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型课程下对中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常常感到困惑。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在校中学生进行整合性法制教育,将现行各类学科教学进行全面开发,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大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在法治渗透过程中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相融的统一体之中。
  关键词: 学科整合 渗透研究 法制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因好奇,不免盲从、盲动。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那么,如何引导和规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提供给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方式、方法;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并自觉遵守;如何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等问题?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为师者应该思考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精神、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纵然渗透渠道有许多,但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法制教育中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和培养思想品格的主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教学进行全面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的培养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的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渗透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讲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时,可以通过“厦门特大走私案”、“陈希同贪污渎职案”、“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体验、提高。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有耳闻,或有知熟,因而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在心理上,案例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有强烈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法制教育。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法律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缺乏生动形象,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最好采用案例式教学。如在教学“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内容时,通过曾胜、苏苗两人从偷鸡摸狗到绑架勒索落入法网的案例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还可用趣味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如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内容时,采用猜谜语“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的方法导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利用课程优势渗透法制教育。中学里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语文课等课程,这是很好的法律教育资源,我们应充分整合利用起来。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审判鲁提辖”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在学生心目中牢固地树立起来,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法律知识,知道人人都应该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我们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要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唐东楚.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艺工.苏格拉底与案例教学法[OL].2002-10-30.
其他文献
“幽默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特点,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化抽象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寓教于乐、教书育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大部分初中学生都认为生物是一门副科,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中考不考的科目上。再加上有些生物教师课堂过于严肃或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对生物丧失兴趣。这就对初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如何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力求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
摘 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探析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为人才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
摘 要: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尚未完善成熟,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引导,不断健全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出一批高效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干部 制度 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得力助手,是未来社会后备干部人才的基础。高职院校生源质
摘 要: 案例教学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使得理论结合实际,增进课堂交流互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信心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市场营销 应用研究  笔者使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市场营销》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磨炼,学生不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盐酸坦洛新(Tamsulosin Hydrochloride,TH)是一种前列腺高选择性的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其可以超选择地阻断膀胱颈、前列腺体及被膜平滑肌α1受体,降低平滑肌张力,减少下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