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家电和房地产,此后由于缺少主导产业,中国经济进入需求不足发展变慢的状态,但这种情况到2002年伴随着住宅、汽车、城市基础产业的兴起而发生变化。汽车作为龙头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它的兴起拉动了钢铁、建材等中间投资品的增长,然后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运输等上游行业。汽车业的迅猛增长,是新一轮产业增长的主动力之一。2003年汽车产量达到44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增长了80%,可以说,2003年我国的汽车业达到了“井喷式”发展。到2004年汽车产量增幅有所下降,到10月份增幅在18%左右,其中轿车产量增幅仍达到25%左右。由此看来,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急风暴雨般的,而且其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还将持续以汽车为主导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确实耐人寻味,我们要发展汽车行业就必须先正视这些问题。
  一、我国发展汽车工业要正视的问题
  1、国内市场容量分析:
  首先,从能源消耗上看,近几年来汽车燃油消耗在我国石油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有30%被汽车消耗,而今后汽车消耗原油量的比例将升至50%。汽车燃油消耗量增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消费和保有量的大幅攀升;二是由于我国汽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单车燃油消耗明显高于国外,目前生产的汽车平均耗油量大约比国外汽车高20%~30%。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计算:一辆自身重量为1吨的轿车,一般状态下行驶100公里消耗的油量为8?郾9升,我国汽车产量增长的速度在20%至30%,我们若以2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可达1444万辆;到2020年则达到8943万辆。若都以轿车计算耗油量,到2020年我国汽车每行驶100公里,耗油量为79吨。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在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全国原油净进口为9735万吨。2004年全年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超过了40%,而且近年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多,预计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如此大的依存度会使我国经济易受国际形势影响,原油价格的大副波动会波及我国经济的稳定。
  其次,从空间容量上看,现在城市里的道路和存车容量已近饱和,堵车现象严重,存车地方有限。有人称中国汽车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原因是全世界平均每七八个人拥有一辆汽车,而中国则是50个人才拥有一辆。我认为,这种想法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若真达到七八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的话,道路要拓宽多少倍,而停车场又何处去建。面临我们有限的土地和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弱点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行业要较好地发展就必须有其自身的竞争力,而我国汽车行业就缺乏这一点。研发力量不足、研发水平不高始终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核心竟争力提高的关键所在。时至今日,面对入世后外资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所垄断,国内最好的合资企业也只是掌握了吸收消化研发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仅能够对引进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而不具备独立开发新产品的基础研发能力。长此以往,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逐渐因循巴西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基地。这将违背我们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初衷。
  其次,当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赢利前景,吸引众多的投资拥向汽车工业。原有生产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产能产量快速增长;新投产企业也纷纷上马,力图分享汽车行业的巨大利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全国汽车生产能力已达到550万辆以上,轿车生产能力已达到250万辆以上,已经大大高于市场容量。从目前投资势头看,未来几年生产能力还将大幅上升。一旦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减缓,相当产能将被闲置,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再次,汽车市场秩序也是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汽车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过度。自2003年以来,汽车市场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大量新车型投放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半年已上市十几种新车型,全年有40个左右新车型投放市场。为争夺有限市场,生产企业纷纷降低产品价格,最大降幅达到30%以上。这与当初家电大战前期的情景十分相似,继续演变下去,极有可能重现家电大战的结果:企业利益严重受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汽车消费信贷隐藏危机。目前私家车用户中,有近1/3是贷款购车。截至2004年底,我国汽车信贷余额已达1600亿元,并正以两位数的速度激增。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红火的业务之一。为争夺客户,许多办理汽车贷款业务的经销商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条件。如无需担保人、无需保险费、甚至提出零首付等,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有资料显示目前已有30%私车贷款无法收回,发展下去后果将十分严重。
  二、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汽车工业已被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可否认,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的作用。但以上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将遇到的问题作了分析,分析表明,前景不容乐观,要使我国的汽车工业真正的腾飞,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对策。
  1、提高技术含量,以出口为主
  前面分析了我国国内的市场容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好企业,使其走向国际市场。汽车这一行的关联性较大,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较高,我们的企业不要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要以小而精为目标,零部件分散加工。术业有专攻,使得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都各有竞争优势,真正的做到品质有保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每个企业都要加强研发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事关汽车工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政府也要加大对国家级汽车研发基地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投资抵税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做到管理制度公开透明,体现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相结合。汽车行业投资分散由来以久。有关部门一直试图通过加强投资审批、严格行业准入等措施,提高行业集中度,扶持形成几大集团,但效果并不明显。要充分利用市场和经济手段,打破各种垄断,拓宽资金进入途径,降低重组兼并交易成本,为资源合理流动创造条件。要引导鼓励业内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劣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通过收购兼并手段进入汽车行业,避免一味地新建扩建。
  3、针对当前汽车市场的状况,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规范
  首先,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规范企业行为,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价格体系;其次,加强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支持大的汽车企业建立专门金融机构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避免普通经销商经营这一业务带来的风险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与扩张式城镇化进程进行比较,得出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对城镇化的贡献度更高.为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仪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要加强礼仪修养教育,培养“明荣
古人曾把天时、地利、人和定义为战争取胜必不可少的三个关键要素。在今天的商战中,这三要素同样是缺一不可。在重人Pc市场的短短两年时间内,海尔电脑便完成了从行业新军到市场领导者的身份转变。海尔电脑清醒的认识到,“天时”已经具备,但欲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全球化品牌战略,必须在地利、人和等方面大力提升,这也是海尔电脑运营中心从青岛迁入北京的初衷,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Pc市场。  11月28日,海尔电脑在北京
又是一年春来早,一年之计在于春.去年,本刊在新年献辞中倡导,“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之魂;率先,是资本市场奋进之气;引领,是资本市场超越之神”.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
为适应当前企业对供配电防雷人才的需求,加强防雷专业人才业务能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分别从课程教材、教授内容、教授方式、教授考核四方面对本课程提出自己的改
工业用地出让的最低价标准终于出台了,这是中央实施土地新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土资源部2006年12月27日公布《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将全国各县、市(区)土地分成1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9%和53.6%;1-2月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3.5%和98.9%。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信心的提振。市场爆发前夜  2月28日,特斯拉发布最便宜特斯拉车型,售价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4万元)起的标准版Model 3
期刊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战略性工程,它给企业带来无限动力和发展空间.从1983年成立至今,中国石化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正是依靠厚重悠久的文化积淀,依靠企业文化引领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没有一个中国企业不想搭上奥运飞速的列车,从而实现全面提升企业品牌,带来营销跨越式增长的目标。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把握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银行事业的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而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我国银行的发展方向已由国务院制定,将改革的方向设置为借鉴国际先进的银行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