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坚盾的“神话”创造者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充满青春朝气的集体,16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组建6年,用9项国家和军队级重点科研大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这是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从白手起家,到硕果满枝;从国内首创,到世界领先,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果说进攻武器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第八研究室,作为我军防护工程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全力科研攻关,勇闯技术禁区,连续5次被评为科研先进单位,2010年荣立集体二等功,用忠诚和热血为祖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盾牌。
  
  把炮场搬进室内
  
  某实验室内,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某型反坦克炮击中侵彻混凝土试验模型,激光狭缝式高速摄影机对导弹的攻击速度、飞行姿态进行了快速跟踪和拍摄,并当场测量出所需的效应试验数据。这个“神话”的创造者就是第八研究室群体,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几个少数拥有系列成套防护工程试验研究装备的国家。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常规武器命中精度、毁伤威力不断提高,给武器破坏、工程防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护工程研究也由核武器与常规武器防护并重转向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常规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研究。
  2004年8月,第八研究室在全军编制精简的情况下诞生,这项艰巨的任务也就落在了他们身上。没有办公地点,人员也都是从各单位抽调来的。“杂牌军”能否担当重任,一时成为许多人的担心。“组建虽晚,起点更高,我们有能力创建世界一流的抗常规武器实验室。”主任刘瑞朝的履职新说让人热血沸腾。为了撰写论证报告,研究员张守保连续14天没有上床睡觉,累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下。2007年4月,连续2次延长退休时间的张守保接到退休命令,办完手续的第二天又出现在实验室,当起了不要报酬的“专家打工仔”。突破难关,首要的是解决试验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只有几个少数西方国家拥有,他们对此严密封锁,国内几乎找不到任何资料。年轻的“八室人”不信这个邪,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合力攻关,成功地研制出亚洲第一的某高应变材料性质试验设备和亚洲第一台破片与冲击波发生器,使我国正常规武器试验研究手段实现了质的飞跃。
  刘瑞朝自豪地说:有了这套设备,我们不仅把炮场搬进了室内,还可以模拟航弹、导弹、炮弹等具有金属外壳的弹药爆炸所产生的破片毁伤效应,进行重复性爆炸试验。以前一次试验需要数十万元,现在仅需几千元,就可以打一场真枪实弹的“炮火战”。面对风光的“开门红”,年轻的“八室人”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感觉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武器实现精确打击已成为现实,提高打击威力,对目标实行一招式摧毁,成为武器研制部门最为关心的头等问题。然而,他们的对手就是防护工程。
  “能否与武器研制部门合作,主动了解他们的科研需求,把防护工程中传统的优势专业——武器效应研究,应用到武器研制中,以达到提高武器毁伤威力的目的。”在许多人眼里,第八研究室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的突发奇想与武器研制部门一拍即合。让对手了解自己,可以提高武器打击的精确度和威力;自己了解对手,可以增强防护工程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放的科研思维,打破了防护工程多年的自我封闭研究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取所需。
  2006年初,他们大胆地承担了“地地导弹反跑道战斗部爆炸效应研究和反馈设计”,这是为我军反跑道武器研制、毁伤效能评估和火力运用提供科学依据而开展的重要课题。没想到一举获得成功,不仅首次建立了弹体侵彻机场跑道的一整套工程实用计算方法,解决了多参数、宽范围、高精度侵彻效应工程计算的难题,还为深入研究影响跑道破坏效应的主要原因,提出的考虑深炸、装药量、面层厚度等因素的爆炸破坏面积工程评估方法,满足了型号研制需求,提高了战斗部研制的科学性,缩短了武器战斗部研制周期,为我国反跑道导弹研制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
  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应。一时间,导弹部队、航天系统,寻求合作的单位蜂拥而至,昔日的“杂牌军”,靠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和前瞻的科研技术,成了我军防护工程研究领域的领军团队。
  
  团结打造事业航母
  
  周朝阳被任命为项目组长时,只有25岁。在宣布任命的大会上,他半天没反应过来。尽管室领导和他谈过心鼓过劲,但对于刚刚步出校门的“学生兵”来说,还是感到底气不足。
  面对周朝阳一脸的茫然,几位稍微年长的同事对他说,你尽管放心大胆的做,在你背后是一个和谐互助的团队,我们都是你的“智囊团”。“协作意识强,团结氛围浓,是第八研究室组建几年内获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说起自己的部属,一向很少表扬人的研究所政委邹新荣,一脸欣喜。文人相轻,曾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社会难题。但是,搞总体科研,不能单枪匹马,必须人人相重,互相支持。在第八研究室,知识分子的谦虚和谨慎,战友之间的坦率和真诚,把一个科研团队打造成了一艘“和谐之舟”、“事业航母”。
  副研究员张磊,刚分到所里不久,就承担了《常规武器毁伤效应数据库》的编程任务。由于他在学校攻读的是材料和结构专业,对常规武器专业数据库的整理信心不足。主任刘瑞朝把自己积累的所有资料送到他的案头,同事们也是利用各种机会帮助找资料,编程序。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张磊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数据库第一版在年底面世;《混凝土层裂研究》论文在美国《实验力学》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张磊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个包含“团结结晶”的数据库,它几乎把国内外常规武器毁伤效应的数据全部汇集在了一起。轻轻一点,一目了然,为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据了解,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保证在50年内不过时。现在张磊不仅是技术骨干,还担任着4个项目组的组长,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他感慨地说,在八室,不是单打独斗搞科研,而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力量在支撑着你。“我们室刚组建时人员少,而且都是半路组合,如果缺乏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再有思路也干不成事业。”这是研究室主任刘瑞朝感触最深的体会。
  在研究室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对刚刚担任科研任务的新同志,不仅要传方法、指路径、理思想,还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题,为他们提供外协信息和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手把手地带他们上路;对科研遇到挫折甚至失败的同志,不简单批评指责,而是关心引导,给他们温暖和力量。这也是研究室筹建时留下的宝贵财富。协作精神成了研究室事业成功的灵魂,团结奋进的动力。7年来,八室有5人在全国18个学术团队中任职,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拥有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 型专利6项。
  周朝阳悄悄告诉记者,有着团队的智慧和支持,他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准备再参加几个项目,让和谐之音迸发出更强的工作干劲。
  
  排弹就是一种奉献
  
  一项伟大的事业,承载的不仅是辉煌与灿烂,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耕耘与奉献。从研究室组建的那天起,所有的“八室人”投入的是全部身心,留下的是无私奉献。
  那是一次危险的试验。试验人员按要求把子母弹埋入直径为20厘米、深1米多的弹孔后,迅速撤离到200米以外的安全区进行引爆。技术人员按照预定方案按下起爆器,子弹没有爆炸。最初以为起爆器线路出了问题,结果线路正常。有人怀疑起爆器充电不足,试验人员对起爆器进行再充电,起爆依然不成功。五次起爆五次失败,他们明白遇上了最忌讳,也是最危险的哑弹。这枚哑弹装药量大,破坏威力重,相当于4公斤TNT炸药。如不及时排除,一但发生突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副研究员李林要求孤身排险。第一次,现场指挥部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他正患重感冒身体虚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刚刚接到大学同学因排哑弹在一天前不幸牺牲的电报。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现场仍找不到合适人选,在李林的再三请求下,指挥部勉强同意。由于洞口较小,子弹埋的较深,李林只能用钢筋头打造的小铲一点点往外取土。40分钟后,终于挖出了埋在地洞深处的哑弹。他小心翼翼地用铁丝打开弹勾的后盖,取出雷管和炸药,一切处理安全后,他才深深出了一口气。
  目睹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数十位地方专家感慨地说,以前只在电影上看到过战斗英雄孤身排险的镜头,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没想到部队的科研人员这么勇敢。“由于是试验研究,他们要比常人承担更多的危险和牺牲。但每次面对险情,都是争先向前,在他们心里,责任和使命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言语间,所长沈俊十分动容。
  2010年10月,在一次侵爆弹下射试验中,弹体打入混凝土靶标一米多深后没有爆炸。现场一时紧张起来,因为在弹体侵入混凝土的过程中,炸碎溅起的石块已把弹道填满,排爆的前提要把弹体身上的东西清理干净。然而,弹体本身就会随时爆炸,清理过程中稍有震动,危险更大。千钧一发之际,火炮技师孙晓辉主动请缨,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要求排出这颗定时炸弹。30分钟的排爆过程,人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泰然自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清障、安放射流弹、引爆。
  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这位多次走过鬼门关的四期士官,他也是八室唯一的一名战士技术员,研究室的同事都形象的把他比喻成“国宝”,主任刘瑞朝更是坦言,研究室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孙晓辉。
  每次他都憨憨一笑,笑声中留给人的是感动,是崇敬,更是入室科研人对国防科研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其他文献
编者按:基层连队就像一个大舞台,各专业的官兵共同演绎这台戏。驾驶、射击或操枪弄炮等重要专业的战士是戏曲中的“主角”,但像基层理发员、卫生员、饲养员等基层连队的“八大员”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近日,本文作者走进南京军区某师“八大员”的“内心世界”,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看他们的“精彩镜头”,讲述他们的“闪亮片段”,体验他们生
期刊
当记者踏上湛江这片“军港之城”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是椰风海韵的气息,二十多摄氏度的气温也显得柔和。但在这里还驻扎着一支陆地能攻坚、海上能克难、空中能跳伞的“三栖作战”神勇部队——海军陆战队。记者带着对这支钢铁部队的无限崇敬之情走进了新兵教导大队,来看看未来的陆战队员们是怎样迈出自己军旅第一步的。    没有网络的日子照样过    这批新兵大多是90后,我这个85后的小女生在他们这群大小伙子中间就成了
期刊
冰天雪地练兵热    连日来,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连降大雪,平均积雪达60厘米,新疆阿勒泰军分区抓住这一练兵的有利时机,将部队成建制拉到茫茫雪海,组织官兵进行高寒环境下的吃、打、走、住、藏、联等课目训练,全面提升部队应急作战能力。  (孟华昌)    士官手绘封载入吉尼斯纪录之最    近日,厦门警备区某部士官刘奎宁收到了来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喜讯。他耗时近8个月在特制信封上手绘的5000只形态
期刊
内长山列岛在祖国的版图上称为庙岛群岛。它由32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岛礁组成,纵横交错地分布在渤海海峡的万顷波涛之中,像系在渤海湾脖子上的一串项链,历来被称为“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战略位置十分突出。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津,1937年日军大沽北塘登陆作战等,历史上外强侵入中国,曾先后七次路经长山列岛,闯入渤海,进犯京津。上世纪50年代起,部队开始分散驻守在渤海深处的多
期刊
从泰沂山脉的峰巅哨所到渤海之滨的海防阵地,路程究竟有多长?  面对这个问题,人们都会做出这样的回答:“问孙磊去,他心中最有数。”  孙磊笑笑,不置可否。其实,对于这个距离,孙磊博士心中真的不是太清楚。尽管,他从繁华的大都市自愿申请来到山区的第88医院,迄今已有15年的时间;尽管,在这漫长的15年里,他曾无数次用脚丈量过这段距离,用心灵行走过这段路程。他的一颗心,完全被这些高山哨所的战士,海防阵地的
期刊
每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连队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新兵连的新人。当年轻的面孔、好奇的目光遭遇连队的纪律严明和整齐划一时,会发生什么呢?网迷、90后、独生子……新兵们被贴上各种标签,以展示他们的与众不同,但紧张严肃、张弛有度的军营生活从一进入新兵连就打上了步调一致的烙印。  新兵连作为部队的一个临时编制,担负着新兵应征入伍后,集中一起生活和训练以使应征入伍青年适应民转兵过程的角色,了解部队正常的一日生活
期刊
“东风-5号”是我国第一个洲际弹道导弹型号,它的研制和试验成功对提高我国的战略力量和战略地位有决定性影响。  根据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8年4弹”规划,“东风-5号”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预先研究,1966年5月,开始洲际导弹总体方案的设计论证。1970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东风-5号”的工作便提上了日程,开始型号研制。1969年,由于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苏联
期刊
他有着坚定的信仰,无论是艰苦的环境,还是繁重的工作,抑或飘渺的未来,都不能让他停下脚步。他凭借这种山类拔萃的工作生活心态,而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胜利者。    他的话多,极多。  曾经,他拉住一位将军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劲儿介绍导航台上的情况,硬是把陪同的站长、政委“晾”到了一边儿;他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团,不要机关“笔杆子”代劳,自己闷头写了十几页的文字材料,在演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总是不
期刊
嵊泗列岛,地处杭州湾口交汇处,与“东方明珠”、“西子湖畔”、“活力之甬”毗邻,被现代文明大城市上海、杭州、宁波拥入怀中。然而,一湾海水却将原本近在咫尺的繁华都市,孤立成座座岛礁,驻守在岛礁上的73231部队官兵,饱受“佳偶难觅”“就业困难”“求知受阻”等困扰。近日,笔者走近岛礁官兵的情感世界,当他们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和艰苦时,却用赤胆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只因他们有自己的解释……    上
期刊
四位至亲先后离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自己患重症一度全身瘫痪。后勤指挥学院学员九队队长石楚杰坚强面对人生,以一颗饱受大痛之心为学员奉献片片真情。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诗人泰戈尔的这一名句被后勤指挥学院学员九队队长石楚杰工整地写在笔记本扉页上。只不过,“歌”字被他改成了“爱”字。  学员们都说,这是石队长用心写就的诗行:他是一棵大树,饱受人生之痛仍然坚强屹立,洒下一片绿阴,捧献真爱之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