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沃伦·巴菲特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伯克希尔的盛会
  
  


  2007年5月的一天。下午13时,烈日当空。
  一位华人世界里杰出的投资者但斌,为了参加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特意买了一股伯克希尔的股票(伯克希尔的股票为举世之最,一股价格10万美金),不远千里赶来奥哈马,一个最高建筑物不超过10层楼,居民仅50万的美国小镇。
  可是在国内,相信鲜有人知道伯克希尔(Berkshire Hathaway Inc.)是什么公司,但提到他的掌门人的名字可能又会迎来一阵尖叫——沃伦·巴菲特。
  是的,在最新出版的2007年美国《财富》500强榜单上,这家恐怕最不为中国老百姓和企业家熟知的公司排名第33位,据年报显示,它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分别高达2732亿美元和1207亿美元。而同时,他的董事局主席沃伦·巴菲特也以62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登顶世界首富之位。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拉回2007年5月的某一天,在小镇奥哈马的中央邮局,华人但斌在问询了巴菲特的居住地址之后,再一次垂丧地走了出来。这是他第五次打听未果,他一边抹去额头涔出的汗水,一边诧异着——这个“神奇”的小镇居然一连问了五个人都不知道当今世界首富的家在哪里。要是在中国,他的家恐怕早已是街知巷闻,守卫森严了。
  下午15时整,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个小时,但斌在几经努力之下终于找到巴菲特的家。在那一刻,他如朝圣者般来到心中的圣地,他开始不停的拍摄,拍摄巴菲特的车库,拍摄他凡日里生活起居之地的面貌。虽然他早已与巴老神交许久,但当亲眼见到这位富豪居住的竟是两层楼的平矮小房,门前花园窄小,只有数棚草木繁盛,车库里泊着老旧过时的福特车,但斌依然深感震惊。
  下午16时整,股东大会在奥哈马中心篮球场举行。刚开始的时候人群还稀稀落落,但临近大会前半个小时,人员开始增多,到最后临会时这里已经座无虚席,空气开始混浊,来自五洲四海的朋友瞬间便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
  股东大会流畅地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其间汉语,英语,德语,法语,日语轮替着交流在这狭窄的篮球场里,巴菲特和他的副主席查里·芒格一开始手持吉他,两个年近80的老人自弹自唱着出场,随后他们又用幽默而智慧的语言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那是一个慕尼黑人的问题:请巴老用一句话点破我的疑惑,价值投资中决定内在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您是用什么数量方法的呢?
  巴菲特微笑转而把话筒递给查里·芒格:我明白你的问题,但要装不明白,由查理来回答。随即,芒格回答:在尝试决定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没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你需要一个多重的方法。我觉得你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不会比你成为一个鸟类学家来得快。
  全场哄然大笑。随后,巴老又举了农场的例子,决定农场价值的包括税、天气、地点、管理人等等因素。
  
  世界倾听的声音
  
  转眼又是一年。
  2008年的5月,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再次召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又迎来一个盛况空前的朝圣活动。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去年的5月,美国经济如火如荼,投资者信心狂癫,而今日次贷地雷频频引爆,美国陷入衰退困境,投资者噤若寒蝉,先后如仓中硕鼠般慌不择路,纷纷坠入深渊。仅仅一年的光景,从天堂到地狱,人类癫狂自负的个性在投资世界中暴露无遗,并且百年来丝毫未有改善。这时我们不禁要想起巴老的那句至理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如果手握440亿的现金,你会选择怎样投资呢?
  在纷纷拒绝各大金融机构的救市请求之后,巴菲特终于在4月28日出手提供贷款协助玛氏(Mars)收购箭牌公司,并承诺以21亿美金少量参股箭牌。这一举动是半年来伯克希尔第一次参与企业并购,有趣的是,当日在CNBC电访巴老的时候,问及他对美联储挽救金融机构的看法,他仍然幽默地说道:“我对箭牌和玛氏这两家公司的了解远远胜过我对我们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了解。”
  此刻,可怜的中国股民在承受了50%的亏损之后终于迎来了印花税的下调,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林名牌分析师亨利·布罗杰已经哑然失声;而贝尔斯登则宣布对旗下三个对冲基金实行清盘破产,公司股价从最高点150美元跌落到最低点2美元,凯尼老头在一片沮丧中黯然离职,临走前他以6100万美元的价格抛出自己所持有的全部贝尔斯登股票,要知道两年前,这些股票价值10亿美元,同时愤怒的贝尔斯登员工指责凯尼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出售公司,以及在公司陷入危机后没有积极寻求资金注入。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举世的投资者纷纷吸紧肚腹,倾听一个可能是全人类最智慧的声音。
  
  无可复制的成功
  
  78年前,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一生的投资事业叱咤四海,享誉全球,但极少有人注意到,他从47岁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出生的故乡奥哈马,他一生不看电视,不用电脑,从不听来自华尔街分析师的高谈阔论,他认为这些对他的事业并没有任何帮助。
  巴菲特真正的投资事业还是要从1956年之后开始算起。巴菲特在丛林大街用租金100美元租了一间房子,开始经营合伙公司,其管理的资产是10.5万美元。
  1965年,巴菲特收购濒临破产、价格极其低廉的“抽剩的雪茄烟头”型的伯克希尔纺织公司。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是巴菲特开始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他最后不得不将纺织品公司业务廉价卖给了别人。当今天我们翻查《华尔街日报》曾经的评价:“这是少数几个让巴菲特赔钱的商业之一。”不过,巴菲特先生承认了自己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的错误。当年年度报告中记载着这么一段话:“我知道这是一桩很难做的生意……当时的我或者是傲慢自大,或者是天真无知。现在,我吸取了很多的教训。”
  吸取很多教训,从“傲慢自大”变得谦逊的37岁的巴菲特先生,由此开始了一段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复制的真正传奇投资经历。1967年3月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购买了奥马哈的两家头牌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其合计拥有2470万美元的债券和720万美元的股票组合。至此,伯克希尔公司抛弃了纺织主业,开始了保险帝国的营造。1968年,国民赔偿公司保费浮存金收入2000万美元(浮存金是一项保险公司持有但不属于保险公司的资金),税后利润达到220万美元。巴菲特利用保险公司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操作。1969年年底,巴菲特清算并解散了拥有100名股东的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其合伙人的应得资产以伯克希尔股份的形式支付。
  整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并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1976年下半年伯克希尔买进了大量的盖可股份,到1980年底,巴菲特总共投入4570万美元取得该公司33.3%的股权。由于盖可不断回购公司的股份,15年后,伯克希尔在盖可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到50%左右。
  自伯克希尔1967年全力投资保险业以来,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每年以20%多的复合成长率增加。当然,巴菲特的伟大成就并非靠“垄断”的保险业得来,他还需要凭智慧、经验、直觉和勇气在正确的方向上运用财富,购买并长期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迪士尼、吉列刀片、麦当劳及花旗银行等许多伟大公司的股票,让巴菲特一手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经过了40年的风雨屹立至今。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群体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强化,建筑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更加要体现出节能环保理念的重要性,且在当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