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受美学作为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强调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从接受美学视角对电影《唐人街探案3》及其 IP 系列进行文本分析 ,以接受美学理论所包含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和潜在读者三个概念为理论基础展开论述,认为其以故事世界的扩张激发受众期待视野,以跨类型的创作模式来召唤受众想象力,以潜在受众来拓宽受众范围,从而实现了票房上的大突破,《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票房的成功也为国内原创IP的发展指引了一条可鉴之路。
关键词:《唐人街探案3》;接受美学;票房;唐探系列
《唐人街探案3》是陈思诚导演继《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以及12集网络短剧《唐人街探案》以来,完善“唐探宇宙”的又一力作,截至2021年2月21日,下午16时24分,《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的总票房已经突破40亿,成为中国影史以来第五部突破40亿票房大关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快突破40亿票房的电影。《唐探3》于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上映前期的预售环节就打破了影史预售票房纪录,上映之后更是接连打破“中国影史首日人次纪录”、“中国影史悬疑片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首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悬疑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产片单日票房纪录”等多项票房纪录,这部因疫情积压了一年才得以上映的电影,其票房上的成功不言而喻,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受众积压已久的观影激情的释放。《唐探3》虽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以及《你好,李焕英》的票房逆袭,但是其在票房上的成功还是不可泯灭的。陈思诚导演以“唐探”系列3部电影狂揽票房80多亿,其在票房号召力上的成功得益于对于受众喜好的精准捕捉以及创作模式的不断探索。由此可见,对于以《唐探3》为代表的“唐探”系列作品的接受美学分析具备一定的學术价值,故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所包含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和潜在读者三个概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以故事世界的扩张激发受众期待视野
推理侦探类的IP艺术形象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一直是缺失的,陈思诚于2015年推出《唐人街探案》来弥补了这个缺失,这种国产IP侦探人物的推出,十足的唤起了受众的审美热情。但是陈思诚导演的野心不止在打造一个国产侦探IP,而是通过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来打造一个类似于“漫威宇宙”的国产“唐探宇宙”,所以他接连创作了2018年的《唐人街探案2》以及2020年的网剧《唐人街探案》。可以说,《唐人街探案3》的上映,建立起了一个更强大的“唐探宇宙”。
在尧斯的文学史建构中,“期待视野”甚至成为了衡量作品审美价值的准绳。[1]其主旨是指受众在未观看一部作品前,根据自身的审美期待和观看经验对于这部作品做出的预估效果或思维定向。但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受众的期待视野也会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观影频次的增加和世界电影的进化,也会使得受众的期待视野发生改变。而《唐探3》的票房成功,正式得益于“唐探系列”IP作品的早期铺垫。电影《唐人街探案》于2015年上映,滑稽搞笑的中年油腻大叔唐仁、思维缜密的翩翩少年秦风,这两个看似违和但实则吸睛的侦探形象闯入受众的视野,一时间收获了大量的“唐探粉”,在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当受众得知陈思诚要做“唐探系列”时,更是充满了期待,所以当《唐人街探案2》上映后,取得了33.98亿的票房佳绩。《唐人街探案2》票房的成功,也印证了受众对“唐探系列”的审美期待随着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而提高。尤其是《唐探2》中陈思诚想到了“Crimaster”世界侦探排行榜概念后,在空间维度上,越来越多的侦探闯入“唐探”这个故事世界,使其故事版图不断扩张。再加上网剧版《唐人街探案》的联动播出,“Q”的身份问题越来越成为受众心中的谜团,使得受众的审美期待达到了致高点。值得一提的是,网剧版《唐人街探案》的故事是和《唐人街探案2》的故事几乎同步进行的,虽然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唐仁和秦风”这对欢喜搭档,而是唐仁的徒弟林默,但是网剧中唐仁和秦风的出现,也在不断暗示受众,这是同一个故事世界。
所以,在电影《唐探3》上映之前,“唐探系列”作品,经过两部电影的上映和网剧的联动,已经让受众的审美期待达到了峰值,尤其是关于“Q”身份的揭秘,更是吊足了受众的胃口,再加上由于疫情原因,电影延期一年上映,观众的审美期待与日俱增,电影在预售阶段所创造的预售票房纪录,也足以证明受众的审美热情之高涨。这得益于“唐探系列”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更得益于陈思诚导演积极构建“唐探宇宙”,打造“唐探”IP品牌的决心。
二、以跨类型的创作模式召唤受众想象力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总的来说,接受美学的文本是一个意向性的客体,其中有大量的空白需要读者去填补。这个填补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本文本身的视野发生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新的审美经验产生的过程。接受现象中的文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客观化的实体,而是一个连接着读者和作者的召唤性的动态存在。[2]
“唐探系列”电影创作之初,陈思诚导演就以“喜剧”嫁接“悬疑”、“推理”来打造一种跨类型的影片,这种新的创作模式本身就会召唤观众想象力,尤其是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这种跨越类型的模式,会使近乎审美疲劳的受众眼前一亮。
“唐探”系列作品创制“悬疑、推理和喜剧相糅合”的次类型的初衷便是为了迎合受众的想象力,“悬疑、推理”是电影市场中最能制造留白、召唤受众参与思考的影视作品类型,而“喜剧”的融入看似会打破“悬疑”的氛围,但是只要运作得当,不仅不会破坏氛围,还可以提高票房的天花板。陈思诚团队通过“唐探系列”的探索,成功的将两个本来并不相生的类型嫁接在一块,以跨类型的模式来召唤受众的想象,出奇制胜。唐仁和秦风,两个侦探人物形象的设计,就代表着这两种类型的嫁接:唐仁负责喜剧,代表中国传统的易学思维;秦风负责推理,代表西方的逻辑思维。而“唐人街”这个国外的华人集中地成为了故事的发生地,使得类型的嫁接更加自然。“悬疑、推理”类型的作品,本来就是极其容易召唤受众参与到案件推理过程的创作类型,受众经历了“唐探系列”前两部电影的“曼谷夺金杀人案”、“纽约五行连环杀人案”,内心已经沉浸在“唐探世界”的逻辑和推理之中,再加上“Q”身份的扑朔迷离,已经置身于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次,《唐探3》的创作又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本格推理”的故乡——日本,案件设置为经典的“密室杀人案”,在创作模式上依旧延续了前两部作品中受众熟悉的元素,形成了“唐探系列”特有的叙事范式,也更加极致的调动了受众的思维参与。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会跟随角色去填补导演预留的空白,同时不同情境的受众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受众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弥补空白,这也是受众与导演的召唤性的动态存在。 所以说《唐探3》票房的成功,得益于陈思诚团队不断探索的跨类型的创作模式——“悬疑、 推理和喜剧的融合”,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言,也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三、以潜在受众拓宽受众范围
“潜在受众”源自伊瑟尔提出的“暗隐的读者”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有一部分暂时不是图书馆的受众群体,但是会凭借一些机会和条件进而成为图书馆的读者,这部分潜藏式存在的读者被称为“潜在读者”。[]
《唐探3》的忠实受众,是由“唐探系列”电影和网络剧所积攒的“唐探粉”,他们大多是“悬疑、推理”类影视作品的爱好者,亦或者是“唐探系列”作品角色扮演者的粉丝,这也是陈思诚团队经过5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唐探”IP品牌而建立的用户圈层。而《唐探3》票房的成功,不仅是由圈内用户买单,其实在《唐探2》上映时,陈思诚团队就为“唐探”品牌的“出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探3》上映前,制作方积极地运用“微博”、“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可以说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下电影可以更好更快地吸引潜在受众,一些受到“唐探系列”前几部作品口碑影响的受众,以及一些猎奇心理浓厚的受众,他们不见得是“唐探系列”的忠实粉丝,但是却在新媒体的感召之下成为电影《唐探3》的潜在受众。所以《唐探3》票房的成功,也得益于新媒体的快速推广以及“唐探系列”作品本身的神秘感和IP影响力。
四、总结
在以票房成就作为评价电影好坏标准的当下,受众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受众对电影的接受度成为电影创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一环,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意识,与观众的“期待视野”不断融合是当下电影创作中不容小觑的。陈思诚导演深谙受众审美趣味,以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唐探宇宙”的不断建设来吸引受众的审美热情,以类型的嫁接来抬高票房的天花板和商业的想象力,以IP的运营方式、跨媒介的产业共振树立电影品牌,虽然《唐探3》在推理逻辑和人物设定方面可待商榷,口碑遭遇滑铁卢,但是陈思诚导演建构“唐探宇宙”的魄力,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原创影视IP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國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65.
[2]孙景杰,孙伟杰.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国产电视剧《都挺好》[J].视听,2020(08):56.
关键词:《唐人街探案3》;接受美学;票房;唐探系列
《唐人街探案3》是陈思诚导演继《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以及12集网络短剧《唐人街探案》以来,完善“唐探宇宙”的又一力作,截至2021年2月21日,下午16时24分,《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的总票房已经突破40亿,成为中国影史以来第五部突破40亿票房大关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快突破40亿票房的电影。《唐探3》于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上映前期的预售环节就打破了影史预售票房纪录,上映之后更是接连打破“中国影史首日人次纪录”、“中国影史悬疑片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首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悬疑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产片单日票房纪录”等多项票房纪录,这部因疫情积压了一年才得以上映的电影,其票房上的成功不言而喻,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受众积压已久的观影激情的释放。《唐探3》虽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以及《你好,李焕英》的票房逆袭,但是其在票房上的成功还是不可泯灭的。陈思诚导演以“唐探”系列3部电影狂揽票房80多亿,其在票房号召力上的成功得益于对于受众喜好的精准捕捉以及创作模式的不断探索。由此可见,对于以《唐探3》为代表的“唐探”系列作品的接受美学分析具备一定的學术价值,故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所包含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和潜在读者三个概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以故事世界的扩张激发受众期待视野
推理侦探类的IP艺术形象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一直是缺失的,陈思诚于2015年推出《唐人街探案》来弥补了这个缺失,这种国产IP侦探人物的推出,十足的唤起了受众的审美热情。但是陈思诚导演的野心不止在打造一个国产侦探IP,而是通过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来打造一个类似于“漫威宇宙”的国产“唐探宇宙”,所以他接连创作了2018年的《唐人街探案2》以及2020年的网剧《唐人街探案》。可以说,《唐人街探案3》的上映,建立起了一个更强大的“唐探宇宙”。
在尧斯的文学史建构中,“期待视野”甚至成为了衡量作品审美价值的准绳。[1]其主旨是指受众在未观看一部作品前,根据自身的审美期待和观看经验对于这部作品做出的预估效果或思维定向。但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受众的期待视野也会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观影频次的增加和世界电影的进化,也会使得受众的期待视野发生改变。而《唐探3》的票房成功,正式得益于“唐探系列”IP作品的早期铺垫。电影《唐人街探案》于2015年上映,滑稽搞笑的中年油腻大叔唐仁、思维缜密的翩翩少年秦风,这两个看似违和但实则吸睛的侦探形象闯入受众的视野,一时间收获了大量的“唐探粉”,在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当受众得知陈思诚要做“唐探系列”时,更是充满了期待,所以当《唐人街探案2》上映后,取得了33.98亿的票房佳绩。《唐人街探案2》票房的成功,也印证了受众对“唐探系列”的审美期待随着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而提高。尤其是《唐探2》中陈思诚想到了“Crimaster”世界侦探排行榜概念后,在空间维度上,越来越多的侦探闯入“唐探”这个故事世界,使其故事版图不断扩张。再加上网剧版《唐人街探案》的联动播出,“Q”的身份问题越来越成为受众心中的谜团,使得受众的审美期待达到了致高点。值得一提的是,网剧版《唐人街探案》的故事是和《唐人街探案2》的故事几乎同步进行的,虽然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唐仁和秦风”这对欢喜搭档,而是唐仁的徒弟林默,但是网剧中唐仁和秦风的出现,也在不断暗示受众,这是同一个故事世界。
所以,在电影《唐探3》上映之前,“唐探系列”作品,经过两部电影的上映和网剧的联动,已经让受众的审美期待达到了峰值,尤其是关于“Q”身份的揭秘,更是吊足了受众的胃口,再加上由于疫情原因,电影延期一年上映,观众的审美期待与日俱增,电影在预售阶段所创造的预售票房纪录,也足以证明受众的审美热情之高涨。这得益于“唐探系列”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更得益于陈思诚导演积极构建“唐探宇宙”,打造“唐探”IP品牌的决心。
二、以跨类型的创作模式召唤受众想象力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总的来说,接受美学的文本是一个意向性的客体,其中有大量的空白需要读者去填补。这个填补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本文本身的视野发生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新的审美经验产生的过程。接受现象中的文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客观化的实体,而是一个连接着读者和作者的召唤性的动态存在。[2]
“唐探系列”电影创作之初,陈思诚导演就以“喜剧”嫁接“悬疑”、“推理”来打造一种跨类型的影片,这种新的创作模式本身就会召唤观众想象力,尤其是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这种跨越类型的模式,会使近乎审美疲劳的受众眼前一亮。
“唐探”系列作品创制“悬疑、推理和喜剧相糅合”的次类型的初衷便是为了迎合受众的想象力,“悬疑、推理”是电影市场中最能制造留白、召唤受众参与思考的影视作品类型,而“喜剧”的融入看似会打破“悬疑”的氛围,但是只要运作得当,不仅不会破坏氛围,还可以提高票房的天花板。陈思诚团队通过“唐探系列”的探索,成功的将两个本来并不相生的类型嫁接在一块,以跨类型的模式来召唤受众的想象,出奇制胜。唐仁和秦风,两个侦探人物形象的设计,就代表着这两种类型的嫁接:唐仁负责喜剧,代表中国传统的易学思维;秦风负责推理,代表西方的逻辑思维。而“唐人街”这个国外的华人集中地成为了故事的发生地,使得类型的嫁接更加自然。“悬疑、推理”类型的作品,本来就是极其容易召唤受众参与到案件推理过程的创作类型,受众经历了“唐探系列”前两部电影的“曼谷夺金杀人案”、“纽约五行连环杀人案”,内心已经沉浸在“唐探世界”的逻辑和推理之中,再加上“Q”身份的扑朔迷离,已经置身于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次,《唐探3》的创作又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本格推理”的故乡——日本,案件设置为经典的“密室杀人案”,在创作模式上依旧延续了前两部作品中受众熟悉的元素,形成了“唐探系列”特有的叙事范式,也更加极致的调动了受众的思维参与。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会跟随角色去填补导演预留的空白,同时不同情境的受众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受众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弥补空白,这也是受众与导演的召唤性的动态存在。 所以说《唐探3》票房的成功,得益于陈思诚团队不断探索的跨类型的创作模式——“悬疑、 推理和喜剧的融合”,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言,也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三、以潜在受众拓宽受众范围
“潜在受众”源自伊瑟尔提出的“暗隐的读者”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有一部分暂时不是图书馆的受众群体,但是会凭借一些机会和条件进而成为图书馆的读者,这部分潜藏式存在的读者被称为“潜在读者”。[]
《唐探3》的忠实受众,是由“唐探系列”电影和网络剧所积攒的“唐探粉”,他们大多是“悬疑、推理”类影视作品的爱好者,亦或者是“唐探系列”作品角色扮演者的粉丝,这也是陈思诚团队经过5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唐探”IP品牌而建立的用户圈层。而《唐探3》票房的成功,不仅是由圈内用户买单,其实在《唐探2》上映时,陈思诚团队就为“唐探”品牌的“出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探3》上映前,制作方积极地运用“微博”、“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可以说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下电影可以更好更快地吸引潜在受众,一些受到“唐探系列”前几部作品口碑影响的受众,以及一些猎奇心理浓厚的受众,他们不见得是“唐探系列”的忠实粉丝,但是却在新媒体的感召之下成为电影《唐探3》的潜在受众。所以《唐探3》票房的成功,也得益于新媒体的快速推广以及“唐探系列”作品本身的神秘感和IP影响力。
四、总结
在以票房成就作为评价电影好坏标准的当下,受众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受众对电影的接受度成为电影创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一环,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意识,与观众的“期待视野”不断融合是当下电影创作中不容小觑的。陈思诚导演深谙受众审美趣味,以故事世界的不断扩张、“唐探宇宙”的不断建设来吸引受众的审美热情,以类型的嫁接来抬高票房的天花板和商业的想象力,以IP的运营方式、跨媒介的产业共振树立电影品牌,虽然《唐探3》在推理逻辑和人物设定方面可待商榷,口碑遭遇滑铁卢,但是陈思诚导演建构“唐探宇宙”的魄力,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原创影视IP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國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65.
[2]孙景杰,孙伟杰.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国产电视剧《都挺好》[J].视听,202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