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制陶人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靠这挣钱是梆子架,靠不住。”洛南县王山沟制陶匠人郝闷长说,做了一辈子陶器,如今真还舍不得丢掉这个行当。
  洛南县景村镇王山沟村,至今还留有两口窑,郝闷长是本村人,自18岁开始跟着父辈学习制陶,已经三十个年头。
  郝闷长告诉记者,每天能做10个盆子,每个盆子能卖七八元,现在多是外地人上门收购,本地人买的并不多。以前生意還好,瓦罐、陶盆、砂锅等都能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搪瓷、玻璃、不锈钢等器具慢慢将陶瓷代替。如今大都做的是陶盆,用作孝子盆。
  制陶的程序并不复杂,经和泥、盘泥、卧泥,然后开始制作,晾晒到烧制。制作时将泥放在轮盘上,用脚转动轮盘,双手仔细变化手势,泥在郝闷长的手中不断地变化各种形态。
  “大小制作300个盆子就能烧一窑,每次需要烧24个小时。”郝闷长说,儿子今年25岁,女儿28岁,都出去打工去了,平时老两口在家种种庄稼,再照看孙子,日子到也过的清闲。娃们不愿意学这个手艺,嫌不挣钱还辛苦。
  77岁的杨存华也是老制陶人,干了一辈子制陶。“1956年开始,手工业联社组织王山沟陶瓷业合作社。”说起这些,杨存华眼睛里闪烁着荣耀,“那时候十几个人在这里干活,最多的时候8个轮盘同时工作。方圆几百公里的人都在这里订货,最远有专门从河南过来收购的。”
  同村的乡亲基本上都出外打工盖上楼房,郝闷长也曾出去打过一段时间工。“那几年为了盖房子出去跑过一段时间,后来还是舍不得扔掉这个手艺,加上年龄大了,就回来继续干老本行。”郝闷长说,“现在这‘加工厂’是租大队的房子,每年200元租金,修补是自己贴钱。”
  郝闷长老婆过来叫他回去吃饭,记者问为什么不给把饭送过来,他老婆说:“他给谁干了赢人(光荣)的事情了,一天能挣多钱,还给把饭送来!”
  郝闷长嘴上答应就来了,还是继续爬上轮盘。“把这个做完再回去。”他说。
  轮盘在郝闷长手下继续转动起来。
其他文献
对一些人来说,仰卧起坐和其他的腹肌锻炼是临睡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他们不想做的最后一件事。究其原因是有人认为这些动作很难。我们总是避开做那些看起来费力的动作,但随着
人体体表和体内分布的共生微生物有80%生活在消化道内,其种类超过1000种,重量可达2公斤,细胞总数超过1014个,约为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3倍。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和
阆中名人落下闳编制的历法典籍《太初历》,首次将每年的正月定为岁首,从而确定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自此才有了沿袭数千年的中国年——春节,阆中自然便成为了中国春节
波瓦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前往稻城亚丁的途中,海拔4513米,其顶峰常年雾霭蒙蒙,似如仙境。波瓦山藏语意为“英雄、勇敢的山”。当地的藏民被称为色拉人,意即“勇敢、刚直不阿的人”。据传说,每当当地的色拉人遭受来自外来的袭扰时,所有村寨的人就会退守进波瓦山中,依靠险峻的山势抗击外侵,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不畏强敌、保护家园的英雄好汉。  春天,波瓦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秋天,火红的枫叶将波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