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学分型

来源 :陕西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shil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了2014—2018年陕西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陕西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关中地区,冬高夏低,秋春居中,其月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U型分布特征,重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12—2月,年均20.0~332 d;关中5市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不同,咸阳、西安表现为单峰特征,而宝鸡、铜川、渭南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宝鸡、渭南、西安、咸阳均在17时前后出现PM2.5质量浓度的最低值,而铜川则出现在07时左右。造成陕西持续性重污染天气的地面气压场可
其他文献
利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简称西咸高速公路)3个8要素气象监测站2013年8月至2019年12月逐小时资料、部分时段的逐分钟资料,对能见度<1000 m的低能见度(用v代表低能见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造成西咸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现象的主要天气为大雾、霾和强降水。霾造成的低能见度出现次数最多且时间最长,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对高速公路的通行状态影响最大;一日中,低能见度出现的概率凌晨最大,下午最小,其中50 m≤v<200 m出现概率最高,是08时的18.6%;月平均低能见度时数在年内呈两高一低分布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类论文具有高证据等级和高引用率,因此受到科技期刊的青睐,刊发量逐年上升。然而,在热度升高的同时文章的质量却有所下降,如何加强对这类文章的审查以及后期编辑,成为当前多数期刊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对这类来稿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文献检索环节审查应注意的要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编辑策略,以期提醒编辑对这类论文的审查一定要更加严格,同时要求医学编辑自身也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有一定甄别能力。
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和深化改革培育科技期刊事业的大背景下,中医药科技期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选题策划是提升期刊质量的重要内容,而专栏组稿则是选题策划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期刊发展的抓手。基于近年来编辑工作实践,阐述中医药科技期刊专栏选题策划与组稿、约稿方面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同类期刊提供借鉴与参考。
利用1990—2019年蓝田县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对蓝田县核桃种植的气象条件适宜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普查了蓝田核桃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蓝田县气候条件适宜核桃生长,影响蓝田核桃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低温冻害和干旱。研究结果可为蓝田县核桃产业灾害防御、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当今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运营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走出符合国情并有自己特色的办刊之路,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医学期刊运营新媒体现状及《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的实践探索,归纳提出办出特色、把握学科热点、创新组稿机制与策略、注重社会效益等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期为国内医学学术期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运营提供参考。
利用西安泾河国家高空气象站2020年1—9月电子探空仪在0~10 km探测高度内观测的温度和水汽密度数据,与同址的MWP967KV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同类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以评估微波辐射计反演气象要素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WP967KV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廓线与探空数据相关性较高,平均偏差小于1.5℃,均方差小于2.0℃,两者相关性达到0.990;水汽密度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均小于1.0 g/m3,相关性为0.972;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温度的相关性均较高,水汽密度相关性较好;在
编务工作作为编辑部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于编辑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对编辑部正常运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展示方式将会不断推动期刊的发展。编务工作已不仅仅是稿件处理流程登记、财务管理、期刊发行与交流、其他沟通联络等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而是由传统的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型合并技术型工作。做好编务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期刊向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高校学报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高校学报要密切跟踪高校学科改革发展方向,并及时主动调整学报的发展策略,做出针对性的改革;同时高校学报还可以根据高校学科改革发展方向超前谋划,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高校的学科发展,为高校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当今网络、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科技期刊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要在新媒体时代继续保持发展动力,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需要解决。在介绍新媒体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研判当前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保持源源不断的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讨“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是否一定要转为专业刊的问题,为高校学报的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通过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全、小、散、弱”的现状,运用逆向思维,去发现其所谓“短板”中的有利因素,从战略角度给出“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发展路径。在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提出了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建设学报品牌、整合校内学术资源、设置新兴交叉学科专栏、服务校企产学研合作、推动开放获取等办刊思路。鉴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转为专业刊并非是解决其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以尝试依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