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对于农村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如自由散漫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马虎,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根据三十多年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现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一、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家庭条件好,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农村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这些农民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
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于农活,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更是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的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抱负水平普遍不高
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学生校外生活单一,多数学生见识少,缺乏进取心、责任心,自由散漫。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诱发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课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另外是认真听同学发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那么,他的注意也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除此之外,有目的地进行提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另外同学之间发言后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觉得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规范格式,认真书写;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业书写好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良好习惯。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其做法是:激疑启思法。情境激励法。操作悟理法。
(三)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质疑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很少见到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只是依老师的问而答。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今,“问题自主解决”法要求把教材中的每个新课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教学,不断创设既接近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来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在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二要在旧知到新知迁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三要在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上提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提出很多问题。
(四)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三、家校结合,凝聚合力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尤其是小学生学生自觉性差,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许多家长在学生刚入学时,还比较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后来思想上就慢慢松懈下来,监督不力,造成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时候纠正却很费劲。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不能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在开学注册时就把学生家长的手机号全部登记下来,并加为校讯通,这样和家长联系就方便多了。有时候通过电话和家长联系,有时候通过校信通和家长联系,利用校信通给家长发周末作业的短信、发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的短信、发如何教育孩子方面的短信。对于个别自觉性特别差的学生,我们除了与家长定期联系外,还请家长一起监督。如对于作业经常不做的同学,反复批评教育后,作业仍然少做。这时就请家长每天督促,并在其家庭作业本上签名,教师将其作业情况反映在作业本。在家校结合的情况下,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发现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家庭条件好,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农村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这些农民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
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于农活,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更是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的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抱负水平普遍不高
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学生校外生活单一,多数学生见识少,缺乏进取心、责任心,自由散漫。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诱发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课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另外是认真听同学发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那么,他的注意也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除此之外,有目的地进行提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另外同学之间发言后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觉得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规范格式,认真书写;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业书写好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良好习惯。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其做法是:激疑启思法。情境激励法。操作悟理法。
(三)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质疑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很少见到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只是依老师的问而答。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今,“问题自主解决”法要求把教材中的每个新课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教学,不断创设既接近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来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在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二要在旧知到新知迁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三要在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上提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提出很多问题。
(四)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三、家校结合,凝聚合力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尤其是小学生学生自觉性差,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许多家长在学生刚入学时,还比较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后来思想上就慢慢松懈下来,监督不力,造成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时候纠正却很费劲。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不能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在开学注册时就把学生家长的手机号全部登记下来,并加为校讯通,这样和家长联系就方便多了。有时候通过电话和家长联系,有时候通过校信通和家长联系,利用校信通给家长发周末作业的短信、发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的短信、发如何教育孩子方面的短信。对于个别自觉性特别差的学生,我们除了与家长定期联系外,还请家长一起监督。如对于作业经常不做的同学,反复批评教育后,作业仍然少做。这时就请家长每天督促,并在其家庭作业本上签名,教师将其作业情况反映在作业本。在家校结合的情况下,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发现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