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丢失起跳的力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得性无助感”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甚至是身心健康. 本文用问卷法对534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有紧密的联系. (2)低、中、高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感
  一、研究缘起:现实与观察
  前两天班上的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在与我沟通学生在家的数学学习情况时,反映孩子在家从不主动多做一点作业,遇到难题时,就停下笔来,等着家长来教. 当问他原因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 ”可是当家长读了一遍题,稍微分析一下,孩子连忙喊到:“我会了. ”在我们数学课堂上,这样的情景也很常见: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做题,个别同学却眉头紧蹙,迟迟不肯动笔. 于是老师走过去问:“为什么不做呢?”同学回答道:“我不会.”这时老师便开始耐心地辅导这名学生,直到看见学生把题目完成才欣慰地离开. 当老师正因为辅导了一名学生而觉得欣慰时,不妨也思考一下学生“我不会”的幕后究竟是怎样一番情景. 鉴于这种现象,我开始考虑现在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教师又该怎样教育.
  通过初步的观察与调查访谈,我发现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普遍存在. 遇到问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努力尝试就放弃,并认为自己肯定完成不了. 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的同学的数学成绩与同学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降低,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种消极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
  二、理性思考:分析与建构
  “习得性无助感”最早是由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赛利格曼教授提出的,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活动中,常常会因受挫折和失败而变得无望,丧失信心,进而陷入束手无策、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中,并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回避、退缩和放弃等行为倾向. 它是一种由于学习而形成的无能为力的心理体验.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就是在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中,由于学生长期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屡次遭受挫折,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对学习数学缺乏能力,产生无能为力之感,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它使学生降低或丧失数学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能力,产生一种焦虑、厌倦、学习信心丧失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他们一般的心理表现为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低. 严重的是,如果学生产生了“数学习得性无助感”,就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这种缺陷甚至会弥散到他们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方面,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因此,本文我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问题,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负担、减少学习阻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教师和家长及孩子的学习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三、探索前行:调查与研究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常会有面对一些看似简单却又无从下手的题目一筹莫展,待看完解析后又有种恍然大悟的境遇,不禁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想,原因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好帮手没有用到位——化归与转换思想.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也是高考数学中重点考查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就是将复杂或陌生、新颖的数学问题、数学信息和数学情景转化为简单或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成熟的经验方法,从
期刊
【摘要】“对数的概念”教学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境遇相信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深有体会,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字母,学生根本无法入脑,最后启而不发,课堂上有的只是数学老师的自编自导.学生单靠机械记忆被动接受,效果可想而知.随着建构主义理念的推广,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建构主义的数学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来帮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对数概念  一、从风雨到阳光  
期刊
【摘要】随着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政策的调整,利好消息的不断出台,对口高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对我们老师来说,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新考纲及实施有效复习等,都是全新的考验.结合江阴市2011届职高三一模阅卷情况,在对数学成绩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就二轮复习提出了一些构想.愿能有助于数学教师把握新考纲,更好地开展2012届数学复习工作.  【关键词】试卷分析;难度;区分
期刊
一、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an=S1,n=1,Sn-Sn-1,n>1
期刊
【摘要】  通常人们在学习了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后,会通过强化训练来进行巩固.但此时人们往往会进入“题海”,选择大量的题目来做,常常会“游”得疲惫不堪,甚至使人产生更多的困惑,更加迷失了方向.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那么,能否用尽可能少的题目来体现对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呢?若是能用一道题目来解决问题就更好了.下面通过具体的知识和问题来阐述这种思想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一
期刊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是教给学生记忆、模仿、重复,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由书后一道习题引发了笔者对教师进入课堂前的备课、进入课堂后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教师;学生;数学教学;基本量;数学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了组合数学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拉丁长方,并给出了拉丁长方几个小应用,使我们对这个组合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拉丁长方;更列;有限群
期刊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最大化的体验. 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思考,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效益  农民在春天面对土地都要做一下盘算,为一年的劳作做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名教师,在踏上课堂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时,也要做好精心的盘算.  1. 想一想要准备什么  我认为除了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自己. 在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
期刊
教育不是生产模具,个别差异是教育的依据,学生的个性有不同,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硬孵石头出小鸡,是要“砸蛋”的. 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一、分层导学:够一够都能摘到果子  现在高中教学,许多学校为班级定好高考中榜率,结果教师眼中只有所谓
期刊
【摘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而围绕着这教人“发现”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引起相关工作者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开放  在当今盛行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方式,也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方式.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