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的“柠檬均衡”和规避方法分析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将柠檬问题引入劳动力市场。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得雇主不得不凭借教育信号来衡量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决定是否聘用及工资的高低。但教育信号存在寻租的可能性,使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实际素质的高低不能很好匹配,雇主无法得到完全信息,从而出现柠檬问题。作者试图通过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向,即提高寻租成本,建立科学完善的薪酬制度,更长久的杜绝寻租行为。
  【关键词】柠檬市场;寻租;效率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028-02
  
  一、柠檬问题
  
  柠檬问题,指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二手车市场上劣车驱逐好车的现象,是逆向选择的表现。由于它较符合现实,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各领域。在劳动经济学中也存在柠檬问题。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高度异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对于求职者能力的识别比起一般的商品而言更加困难。一个声称自己能干的人如何让雇主相信他并支付高薪水、雇主支付一定薪水所雇佣的员工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都是不确定的。于是企业倾向于支付低工资以弥补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但这种低工资使得只有那些具有与低工资对等的能力的人和能力更低的人来企业求职,而高生产能力的求职者不会满足于此工资水平,从而退出市场。逆向选择的结果使劳动力市场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成为低生产率工人和低工资充斥的“柠檬市场”,而企业也会由于更多的低生产率劳动者的进入而使实际经营成本上升。
  
  二、劳动力市场中的“柠檬均衡” 模型
  
  1、教育的信号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劳动力不能象一般的商品那样被估价。在招聘员工时,雇主并不能完全知道求职人员的实际生产效率,他能观察的只是与雇员的生产率相联系的一些特征如年龄、性别、工作经验和受教育水平,其中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
  假设雇主面对两类求职人员,一类人员生产率为1,另一类人员生产率为2,雇主在不能甄别这两类人员的情况下,就假定所有求职人员的平均生产率为1.5,用1.5的工资水平雇佣员工。但如果雇主有一种手段可以排除生产率为1的人,仅雇佣生产率为2的人,企业利润就会增加。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是生产率为2的劳动者工资为2,生产率为1的劳动者工资为1。通常雇主认为e年的教育可以作为甄别的手段,高于e的人员得到的工资率为2,低于e的人员得到的工资率为1,见图1:
  


  事實上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教育年限的信号功能就体现出来。见图1中的两条教育成本线。低生产率者,由于不善于学习,其教育成本曲线为C,高生产率者教育成本曲线为C/2。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e也就成为劳动市场上进行甄别的劳动力的信息标志,一方面成为雇主所依仗的择人标准之一,另一方面也由于其自身的可寻租性,使得雇主对教育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信号不能准确反映信息,成为“柠檬问题”的温床。
  2、教育信号的可寻租性
  教育信号是可寻租的,能力较低的求职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与高能力的求职者同样的教育水平,造成教育信号扭曲。因为只要预期提高教育水平获得的报酬超过其他途径投入的成本时,就会导致人们寻租,以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从而教育作为能力信号显示机制大大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市场的产品(代表教育水平的“文凭”)会因为教育信号的可寻租性而不断“贬值”,同样的教育水平对应的能力水平 “缩水”。而这种情况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进一步加剧,文凭迷信破灭后,“柠檬市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3、柠檬问题的产生
  教育信号的可寻租性反馈到劳动力市场上来,雇主会调整“教育——薪水”结构,不断提高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与此同时,雇主试图不断地调低工资,以此来弥补对员工能力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以节约雇佣成本。但是,这会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趋于下降,形成了典型的“柠檬市场”,如图2:
  


  ⑴横轴L表示劳动供给量,纵轴W表示工资。Sh表示高素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Sl 表示低素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前者高于后者,表示在同样的供给量下,前者要求的工资要高于后者。Dh表示高素质者的劳动需求曲线 ,Dl表示低素质者的劳动需求曲线;前者高于后者表示在同样的雇佣量下,雇主乐意支付高素质员工更高的工资。
  ⑵在信息对称的状态下,市场上高素质雇员和雇主在点(L0,Wh)上达到均衡,低素质雇员和雇主在点(L0,Wl)上达到均衡。
  ⑶当教育信号被扭曲,雇主不能凭借教育信号模型给出正确的工资,即需求曲线变成Dm,此时高素质雇员的雇佣量减少到Lh,减少的部分是因为不能接受低工资而退出市场的高素质人才。低素质雇员的雇佣量增加到LlLh,增加量是因为工资增加而进入市场的低素质人员,“柠檬问题”出现。
  ⑷由于雇主用高工资雇佣了教低素质的员工,使其对教育信号的准确性更加质疑,于是将需求曲线进一步左移,到Dn,可知Lh将进一步左移,高素质人才会更多的退出市场,Lh将进一步右移,低素质人员会更多的充斥于劳动力市场。造成恶性循环。
  
  三、问题的解决方向
  
  本文所分析的“柠檬均衡”结果依赖于这样的两个条件:其一,教育信号可寻租性;其二,雇主采用压低工资的方法应对教育信号的扭曲。那么解决问题时必针对这两点来考虑。
  1、强化教育信号的甄别功能。
  教育信号之所以存在寻租现象,最主要原因是教育信号的寻租对有些人来说有利可图,此外,寻租行为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有限的资源在寻租行为上配置得多一些就将要在寻利行为上配置的少一些,这样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政府要加大教育管制,采取有利的措施杜绝教育信号的寻租行为,加大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教育水平这种寻租行为的成本及风险性,使其通过寻租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抵补这种成本。这样任何理性人都不会选择教育信号的寻租行为,使教育信号的甄别功能能正常发挥,雇主也可以以此来正确判断求职者的能力,支付差别工资来避免“ 柠檬市场”的出现。
  2、建立科学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和晋升制度,走出低工资误区。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中国一些企业所谓的竞争优势是长期给高素质劳动力以低工资,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薪酬原则和晋升制度是一个企业给员工传递信息的渠道,在招聘员工时可能会因为质疑文凭或其他教育信号的可信度,给出低于或高于求职者能力的工资待遇。但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可以及时的根据员工实际的生产率来调整工资水平,并给予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高素质人才会暂时接受低的工资,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工作,甚至会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低素质人员会担心入职后,工资依据实际生产率来调整,从而选择提供真正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培林.现代劳动经济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9).
  [2]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
  [3]李晓颖.低工资误区与劳动力市场的“柠檬均衡”[J].现代经济探讨.2005,(10).
其他文献
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我国目前环境治理的首要工作之一,通过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设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设定立体化防护体系,以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
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有利于给国内整个汽车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首要目标国家。文章通过对潜在二手车出口目标国家的进口要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便是工程造价。建筑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起的一个问题便是合理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造价,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耗资巨
甘薯属临沂市传统栽培作物,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平坝地区,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为其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目前甘薯产业存在品种单一、产量差异大、加工粗放等问题。重点介绍
【摘要】文章以品牌延伸心理模型评价机制为基础,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几种成功或是失败的品牌延伸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使消费者在对品牌延伸产品作出评价时是基于何种过程的问题有所发现。  【关键词】品牌延伸;消费主体;情感迁移;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4-0048-02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有相当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基础上,
"蓝色壁垒"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壁垒,尽管在理念上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但目前在现实应用中更多的是表现出贸易保护的弊端,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对其进行积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