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于漪是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言人,是杰出的语文教育家,是一部活的“语文教育学”。研究于漪,学习于漪教育思想,做于漪式的老师,有助于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有助于促进新教师成长,有助于培养具有“语文人格”的莘莘学子。
  关键词于漪 教育思想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代名师,于漪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和课改的先锋。她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具有深刻而独特的教育理论,是一部活的“语文教育学”。在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于漪,做于漪式的老师,不仅有助于促进新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具有求真、向善“语文人格”的莘莘学子。通读于漪的教育理论,我将她的教育思想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教文育人”
  “教文育人”是贯穿于漪教育思想的一条红线,这里的“文”即指课文或书本知识。早在1978年,于漪便提出了这一理念。教育到底是培养人,语文老师教学生“文”,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但“教文”的目的在于“育人”, 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教文”是为“育人”这一目标服务的。语文教育只见“文”不见“人”,充其量只是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很难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道德的教员。在于漪的教育思想里,人字永远是大写的,她认为教育就是要引导人的精神走向高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知识、技能则是帮助精神攀升的阶梯。
  于漪的育人教育就是育心和育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育人观要求语文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做人”意识,不局限于对知识的传授,既要见“课文”,又要见“学生”,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于漪的课充分体现了“文道统一”的精神,她把“知识”和“做人”结合起来,将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也正因为如此,于漪的课堂极富激情和感染力,张志公说:“于漪上课就像着了魔。”在教育流派中,于漪也被视为情感派的代表。
  2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师生观
  于漪的育人观决定她的师生观。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问题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教育界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地位基本上有了共识,那就是师生“双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弄清这个问题离不开“于漪们”的探索。早在1981年于漪在《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就明确阐述了她的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能思善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待填充的“容器”;(2)教师要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移到从学出发,以学定教,做到目中有人;(3)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而发挥作用的,教师要做到和孩子“对准音调”。
  于漪的观点继承了叶圣陶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即“以学定教”和“对准音调”。于漪尤其强调“对准音调”,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的。所谓“对准音调”其实便是要和学生发生心灵的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理解孩子,要发现学生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学生有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想法来框定,而应该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想,增加理解,少下“禁制令”和“阻挡栏”。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进而走进学生,就要站到学生世界之中用心去眼看耳听,摸准他们的脉搏。并且学生的“音调”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老师“识音”和“对音”的工作也不是静止的,而要有连贯性。教师的“对准音调”在和学生产生共鸣的同时,也易于放纵学生,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记对准音调的目的不是为了讨好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3 “德、才、识、能”俱全的语文素质论
  于漪说:“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那么于漪想做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呢?在一次采访中,于漪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师,做老师的标准是“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这里主要强调,即智和行,作为老师要德才兼备。于漪一再强调,做一个合格教师,必学在德、才、识、能方面自觉锻造。这里于漪尤其强调人格,她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时刻以教师人格为使命,于漪老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甘心情愿当人们瞧不起的“孩子王”。
  我们学习于漪,是为了应用于我们自身的实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会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关于于漪的教育思想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思,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于漪.于漪实际教育论丛[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4]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考查,从中借鉴其优点,以期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向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美国 研究型大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7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借鉴其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1 美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是现代数学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思维的基本策略是: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终身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应用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应用思想及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更适合成人教育培训的教学方式,但我国教育现状存在诸多瓶颈,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亟待提高,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案例资源不足,质量欠缺,学校对案例教学的投入有限,现有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待改进等。通过分析成功的案例教学模式所需的条件,我国应在建立压力与激励共存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实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要加大对案例教学的总体投入,改革现有教师评
期刊
摘要针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下水动力学》省级精品课程,探讨了本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等问题,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 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我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课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项必然举措,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关系到教学改革的实现。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紧扣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改革。文章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例,构建 “2·4·4”课程考核模式,通过模式的实践,阐述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考核方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是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思维的真正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制度下,做好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政治 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旨在培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当前高中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地理教师尤为突出。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网络资源为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成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对新课改挑战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到2009年底已经有23个省区陆续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然而高考制度改革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如何着手从生物课堂教学中心任务出发,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及实验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丰富和完善生物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生物教师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以实验为基础, 作为学科特征或教学观, 是针对整个生物教学而言。也就是说, 应将以实验为基础贯穿于生物教学的
期刊
摘要解决学生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探索,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就业 推进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简称中专,是我国教育体系中
期刊
摘要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每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少任教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似乎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