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这间图书馆,港头村有了很大变化。”提起在车库上建造的图书馆,村民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孩子们放了学、放了假,就在各处玩耍消磨时间。现在,要找他们就去图书馆。”就在图书馆的不远处,“让世界走进港头,让港头走向世界”的字样很醒目,这也是图书馆的创立者颜钰棚的梦想。
雪中送炭
作为一名法警,颜钰棚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押送被告人出庭。与他们接触交流,发现他们之所以误入歧途,很大部分是成长环境不尽如人意。“我自己每天往返岛内与港头村,也能感受到差距。”而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
2015年,颜钰棚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为了调理身心,他去了云南,在洱海边上安安静静地读了几日书。回到厦门后,颜钰棚开始自学木工,打造自家书房。在这个过程中,村子里的小孩子也来家里玩。望着一张张红彤彤的小脸,颜钰棚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改善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他想到了前些日子在洱海边萌生的念头——建一座公益图书馆。但建在哪里?这是个问题。
港头村属于农场管辖,各种原因使得村庄无法获得太多政府的支持和公共用地。颜钰棚把目光放在了自家车库。车库顶的平台空着,上下空间加起来面积也不算小,他想改变不如就从这里开始。但从理想到实现,中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村民不理解,就连家人最初也不理解。还有改造的资金、书本的来源,图书馆以后怎么运作,教育资源的持续性等问题。
2016年4月,颜钰棚发出了一封名为《一起建一所厦门最美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吧》的倡议书,开启了公益图书馆的众筹,计划两个月筹集8万块钱。好在,怀有相同理想的人并不少。许多人看到倡议书都积极给与了回应,厦门市少年图书馆捐来1000本书,有400多位热心人陆陆续续捐钱捐书,甚至还有村民专程来捐款。这些都让颜钰棚非常感动:“如果说在城市办图书馆是锦上添花,那么在港头村办无疑是雪中送炭。”
集萤为公
车库上下空间改造,都是颜钰棚的好友骡子设计的,由大面积的原木和玻璃打造,与周围树枝融为一体,抬眼望去满目青翠。图书馆虽然不大,但颜钰棚想得很仔细,小朋友来这里除了阅读也是养习惯的,所以楼梯设计成只能一人通行的宽度,取名“谦让梯”。狭路相逢,上楼梯的人礼让下楼梯的人,双方报以微笑,不争不抢。
楼下的空间,颜钰棚改造成了咖啡馆和茶室。一方面太太喜欢做烘焙,二来孩子们在楼上读书,家长们也可以在楼下喝茶。现在,整个图书馆藏书大约有三四千本,咖啡馆里还有五六百本,全都来自捐赠,不售卖,免费阅读,采用无押金的信任借阅制。除了阅读,颜钰棚还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图书馆进馆规定,比如:进馆前要洗手、漱口、脱鞋;阅读完毕后,书要放回原位;每天来得最早的人是志愿者,负责整理图书、维持现场秩序以及不让小朋友们打闹……“最初,也有小朋友不遵守,但氛围好了,坏习惯也就不好意思让它显现出来。”颜钰棚说。
今年,颜钰棚和朋友们开始了圖书馆升级计划,打算将旁边的老知青楼改建为“初心院”,设置画室、手工作坊等多样化教学室以及户外阅读教学空间、国际志愿者宿舍,甚至还有冥想室、禅茶室等各种复合空间。“想以教、管换房,吸引各地的教育资源,创造出可复制的自我造血模式,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村庄经济发展。”颜钰棚的梦越做越大,他自己负责起了二期场馆的设计和监工工作,朋友索一参与景观设计。整体风格修旧如旧,给人温暖之感。而公益合伙人林茉,朋友小黑以及越来越多愿意参与的人,手挽手搭建起了更大的平台,汇聚更多的力量。
如今的发展势头,是颜钰棚最初没有预料到的,他没有想到小小一间图书馆,能带来这么多的改变。港头村不仅组建了第一支篮球队,还筹备了第一届文化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联系颜钰棚,不仅希望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也想在自己的村庄建这样一间图书馆。“我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受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能为家人做的事情就少了。所以,我特别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但这个过程又是快乐的,是相互成长和收获的。”颜钰棚说。
雪中送炭
作为一名法警,颜钰棚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押送被告人出庭。与他们接触交流,发现他们之所以误入歧途,很大部分是成长环境不尽如人意。“我自己每天往返岛内与港头村,也能感受到差距。”而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
2015年,颜钰棚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为了调理身心,他去了云南,在洱海边上安安静静地读了几日书。回到厦门后,颜钰棚开始自学木工,打造自家书房。在这个过程中,村子里的小孩子也来家里玩。望着一张张红彤彤的小脸,颜钰棚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改善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他想到了前些日子在洱海边萌生的念头——建一座公益图书馆。但建在哪里?这是个问题。
港头村属于农场管辖,各种原因使得村庄无法获得太多政府的支持和公共用地。颜钰棚把目光放在了自家车库。车库顶的平台空着,上下空间加起来面积也不算小,他想改变不如就从这里开始。但从理想到实现,中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村民不理解,就连家人最初也不理解。还有改造的资金、书本的来源,图书馆以后怎么运作,教育资源的持续性等问题。
2016年4月,颜钰棚发出了一封名为《一起建一所厦门最美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吧》的倡议书,开启了公益图书馆的众筹,计划两个月筹集8万块钱。好在,怀有相同理想的人并不少。许多人看到倡议书都积极给与了回应,厦门市少年图书馆捐来1000本书,有400多位热心人陆陆续续捐钱捐书,甚至还有村民专程来捐款。这些都让颜钰棚非常感动:“如果说在城市办图书馆是锦上添花,那么在港头村办无疑是雪中送炭。”
集萤为公
车库上下空间改造,都是颜钰棚的好友骡子设计的,由大面积的原木和玻璃打造,与周围树枝融为一体,抬眼望去满目青翠。图书馆虽然不大,但颜钰棚想得很仔细,小朋友来这里除了阅读也是养习惯的,所以楼梯设计成只能一人通行的宽度,取名“谦让梯”。狭路相逢,上楼梯的人礼让下楼梯的人,双方报以微笑,不争不抢。
楼下的空间,颜钰棚改造成了咖啡馆和茶室。一方面太太喜欢做烘焙,二来孩子们在楼上读书,家长们也可以在楼下喝茶。现在,整个图书馆藏书大约有三四千本,咖啡馆里还有五六百本,全都来自捐赠,不售卖,免费阅读,采用无押金的信任借阅制。除了阅读,颜钰棚还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图书馆进馆规定,比如:进馆前要洗手、漱口、脱鞋;阅读完毕后,书要放回原位;每天来得最早的人是志愿者,负责整理图书、维持现场秩序以及不让小朋友们打闹……“最初,也有小朋友不遵守,但氛围好了,坏习惯也就不好意思让它显现出来。”颜钰棚说。
今年,颜钰棚和朋友们开始了圖书馆升级计划,打算将旁边的老知青楼改建为“初心院”,设置画室、手工作坊等多样化教学室以及户外阅读教学空间、国际志愿者宿舍,甚至还有冥想室、禅茶室等各种复合空间。“想以教、管换房,吸引各地的教育资源,创造出可复制的自我造血模式,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村庄经济发展。”颜钰棚的梦越做越大,他自己负责起了二期场馆的设计和监工工作,朋友索一参与景观设计。整体风格修旧如旧,给人温暖之感。而公益合伙人林茉,朋友小黑以及越来越多愿意参与的人,手挽手搭建起了更大的平台,汇聚更多的力量。
如今的发展势头,是颜钰棚最初没有预料到的,他没有想到小小一间图书馆,能带来这么多的改变。港头村不仅组建了第一支篮球队,还筹备了第一届文化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联系颜钰棚,不仅希望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也想在自己的村庄建这样一间图书馆。“我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受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能为家人做的事情就少了。所以,我特别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但这个过程又是快乐的,是相互成长和收获的。”颜钰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