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算法素来具有“经济宪法”的美誉。新预算法完善了全口径预算、政府举债、预算公开等方面内容,同时也明确了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对支出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构建高效阳光的政府。笔者就新预算法下如何做好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探讨,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新预算法为预算体制从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提出了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适应新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单位作为绩效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其效益直接反映了支出总效益。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制订评价指标,可以更加明确资金使用目标、提高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以,如何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根据原来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对财政支出的效率、效益进行的考评,衡量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价需遵循以下3个原则:
一是合理规范的原则:即要求绩效评价遵循合理的程序,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程序执行。
二是指标相关的原则:即要求绩效评价指标、标准要与相关支出产出有紧密相关,能衡量资金使用效果。
三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即绩效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并经得起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再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1.绩效评价认识不足
多数预算单位负责人缺乏绩效评价概念,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绩效评价认识不清,轻视绩效评价。往往存在一种观念,绩效评价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与自己预算单位没有关系,财政的绩效发文到了预算单位往往被抛弃在一边,无人重视。到了需要绩效评价的时候,仅仅是应付评价而评价,缺乏主体及主动参与意识,缺少绩效评价氛围。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评价体系指标设定、考核与评估、结果反馈与运用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反,不科学、缺乏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不但不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反而增加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容易制造矛盾和摩擦。
3.评价结果缺乏运用
评价结果的公布不代表考评结束,而是考核结果运用的开始。绩效评价往往存在评价结束了,就无人再理会的现状。绩效评价缺乏评价结果运用。应将结果用到今后工作中去,一方面,可以向机关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反馈结果,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评价结果用来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绩效评价差的单位,追查相关原因和责任;对于绩效评价好的单位,可以用到干部晋升及考评奖励中去。
三、如何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1.合理选定评价项目
绩效评价,并不意味所有项目支出都有必要进行评价,需考虑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优先选择重点部门,重点项目,例如选择金额比较大的项目,选择民生、教育、卫生等社会公众关心的方面进行评价。
2.明确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目标可以是共性目标及个性目标。共性目标,例如:项目对本部门单位或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各项财政财务管理起促进作用,项目支出使用合规,效益较明显等目标。个性目标,例如:投入达到预期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需的资源目标;产出达到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完成数量目标、合格率质量目标、既定时效目标);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和效果目标。
3.科学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合理性和相关性,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一是投入类指标,围绕财政财务管理设计,包括:财政资金投入、单位投入、投入结构等;二是产出效益类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是影响与效果指标,包括:项目达标率、人才引进数、设施完善程度等;四是社会评价类指标,包括:项目单位及相关部门满意度、受到的表彰或批评、公众满意度等。
评价指标常用有:通用类,如资金到位率(实际拨款额/计划使用额×100%)、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额/实际拨款额×100%);公检法类,如案件破案率(破案数/立案数)、案件查处率、立案结案率;教育类,如教室改造率、人均科研经费、成果获奖数;文体类,如图书馆藏书量、藏量增量、借阅人数增加率;科技类,如投入产出率、项目成功率等。
4.强化绩效跟踪管理
绩效项目跟踪要求项目推进按照相关规范化要求进行,保证实施有效。一方面,项目实施主体需开展日常绩效跟踪管理,做好日常跟踪表登记,定期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如遇绩效预期偏差较大情况,要及时跟踪报告;另一方面,为使绩效达到预期,主管部门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掌握执行情况,做好绩效指导。财政部门应选择重点项目会同主管部门对序时绩效进行督查,跟踪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列支无关支出,是否专项核算,是否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等。
5.完善评价结果运用
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保证工作目标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绩效项目审核表编报及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制度完善、工作改进、管理提升中去,进一步加强资金链的监督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对绩效评价效果差的项目,要思考原因,倒查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找出根源,研究相关解决方案。对绩效评价好的项目,要继续做好相关资金保障,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新预算法的背景下,做好预算绩效评价需遵循相关规范性要求,科学合理设定评价目标和指标,加强項目跟踪管理,完善评价结果运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S].财预[2011]416号,2011-07-05.
[2]何美珍.行政单位如何做好绩效预算及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53-53.
作者简介:
张鹏(1985—),男,江苏南通人,学历:硕士,工作单位:南通市崇川区财政局。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新预算法为预算体制从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提出了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适应新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单位作为绩效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其效益直接反映了支出总效益。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制订评价指标,可以更加明确资金使用目标、提高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以,如何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根据原来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对财政支出的效率、效益进行的考评,衡量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价需遵循以下3个原则:
一是合理规范的原则:即要求绩效评价遵循合理的程序,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程序执行。
二是指标相关的原则:即要求绩效评价指标、标准要与相关支出产出有紧密相关,能衡量资金使用效果。
三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即绩效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并经得起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再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1.绩效评价认识不足
多数预算单位负责人缺乏绩效评价概念,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绩效评价认识不清,轻视绩效评价。往往存在一种观念,绩效评价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与自己预算单位没有关系,财政的绩效发文到了预算单位往往被抛弃在一边,无人重视。到了需要绩效评价的时候,仅仅是应付评价而评价,缺乏主体及主动参与意识,缺少绩效评价氛围。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评价体系指标设定、考核与评估、结果反馈与运用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反,不科学、缺乏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不但不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反而增加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容易制造矛盾和摩擦。
3.评价结果缺乏运用
评价结果的公布不代表考评结束,而是考核结果运用的开始。绩效评价往往存在评价结束了,就无人再理会的现状。绩效评价缺乏评价结果运用。应将结果用到今后工作中去,一方面,可以向机关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反馈结果,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评价结果用来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绩效评价差的单位,追查相关原因和责任;对于绩效评价好的单位,可以用到干部晋升及考评奖励中去。
三、如何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1.合理选定评价项目
绩效评价,并不意味所有项目支出都有必要进行评价,需考虑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优先选择重点部门,重点项目,例如选择金额比较大的项目,选择民生、教育、卫生等社会公众关心的方面进行评价。
2.明确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目标可以是共性目标及个性目标。共性目标,例如:项目对本部门单位或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各项财政财务管理起促进作用,项目支出使用合规,效益较明显等目标。个性目标,例如:投入达到预期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需的资源目标;产出达到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完成数量目标、合格率质量目标、既定时效目标);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和效果目标。
3.科学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合理性和相关性,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一是投入类指标,围绕财政财务管理设计,包括:财政资金投入、单位投入、投入结构等;二是产出效益类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等;三是影响与效果指标,包括:项目达标率、人才引进数、设施完善程度等;四是社会评价类指标,包括:项目单位及相关部门满意度、受到的表彰或批评、公众满意度等。
评价指标常用有:通用类,如资金到位率(实际拨款额/计划使用额×100%)、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额/实际拨款额×100%);公检法类,如案件破案率(破案数/立案数)、案件查处率、立案结案率;教育类,如教室改造率、人均科研经费、成果获奖数;文体类,如图书馆藏书量、藏量增量、借阅人数增加率;科技类,如投入产出率、项目成功率等。
4.强化绩效跟踪管理
绩效项目跟踪要求项目推进按照相关规范化要求进行,保证实施有效。一方面,项目实施主体需开展日常绩效跟踪管理,做好日常跟踪表登记,定期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如遇绩效预期偏差较大情况,要及时跟踪报告;另一方面,为使绩效达到预期,主管部门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掌握执行情况,做好绩效指导。财政部门应选择重点项目会同主管部门对序时绩效进行督查,跟踪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列支无关支出,是否专项核算,是否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等。
5.完善评价结果运用
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保证工作目标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绩效项目审核表编报及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制度完善、工作改进、管理提升中去,进一步加强资金链的监督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对绩效评价效果差的项目,要思考原因,倒查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找出根源,研究相关解决方案。对绩效评价好的项目,要继续做好相关资金保障,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新预算法的背景下,做好预算绩效评价需遵循相关规范性要求,科学合理设定评价目标和指标,加强項目跟踪管理,完善评价结果运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S].财预[2011]416号,2011-07-05.
[2]何美珍.行政单位如何做好绩效预算及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53-53.
作者简介:
张鹏(1985—),男,江苏南通人,学历:硕士,工作单位:南通市崇川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