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空间有着电子书包的功能,能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分层学习、探究学习。笔者在“找規律”一课设计了选一选、认一认、补一补、勾一勾、移一移、摆一摆六个教学活动,在网络空间的支持下,依据自选资源、自学课例、自主合作、自我展评的“四自”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四自模式;网络空间;平板教学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板块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发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做好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面对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时间短的一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书本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呢?我将绘本故事与平板电脑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结合我校推崇的四自模式设计了“找规律”这一课例。接下来,我用以下三组关键词来解读我的课例。
一、生动、直观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角,让他们体验知识的魅力与神奇,使本堂课变得生动形象。
数学绘本是一本图画书,也是一本故事书,还是一本数学书。它将数学方面的知识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数学绘本就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于是,这节课我打破常规,以《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绘本故事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将文字、声音和图像融于一体,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促进学生发展。
最后,我根据空间及时统计的数据,了解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对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于是,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例、寻找规律,做到以学定教。
二、自主、个性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将整本绘本故事动画推送给学生,学生戴上耳机,进入空间自选资源,学习新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注重对不同学生的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互动、开放
我利用平板能快速给学生推送资源的优点,将“补一补”动画推送到空间,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巩固规律。接着,我运用投影功能展示学生操作的过程,既可随意投屏,也可针对个性化的答案投屏,并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
通过“补一补”活动巩固了规律,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辨析用字母表示规律,深化规律。学生完成课堂提问,将答案提交给教师,教师及时呈现、反馈和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方便及时跟进指导。
在“移一移”——整理宴会厅活动中,我将动画推送到网络空间,学生在平板上进行操作,然后将作品截图上传至群讨论组,全班学生可在群讨论组中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是整理宴会厅的群讨论组,学生积极地在讨论组中上传自己的作品,这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讨论组中还可以自评和互评。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知道哪位学生获得的评价是最高的。群讨论组中生生互动,互评互助,学生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实现了“1+1>2”的作用。
课堂结束,拓展延伸环节,我上传了大量的资源到网络空间,学生自选资源用规律创作一个美丽的、有规律的南国之城,并将自己的作品截图发至群讨论组。在讨论组内大家可以互相欣赏他人的作品,对作品进行点评、打分。作业完成以后,我可以根据后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互评的数据信息,在找规律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做到查漏补缺。
网络空间学习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突破了课堂40分钟的局限,让教与学变得随时、随地、随需。
作者简介:胡蓉(1991— ),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平板教学。
关键词:四自模式;网络空间;平板教学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板块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发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做好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面对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时间短的一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书本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呢?我将绘本故事与平板电脑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结合我校推崇的四自模式设计了“找规律”这一课例。接下来,我用以下三组关键词来解读我的课例。
一、生动、直观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角,让他们体验知识的魅力与神奇,使本堂课变得生动形象。
数学绘本是一本图画书,也是一本故事书,还是一本数学书。它将数学方面的知识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数学绘本就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于是,这节课我打破常规,以《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绘本故事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将文字、声音和图像融于一体,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促进学生发展。
最后,我根据空间及时统计的数据,了解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对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于是,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例、寻找规律,做到以学定教。
二、自主、个性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将整本绘本故事动画推送给学生,学生戴上耳机,进入空间自选资源,学习新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注重对不同学生的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互动、开放
我利用平板能快速给学生推送资源的优点,将“补一补”动画推送到空间,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巩固规律。接着,我运用投影功能展示学生操作的过程,既可随意投屏,也可针对个性化的答案投屏,并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
通过“补一补”活动巩固了规律,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辨析用字母表示规律,深化规律。学生完成课堂提问,将答案提交给教师,教师及时呈现、反馈和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方便及时跟进指导。
在“移一移”——整理宴会厅活动中,我将动画推送到网络空间,学生在平板上进行操作,然后将作品截图上传至群讨论组,全班学生可在群讨论组中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是整理宴会厅的群讨论组,学生积极地在讨论组中上传自己的作品,这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讨论组中还可以自评和互评。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知道哪位学生获得的评价是最高的。群讨论组中生生互动,互评互助,学生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实现了“1+1>2”的作用。
课堂结束,拓展延伸环节,我上传了大量的资源到网络空间,学生自选资源用规律创作一个美丽的、有规律的南国之城,并将自己的作品截图发至群讨论组。在讨论组内大家可以互相欣赏他人的作品,对作品进行点评、打分。作业完成以后,我可以根据后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互评的数据信息,在找规律复习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做到查漏补缺。
网络空间学习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突破了课堂40分钟的局限,让教与学变得随时、随地、随需。
作者简介:胡蓉(1991— ),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平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