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渗透在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目标三个方面的要求,简称“三维目标”.在课标课程实践推进过程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引起了教与学方式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数学命题考试评价中,能否体现、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引起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关注,也激发了广大命题研究者的思考.
1. “过程与方法”的内涵与实质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涉及的行为动词有:“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索、探究、探求、解决、寻求”.过程的实质是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规律、特点,透过现象了解本质;方法的实质是关注探索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掌握学习策略,体会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重在知识的内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建构,学会变式迁移,在后续学习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储备”,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 “过程与方法”的内涵与实质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涉及的行为动词有:“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现、交流、研究、探索、探究、探求、解决、寻求”.过程的实质是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规律、特点,透过现象了解本质;方法的实质是关注探索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掌握学习策略,体会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重在知识的内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建构,学会变式迁移,在后续学习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储备”,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