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和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符合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数学;生活;课堂;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数学教授库珀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日写在小纸片上,然后把所有的小纸片都折起来放在讲台上. 他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问:“我用5美元打赌,你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同月同日生. 有人敢跟我赌吗?”“我赌!”几个男同学举起手来,另外很多同学也掏出5美元扔在桌子上. 有的同学暗想:一年365天,我们班只有50名同学,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也太小了,库珀这不是白送钱吗?库珀教授打开第一张纸,读出上面写的日期,马上就有3名同学举起手来,表示那是他们的生日. 打赌的同学嘟囔了一句:“怎么会这么巧?”周围的同学都大笑起来.接着,库珀用他那明晰的语言,把同学们带入了数学的王国……“各位,你们来商学院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赚大钱,数学就是商学院传授给你们的一个制胜法宝. ”库珀最后补充道.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这堂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节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课,库珀教授新奇的开场白固然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最主要的是,他讲的东西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 库珀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数学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数学没有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教学个案“足球迷不怕学数学了”,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学生A原本是一个数学很差的学生,他只对足球感兴趣,对数学毫无兴趣,就因为一节数学课上,出现了他感兴趣的足球比赛的形式和场次的问题,加上教师及时的表扬鼓励,大大地激发了他學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进步显著.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本人也深有体会. 数学课,多数学生认为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经常反映“听不懂,没劲”,可是,一旦数学课上出现了学生最熟悉、最热衷的话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兴趣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本人在初一数学“乘方”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某人去打工,关于薪水对老板提了一个要求,第一天只拿一元,第二天拿二元,第三天拿四元,第四天拿八元……以后每天的薪水是前一天的两倍,工作一个月(30天). 若你是老板,你请不请他?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就立刻议论纷纷,连平时最懒散的学生也活跃起来. 生甲问:“老师,一个月要付他多少钱啊?” 我说:“你们认为呢?”学生有的说:“一千元. ”有的说:“五千元. ”还有的说:“好像要几万元呢. ”我说:“你们算一下就知道了. ”语音刚落,教师里就立刻安静下来,学生都拿出计算机算了起来. 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仍茫然. 于是针对他们我进一步提示. “第一天多少元?”生乙说:“一元. ”“第二天呢?”“二元. ”“第三天呢?”“四元. ”“第四天呢?”“八元. ”“第五天呢?”“十六元. ”我依次在黑板上写上“1,2,4,8,16,…”“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有何规律?”(生乙仍然茫然)我进一步提示:“写成乘方的形式,4 = 2的……”生乙:“2次方. ”“8呢?”“2的3次方. ”“16呢?”“2的4次方. ”“最后一天付多少?”“2的30次方. ”生丙说:“不对,2的29次方. ”“为什么?”“因为第一天是2的0次方,第二天是2的1次方,第三天是2的2次方,依此规律,第30天是2的29次方. ”生乙恍然大悟,立刻用计算器算了起来……突然,有一名学生叫了起来:“老师,不得了了,要1073741823元呢!”不一会儿,其他学生也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是啊,是啊,真要这么多呢!”“不请他了,不请他了,请不起. ”“我把公司给他还不够呢. ”……通过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乘方的意义,还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又如,在概率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得较紧密,如讲到掷骰子、摸奖、买彩票等此类事件时,学生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学生数学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数学不感兴趣,长期形成恶性循环.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数学老师,不妨多思考一下如何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气氛融洽、活跃. 对于后进生,教师还要多了解,多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学有所成.
【关键词】 数学;生活;课堂;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数学教授库珀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日写在小纸片上,然后把所有的小纸片都折起来放在讲台上. 他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问:“我用5美元打赌,你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同月同日生. 有人敢跟我赌吗?”“我赌!”几个男同学举起手来,另外很多同学也掏出5美元扔在桌子上. 有的同学暗想:一年365天,我们班只有50名同学,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也太小了,库珀这不是白送钱吗?库珀教授打开第一张纸,读出上面写的日期,马上就有3名同学举起手来,表示那是他们的生日. 打赌的同学嘟囔了一句:“怎么会这么巧?”周围的同学都大笑起来.接着,库珀用他那明晰的语言,把同学们带入了数学的王国……“各位,你们来商学院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赚大钱,数学就是商学院传授给你们的一个制胜法宝. ”库珀最后补充道.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这堂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节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课,库珀教授新奇的开场白固然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最主要的是,他讲的东西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 库珀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数学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数学没有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教学个案“足球迷不怕学数学了”,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学生A原本是一个数学很差的学生,他只对足球感兴趣,对数学毫无兴趣,就因为一节数学课上,出现了他感兴趣的足球比赛的形式和场次的问题,加上教师及时的表扬鼓励,大大地激发了他學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进步显著.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本人也深有体会. 数学课,多数学生认为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经常反映“听不懂,没劲”,可是,一旦数学课上出现了学生最熟悉、最热衷的话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兴趣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本人在初一数学“乘方”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某人去打工,关于薪水对老板提了一个要求,第一天只拿一元,第二天拿二元,第三天拿四元,第四天拿八元……以后每天的薪水是前一天的两倍,工作一个月(30天). 若你是老板,你请不请他?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就立刻议论纷纷,连平时最懒散的学生也活跃起来. 生甲问:“老师,一个月要付他多少钱啊?” 我说:“你们认为呢?”学生有的说:“一千元. ”有的说:“五千元. ”还有的说:“好像要几万元呢. ”我说:“你们算一下就知道了. ”语音刚落,教师里就立刻安静下来,学生都拿出计算机算了起来. 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仍茫然. 于是针对他们我进一步提示. “第一天多少元?”生乙说:“一元. ”“第二天呢?”“二元. ”“第三天呢?”“四元. ”“第四天呢?”“八元. ”“第五天呢?”“十六元. ”我依次在黑板上写上“1,2,4,8,16,…”“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有何规律?”(生乙仍然茫然)我进一步提示:“写成乘方的形式,4 = 2的……”生乙:“2次方. ”“8呢?”“2的3次方. ”“16呢?”“2的4次方. ”“最后一天付多少?”“2的30次方. ”生丙说:“不对,2的29次方. ”“为什么?”“因为第一天是2的0次方,第二天是2的1次方,第三天是2的2次方,依此规律,第30天是2的29次方. ”生乙恍然大悟,立刻用计算器算了起来……突然,有一名学生叫了起来:“老师,不得了了,要1073741823元呢!”不一会儿,其他学生也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是啊,是啊,真要这么多呢!”“不请他了,不请他了,请不起. ”“我把公司给他还不够呢. ”……通过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乘方的意义,还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又如,在概率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得较紧密,如讲到掷骰子、摸奖、买彩票等此类事件时,学生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学生数学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数学不感兴趣,长期形成恶性循环.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数学老师,不妨多思考一下如何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气氛融洽、活跃. 对于后进生,教师还要多了解,多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