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微运动、微电影、微公益……如今,随着微现象的日新月异,微,正逐步从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被迫消化,演变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微,是享受幸福时光
自述人:Amy,外企公司白领
结婚时,我就体验到了微带来的好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我和老公决定在上海市中心购置一套面积只有46平方米的新房:敞开式厨房,小空间卧室,与动辄140平方米的大户型相比只能算作“微宅”。为此,我们把以前租房子时买的对开门大冰箱、52寸等离子电视处理掉,换成了迷你单门小冰箱和32寸超薄液晶电视。这些“微家电”能耗低,加上房子小,每月的水、电、煤气、物业费都能省下一大笔钱,也不用花太多精力打扫房间。这些微优势让我对新家几乎百分百满意。2012年年中,我打算购置房子用于投资,目光依然瞄准小户型——能满足很多经济实力不强的年轻人,出租、出售不用愁。
不久前的中秋假期,公公婆婆来家里吃团圆饭,我操持了一桌“微家宴”。四个人一共16道菜,虽然菜的品种多,但每道菜只上一小盘,每个人刚够吃上三四口,既让大家品尝了多种美味,又避免了吃不完造成的浪费,一举两得。婆婆吃完抹着嘴笑着说:“一顿吃的菜,比一周吃的还多。”
油价节节高升,很多单位同事选择了小排量的微型车,不过,我微得更彻底——一辆折叠自行车,每天自由穿梭在堵车潮中,从容上下班。除了“微车”,我连购物都“微”了起来。老公想换台笔记本电脑,我通过团购网站给他团了一台,不用带钱包,凭短信代码去商场验货后直接带回家。
微,在我眼里不是行色匆匆,而是享受幸福生活的点滴时光。
微,是不兴师动众
自述人:张与墨,中国首位酒店试睡员
我格外钟情微旅行,远离声势浩大人声鼎沸的名胜,摒弃复杂的攻略和繁多的行李,轻装上阵,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去感知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我的每一场旅行都像一次即兴诗朗诵:大学没课的时候,如果手头宽裕,我就买上一张火车票,或者坐票或者卧铺,有时干脆是无座,去一个想去的城市。没有详尽的攻略,没有大行李箱,一个背包,一张临时购买的火车票,就意味着远方。这种旅行似乎更贴近微旅行的原始意义——随性走上一段并不漫长的旅程。
那会,因为听说越南的阳光特别好,我就买了特价机票飞到南宁,然后坐火车出境。没去下龙湾,也没去潘切,只是静静地独自在胡志明城郊的西贡河边晒太阳,倦了,就沿着河边的小路走走,或者与一个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鸡同鸭讲一阵子,最后却用眼神和动作顺利地进行交流……旅行途中,我很少拍照,在我看来,沿途的风景最适合私藏于心,而不是把它们化成电脑角落里的一张图片。
当去哪儿网首度招聘酒店试睡员时,数万人应聘,人人垂涎这个不用花钱旅行而且还拿高薪的职业。我凭借丰富的旅行经验和微旅行理念,在竞争中胜出,成为中国首位酒店试睡员。
随心所欲,不兴师动众,这或许就是我喜欢微旅行的原因吧。
微,是卡布奇诺
自述人:流浪的猫,公司职员
前阵子出差,带上笔记本电脑坐火车,想打发旅途的无聊。在火车车厢里,我把笔记本电脑往面前的小桌上一放,立即引来身边旅客的皱眉——别人的水杯压根没地放了。我一脸尴尬,再看看四周,乘客手里拿的不是智能手机就是各种Pad,上网、聊天、看视频、听音乐,拇指族手指轻舞飞扬……笔记本电脑?早就OUT了,现在是微时代。
出差回来,我向儿子取经,开通了微博,并成了其忠实用户:转发、评论,@粉丝分享街边小店里的美食,参与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在我眼中,微博圈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我的“尾巴”所能扫到的人或许只有我的亲人、朋友、同事,但我对他们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过那些精英对他们的影响力。加上微电影、微旅游等杂糅在一起,微生活就像一杯卡布奇诺,没有猫屎咖啡的奢侈价格,却依然有着不错的品相,浓郁的芳香,让我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微,是暖彻心扉
如果你是股市高手,也许瞬间将得到或者失去巨额财富;如果你是电影特效程序员,也许能创造《阿凡达》里梦幻的潘多拉世界……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在过去的大部分日子里,点击鼠标大都只是为了充实和放松自己。如今,微公益的广泛开展,让你轻点的每一次鼠标,都可能成就一朵爱心之花的绚丽绽放。
球迷圆梦鸟巢。因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内蒙汉子杨晓冬只能靠轮椅生活。他是一个铁杆的国际米兰俱乐部球迷,梦想着有一天能在现场看一次国米的比赛。2011年5月,在得知国米要来北京鸟巢踢比赛时,他在微博上发帖,说出了自己想在鸟巢看国米比赛的梦想。后来通过球迷的转发,引起了腾讯体育的关注。8月8日,杨晓冬全家被接到了北京,他终于圆梦了。
铅笔换来校舍。广西佛丁村小学自建校起因缺乏经费,从未修缮过校舍,孩子们只能在没有围墙的教室里上课。天涯社区公益总监梁树新得知后在微博上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即用乡村小学生的铅笔通过微博义卖,以物易物,这一活动得到了曾子墨、姚晨等名人的支持,最后筹得15万元修缮资金。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微,为我们这个时代撕开了一道小缝隙,让爱可以汩汩流淌,滋润那些需要被关怀的人的心田。这样的爱,不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变成齐心协力的传递,暖彻了被关怀者的心扉。
人物配图与正文无关
微,是享受幸福时光
自述人:Amy,外企公司白领
结婚时,我就体验到了微带来的好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我和老公决定在上海市中心购置一套面积只有46平方米的新房:敞开式厨房,小空间卧室,与动辄140平方米的大户型相比只能算作“微宅”。为此,我们把以前租房子时买的对开门大冰箱、52寸等离子电视处理掉,换成了迷你单门小冰箱和32寸超薄液晶电视。这些“微家电”能耗低,加上房子小,每月的水、电、煤气、物业费都能省下一大笔钱,也不用花太多精力打扫房间。这些微优势让我对新家几乎百分百满意。2012年年中,我打算购置房子用于投资,目光依然瞄准小户型——能满足很多经济实力不强的年轻人,出租、出售不用愁。
不久前的中秋假期,公公婆婆来家里吃团圆饭,我操持了一桌“微家宴”。四个人一共16道菜,虽然菜的品种多,但每道菜只上一小盘,每个人刚够吃上三四口,既让大家品尝了多种美味,又避免了吃不完造成的浪费,一举两得。婆婆吃完抹着嘴笑着说:“一顿吃的菜,比一周吃的还多。”
油价节节高升,很多单位同事选择了小排量的微型车,不过,我微得更彻底——一辆折叠自行车,每天自由穿梭在堵车潮中,从容上下班。除了“微车”,我连购物都“微”了起来。老公想换台笔记本电脑,我通过团购网站给他团了一台,不用带钱包,凭短信代码去商场验货后直接带回家。
微,在我眼里不是行色匆匆,而是享受幸福生活的点滴时光。
微,是不兴师动众
自述人:张与墨,中国首位酒店试睡员
我格外钟情微旅行,远离声势浩大人声鼎沸的名胜,摒弃复杂的攻略和繁多的行李,轻装上阵,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去感知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我的每一场旅行都像一次即兴诗朗诵:大学没课的时候,如果手头宽裕,我就买上一张火车票,或者坐票或者卧铺,有时干脆是无座,去一个想去的城市。没有详尽的攻略,没有大行李箱,一个背包,一张临时购买的火车票,就意味着远方。这种旅行似乎更贴近微旅行的原始意义——随性走上一段并不漫长的旅程。
那会,因为听说越南的阳光特别好,我就买了特价机票飞到南宁,然后坐火车出境。没去下龙湾,也没去潘切,只是静静地独自在胡志明城郊的西贡河边晒太阳,倦了,就沿着河边的小路走走,或者与一个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鸡同鸭讲一阵子,最后却用眼神和动作顺利地进行交流……旅行途中,我很少拍照,在我看来,沿途的风景最适合私藏于心,而不是把它们化成电脑角落里的一张图片。
当去哪儿网首度招聘酒店试睡员时,数万人应聘,人人垂涎这个不用花钱旅行而且还拿高薪的职业。我凭借丰富的旅行经验和微旅行理念,在竞争中胜出,成为中国首位酒店试睡员。
随心所欲,不兴师动众,这或许就是我喜欢微旅行的原因吧。
微,是卡布奇诺
自述人:流浪的猫,公司职员
前阵子出差,带上笔记本电脑坐火车,想打发旅途的无聊。在火车车厢里,我把笔记本电脑往面前的小桌上一放,立即引来身边旅客的皱眉——别人的水杯压根没地放了。我一脸尴尬,再看看四周,乘客手里拿的不是智能手机就是各种Pad,上网、聊天、看视频、听音乐,拇指族手指轻舞飞扬……笔记本电脑?早就OUT了,现在是微时代。
出差回来,我向儿子取经,开通了微博,并成了其忠实用户:转发、评论,@粉丝分享街边小店里的美食,参与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在我眼中,微博圈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我的“尾巴”所能扫到的人或许只有我的亲人、朋友、同事,但我对他们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过那些精英对他们的影响力。加上微电影、微旅游等杂糅在一起,微生活就像一杯卡布奇诺,没有猫屎咖啡的奢侈价格,却依然有着不错的品相,浓郁的芳香,让我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微,是暖彻心扉
如果你是股市高手,也许瞬间将得到或者失去巨额财富;如果你是电影特效程序员,也许能创造《阿凡达》里梦幻的潘多拉世界……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在过去的大部分日子里,点击鼠标大都只是为了充实和放松自己。如今,微公益的广泛开展,让你轻点的每一次鼠标,都可能成就一朵爱心之花的绚丽绽放。
球迷圆梦鸟巢。因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内蒙汉子杨晓冬只能靠轮椅生活。他是一个铁杆的国际米兰俱乐部球迷,梦想着有一天能在现场看一次国米的比赛。2011年5月,在得知国米要来北京鸟巢踢比赛时,他在微博上发帖,说出了自己想在鸟巢看国米比赛的梦想。后来通过球迷的转发,引起了腾讯体育的关注。8月8日,杨晓冬全家被接到了北京,他终于圆梦了。
铅笔换来校舍。广西佛丁村小学自建校起因缺乏经费,从未修缮过校舍,孩子们只能在没有围墙的教室里上课。天涯社区公益总监梁树新得知后在微博上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即用乡村小学生的铅笔通过微博义卖,以物易物,这一活动得到了曾子墨、姚晨等名人的支持,最后筹得15万元修缮资金。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微,为我们这个时代撕开了一道小缝隙,让爱可以汩汩流淌,滋润那些需要被关怀的人的心田。这样的爱,不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变成齐心协力的传递,暖彻了被关怀者的心扉。
人物配图与正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