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分别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常规西医治疗,将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消耗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5.00%,前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心绞痛治疗方面,丹参酮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
关键词:丹参酮;药理作用;临床疗效
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对于丹参酮来说,其药理作用显著,可以对血管、血小板聚集予以扩张、抑制,并且在改善微循环方面也发挥着明显的优势,凭借良好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心血管类疾病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水溶性物质之一,根据临床实验了解到,可以大大提高心绞痛治疗效果,且无副作用,是冠心病的首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分别为20:20,年龄均值为(45.48±3.29)岁,处于30岁~60岁年龄段之间。对照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分别为22:18,年龄均值为(45.29±3.59)岁,处于30岁~61岁年龄段之间。整理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1.2治疗方法
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如阿司匹林、调酯药、ACEI类降压药等,在心绞痛发作时,应加强口服硝酸甘油的应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为治疗组,其剂量在60mg左右,联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采用静脉滴注这一方式,1天1次即可,1个疗程的时间为14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将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消耗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在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方面,治疗后,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完全消失,心电图完全恢复,属于显效;如果心绞痛发作明显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大于50%,属于有效;如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以下,属于无效。前两项评价指标的总和×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经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5.00%,前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2.2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消耗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着密切的联系,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健康。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冠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趋势显著。在临床治疗方面,扩血管、降血脂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具备较多的方法,但是疗效难以保证。丹参酮,可以将冠脉血流量提升上来,对缺血区心肌侧支循环和局部供血予以改善,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出现,故在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于丹参酮来说,其抗菌、抗炎等效果突出,而且在心血管方面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化。基于临床视角,在冠心病、痛经、失眠等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面,丹参酮治疗效果确切,且具有无副作用这一特点,其临床推广使用价值较高。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丹参酮,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具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丹参酮,在冠心病伴心绞痛治療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稳步提升,且对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予以有效控制,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蔡丽萍;习志刚;杨红;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2]付辛芳;刘晓红;丹参酮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20年01期
[3]吴杲,何招兵,吴汉斌;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10期
关键词:丹参酮;药理作用;临床疗效
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对于丹参酮来说,其药理作用显著,可以对血管、血小板聚集予以扩张、抑制,并且在改善微循环方面也发挥着明显的优势,凭借良好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心血管类疾病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水溶性物质之一,根据临床实验了解到,可以大大提高心绞痛治疗效果,且无副作用,是冠心病的首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分别为20:20,年龄均值为(45.48±3.29)岁,处于30岁~60岁年龄段之间。对照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分别为22:18,年龄均值为(45.29±3.59)岁,处于30岁~61岁年龄段之间。整理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1.2治疗方法
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如阿司匹林、调酯药、ACEI类降压药等,在心绞痛发作时,应加强口服硝酸甘油的应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为治疗组,其剂量在60mg左右,联合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采用静脉滴注这一方式,1天1次即可,1个疗程的时间为14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将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消耗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在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方面,治疗后,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完全消失,心电图完全恢复,属于显效;如果心绞痛发作明显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大于50%,属于有效;如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以下,属于无效。前两项评价指标的总和×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经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5.00%,前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2.2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消耗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对比差异并不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着密切的联系,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健康。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冠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趋势显著。在临床治疗方面,扩血管、降血脂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具备较多的方法,但是疗效难以保证。丹参酮,可以将冠脉血流量提升上来,对缺血区心肌侧支循环和局部供血予以改善,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出现,故在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于丹参酮来说,其抗菌、抗炎等效果突出,而且在心血管方面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化。基于临床视角,在冠心病、痛经、失眠等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面,丹参酮治疗效果确切,且具有无副作用这一特点,其临床推广使用价值较高。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丹参酮,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具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丹参酮,在冠心病伴心绞痛治療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稳步提升,且对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予以有效控制,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蔡丽萍;习志刚;杨红;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2]付辛芳;刘晓红;丹参酮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20年01期
[3]吴杲,何招兵,吴汉斌;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