都按照自己的理论视角,选择一个、多个维度或变量进行了研究,且富有成效,大量有意义的资料对组织气氛理论和概念的深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早将组织气氛这一概念引入学校组织的代表人物是Halpin,他提出“学校气氛之于学校,就如人格之于个人”。学校组织气氛是学校团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努力协调社会系统中组织与个人各方面的产物,包括共同的体会观、信念和社会标准等内在特性。这些特性使学校间区别开来。并影响着成员的行为。学校气氛还对学生学业、创造性发展等认知方面和学生的情感、抱负、价值观及社会行为都有重要影响。
2 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影响因素研究
2.1学校领导风格对农村中小学校管理气氛的影响
根据戈尔曼的研究,领导风格分为六种,远见型、民主型、关系型以及教练型的领导风格往往会营造出最好的工作气氛并取得最好的绩效。现今农村中小学校的强势领导风格即命令型为主的领导风格是使教师们倍感压力且难以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学校校长大多是任命制,其风格往往趋向于以命令型为主,校长对于学校各项事情都有绝对的定度权,因此易造成学校的资源分配不公,信息不畅通,上下层之间隔阂不断,教师对领导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影响教师对教学教研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生的态度,不利于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
2.2教师个人素养对学校教学气氛的影响
教师个人素养主要体现在其教学领导行为上。由于教师教育背景不同,生活阅历各异,加上校园及班级环境的限制,一些教师教学时主要采取的还是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模式,另男女教师教学模式取向各异:(1)男教师们倾向于思考、动态取向,并鼓励学生多实践、行事果断,重视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2)女教师们更多趋向于关怀取向,擅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性化发展。由于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欠缺,农村教师们的教学模式则显得不甚丰富,加之农村多年传承下来的“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学习”的惯性思维,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趋于一致、模式化,创新太少。
2.3教师群体关系对组织气氛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间不融洽甚至紧张的群体关系让教师们倍感不自在、压力大、工作热情不高。第一,不对称组合影响教师群体关系。农村中小学教师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入编、部分是有经验也有资历的骨干教师、另一部分则是师范院校毕业或尚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这几类群体共同组成了农村学校多元化教师队伍。然而自身学历、工作及社会背景不同,教师相互关系不免受此影响,教师们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步伐不一致,思想观念达不成共识,甚至出入较大。第二,观念更新不一,教师意见各异。对于中小学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一些传统观念的教师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水平的,在此基础上的新课程改革只能是越改越乱;年轻教师们多认为,虽然新课改对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更益于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2.4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对学校气氛的影响
首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够造成学校的不和谐因素。班主任掌管着学生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等方面的事项,对学生了解至深,所以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不及时或是不到位,造成家长对学校做法的不理解或是误解。其次,家长与老师间疏远型关系影响学校气氛。一些家长认为管孩子是学校或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由于自身水平不高无能力管好子女,另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长年在外,种种原因使得家长与班主任没法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学校与家长之间没能正常沟通,势必对校家双方之间的气氛造成影响。
2.5家长的个人素养对组织气氛的影响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家长个人素养不高对学校组织气氛影响极大。第一,自身学识水平不高,难以言传身教。由于知识或阅历方面的欠缺,农村大部分家长个人素养不高,对于子女所学知识点自己都难以把握,更谈不上去教授其子女其他更多知识或道理了。第二,自身素养不高,难以以身作责,甚至误导子女。一些家长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赌博危害极大,不能赌博。”学生牢记在心。但放学路上随处可见的牌馆,家中不绝于耳的麻将声,能让孩子记住老师的话?能让学生远离赌博、能让孩子们不耳濡目染这些不良习气吗?
2.6地方财政扶持不力对学校气氛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校财力不济,教师工资拖欠,福利不能及时到位,教师难以维持生计,身心疲惫,无力本职工作,影响学校和谐气氛的营造。从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分析,到2003年,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仍只占GDP的3.28%,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5%~6%的水平和发展中国家4.4%的平均水平。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分析来看,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对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和高级中学。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不得不依赖于当地的财政,但农村政府财政的不景气,致使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拮据,财政的紧缺,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师们的福利状况,影响到教师们的生活水准,进而影响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显然严重阻碍了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
3 营造农村中小学和谐学校气氛相关措施
基于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多维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3.1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应该是开放型的。能在各方面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学校领导的作用或是理念对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等都起着引领作用。要促进学校和谐气氛的形成学校领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学校领导应做到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并善待教师。在各方面提升自我素质,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又有自己特色的领导风格;要善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以人格品质去提升个人领导魅力。第二,有“以人为本”、“公平待人”和“广纳贤才”的胸襟。关注和尊重全体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情感容纳,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气氛;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长幼、性格异同,都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领导要有远见卓识,广纳贤才,让多元教师优势互补、为我所用,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3.2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第一,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或选拔活动,创造环境让教师充分展现自我。首先,通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发现优秀人才,加以重点培养,使之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措施,促使教师能自发地去学习并提升自我,促成教师间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校的共同学习气氛的提升。第二,积极开展在岗教师进修培训等活动。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应该多向有关部门反应,申请增加农村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名额,让学校的教师们都能“走出去,再走回来”,能开阔视野,不断自我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和业务水平,回校后更好地效力于教育事业。
3.3充分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作用
第一,充分认识到学校和家庭在塑造孩子品质方面起着相互促进作用。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靠学校或家庭某一方面的力量去教育孩子都可能收效甚微。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充分意识并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和谐气氛。第二,采取有效方法,促使校家双方通力合作。学校应该承担起指导、教育和协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的任务。定期家访,班主任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表现情况,共商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定期开办家长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并主动了解学校动态的积极性;定期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来校参观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顺畅,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为营造和谐学校气氛奠定基础。
3.4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农村中小学教育财政投入的主要职责
第一,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尽力拓宽公共财政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没有中央政府的积极参与,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应继续从总体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要适度提升财政保障级别,让中央和省两级强势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保障力度。第二,国家可以利用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大力扶持教育事业。利用财政杠杆调整教育的投资结构,灵活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对企业、个人在教育投资方面的特殊安排,吸引社会力量投向教育,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
4 结语
农村中小学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对学校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显著作用,进而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教育财力不足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开明的思想、远见的头脑,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及整体水平,重视校家双方的通力合作,营造一种和谐、令人奋进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 学校气氛
对于目前湖南部分农村中小学而言,学校还存在着以命令型为主的领导风格、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有待提升的家长素养等因素影响着学校和谐气氛的营造。
1 学校气氛的理论基础研究
关于组织(学校即组织)气氛的概念,至今虽尚无一致定论,但研究者们大都按照自己的理论视角,选择一个、多个维度或变量进行了研究,且富有成效,大量有意义的资料对组织气氛理论和概念的深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早将组织气氛这一概念引入学校组织的代表人物是Halpin,他提出“学校气氛之于学校,就如人格之于个人”。学校组织气氛是学校团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努力协调社会系统中组织与个人各方面的产物,包括共同的体会观、信念和社会标准等内在特性。这些特性使学校间区别开来。并影响着成员的行为。学校气氛还对学生学业、创造性发展等认知方面和学生的情感、抱负、价值观及社会行为都有重要影响。
2 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影响因素研究
2.1学校领导风格对农村中小学校管理气氛的影响
根据戈尔曼的研究,领导风格分为六种,远见型、民主型、关系型以及教练型的领导风格往往会营造出最好的工作气氛并取得最好的绩效。现今农村中小学校的强势领导风格即命令型为主的领导风格是使教师们倍感压力且难以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学校校长大多是任命制,其风格往往趋向于以命令型为主,校长对于学校各项事情都有绝对的定度权,因此易造成学校的资源分配不公,信息不畅通,上下层之间隔阂不断,教师对领导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影响教师对教学教研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生的态度,不利于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
2.2教师个人素养对学校教学气氛的影响
教师个人素养主要体现在其教学领导行为上。由于教师教育背景不同,生活阅历各异,加上校园及班级环境的限制,一些教师教学时主要采取的还是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模式,另男女教师教学模式取向各异:(1)男教师们倾向于思考、动态取向,并鼓励学生多实践、行事果断,重视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2)女教师们更多趋向于关怀取向,擅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性化发展。由于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欠缺,农村教师们的教学模式则显得不甚丰富,加之农村多年传承下来的“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学习”的惯性思维,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趋于一致、模式化,创新太少。
2.3教师群体关系对组织气氛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间不融洽甚至紧张的群体关系让教师们倍感不自在、压力大、工作热情不高。第一,不对称组合影响教师群体关系。农村中小学教师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入编、部分是有经验也有资历的骨干教师、另一部分则是师范院校毕业或尚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这几类群体共同组成了农村学校多元化教师队伍。然而自身学历、工作及社会背景不同,教师相互关系不免受此影响,教师们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步伐不一致,思想观念达不成共识,甚至出入较大。第二,观念更新不一,教师意见各异。对于中小学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一些传统观念的教师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水平的,在此基础上的新课程改革只能是越改越乱;年轻教师们多认为,虽然新课改对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更益于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2.4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对学校气氛的影响
首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够造成学校的不和谐因素。班主任掌管着学生从早到晚、从学习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等方面的事项,对学生了解至深,所以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不及时或是不到位,造成家长对学校做法的不理解或是误解。其次,家长与老师间疏远型关系影响学校气氛。一些家长认为管孩子是学校或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由于自身水平不高无能力管好子女,另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长年在外,种种原因使得家长与班主任没法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学校与家长之间没能正常沟通,势必对校家双方之间的气氛造成影响。
2.5家长的个人素养对组织气氛的影响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家长个人素养不高对学校组织气氛影响极大。第一,自身学识水平不高,难以言传身教。由于知识或阅历方面的欠缺,农村大部分家长个人素养不高,对于子女所学知识点自己都难以把握,更谈不上去教授其子女其他更多知识或道理了。第二,自身素养不高,难以以身作责,甚至误导子女。一些家长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赌博危害极大,不能赌博。”学生牢记在心。但放学路上随处可见的牌馆,家中不绝于耳的麻将声,能让孩子记住老师的话?能让学生远离赌博、能让孩子们不耳濡目染这些不良习气吗?
2.6地方财政扶持不力对学校气氛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校财力不济,教师工资拖欠,福利不能及时到位,教师难以维持生计,身心疲惫,无力本职工作,影响学校和谐气氛的营造。从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分析,到2003年,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仍只占GDP的3.28%,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5%~6%的水平和发展中国家4.4%的平均水平。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分析来看,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对教育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和高级中学。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不得不依赖于当地的财政,但农村政府财政的不景气,致使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拮据,财政的紧缺,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师们的福利状况,影响到教师们的生活水准,进而影响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显然严重阻碍了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
3 营造农村中小学和谐学校气氛相关措施
基于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多维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3.1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应该是开放型的。能在各方面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学校领导的作用或是理念对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等都起着引领作用。要促进学校和谐气氛的形成学校领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学校领导应做到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并善待教师。在各方面提升自我素质,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又有自己特色的领导风格;要善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以人格品质去提升个人领导魅力。第二,有“以人为本”、“公平待人”和“广纳贤才”的胸襟。关注和尊重全体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情感容纳,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气氛;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长幼、性格异同,都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领导要有远见卓识,广纳贤才,让多元教师优势互补、为我所用,营造和谐学校气氛。
3.2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第一,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或选拔活动,创造环境让教师充分展现自我。首先,通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发现优秀人才,加以重点培养,使之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措施,促使教师能自发地去学习并提升自我,促成教师间互帮互助,推动整个学校的共同学习气氛的提升。第二,积极开展在岗教师进修培训等活动。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应该多向有关部门反应,申请增加农村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名额,让学校的教师们都能“走出去,再走回来”,能开阔视野,不断自我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和业务水平,回校后更好地效力于教育事业。
3.3充分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作用
第一,充分认识到学校和家庭在塑造孩子品质方面起着相互促进作用。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靠学校或家庭某一方面的力量去教育孩子都可能收效甚微。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充分意识并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和谐气氛。第二,采取有效方法,促使校家双方通力合作。学校应该承担起指导、教育和协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的任务。定期家访,班主任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表现情况,共商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定期开办家长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并主动了解学校动态的积极性;定期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来校参观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顺畅,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为营造和谐学校气氛奠定基础。
3.4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农村中小学教育财政投入的主要职责
第一,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尽力拓宽公共财政教育投资的收入来源,没有中央政府的积极参与,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应继续从总体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要适度提升财政保障级别,让中央和省两级强势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保障力度。第二,国家可以利用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大力扶持教育事业。利用财政杠杆调整教育的投资结构,灵活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对企业、个人在教育投资方面的特殊安排,吸引社会力量投向教育,弥补政府财力的不足。
4 结语
农村中小学和谐学校气氛的营造。对学校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显著作用,进而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教育财力不足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开明的思想、远见的头脑,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及整体水平,重视校家双方的通力合作,营造一种和谐、令人奋进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