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70年代,克服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转而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并且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学习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技能,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当今中学体育教学重模仿、轻创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总体以“个体学习”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所谓的“合作”也只是优秀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会导致后进生越来越没有信心,这种现状和现代学习观所倡导的理念相悖离。
一、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资源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的。目前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步:第一步,呈现目标以激发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首先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步,组内预习及组间交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任务,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小组成员先展开组内预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交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适时对小组学习的讨论进行点拨。第三步,组间评价和反馈。在之前组内和组间交流的基础上,各组学生都了解了本组及其他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从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其作出评价。此时教师可巡视各小组,在必要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所学知识,强化其合作探究。第四步,创新认识。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合作学习的成果,并检测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适时地做出鼓励和正强化,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更高层次,实现知識的迁移。
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处理好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自由度
集中、统一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两个相互矛盾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注意把握和权衡其尺度[1]。合作学习强调互助与开放,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使学生有充裕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分配学习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学生,而是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提高其合作和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而教师则只需适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并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例如让学生在评价、目标、方法、内容、同伴、进度等多方面进行选择,这样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择优和判断力。
(二)科学分组
科学的合作小组应当将能力不同的学生混搭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促进平衡学习,保证组内成员掌握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据调查,在由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会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其他组员进行知识的探索、教材的理解,以促进巩固和提高原有的知识技能。相反,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就显得比较被动,他们对小组任务表现得较冷淡,这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步十分不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手段上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整体上达到一个基本的身体发展标准和运动水准[2]。
(三)改善评估理念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估过分重视成绩,而最新的教学研究则更加侧重评估学生内在的发展性程度[3]。体育教学中合作模式的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非学业性表现、学生的发展性水平、评估机制的多样化、并强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此外,评估体系应该在遵循新时期课程改革思想的前提下,集中表现出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并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持续原则、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合作学习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
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活动,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营造积极且充满活力的小组氛围,在实际教学时,课堂气氛也必然会相当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共同行为者协变效应”,教学效果也将相应地得到增强。
(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合作学习时的互动交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改善人际交往状况。长期的合作学习能达到完善学生个性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所营造的是一种自由与和谐的气氛,学生更愿意完全融入体育课堂学习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迁移知识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是合作学习的宗旨,教师应当起到参与、咨询和设计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使学生服从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转化为促进和参与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便有了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在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4]。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的整体性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情感因素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认知因素就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产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因此,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合作沟通和具有强大团队精神的人才。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京华,杨馥卿,韩红梅.合作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2-115.
[2]王军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3:45.
[3]黄旭.中学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视角[J].群文天地,2012,8.
[4]郭红.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32.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当今中学体育教学重模仿、轻创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总体以“个体学习”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所谓的“合作”也只是优秀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会导致后进生越来越没有信心,这种现状和现代学习观所倡导的理念相悖离。
一、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资源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的。目前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步:第一步,呈现目标以激发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首先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步,组内预习及组间交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任务,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小组成员先展开组内预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交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适时对小组学习的讨论进行点拨。第三步,组间评价和反馈。在之前组内和组间交流的基础上,各组学生都了解了本组及其他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从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其作出评价。此时教师可巡视各小组,在必要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所学知识,强化其合作探究。第四步,创新认识。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合作学习的成果,并检测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适时地做出鼓励和正强化,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更高层次,实现知識的迁移。
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处理好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自由度
集中、统一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两个相互矛盾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注意把握和权衡其尺度[1]。合作学习强调互助与开放,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使学生有充裕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分配学习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学生,而是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提高其合作和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而教师则只需适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并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例如让学生在评价、目标、方法、内容、同伴、进度等多方面进行选择,这样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择优和判断力。
(二)科学分组
科学的合作小组应当将能力不同的学生混搭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促进平衡学习,保证组内成员掌握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据调查,在由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会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其他组员进行知识的探索、教材的理解,以促进巩固和提高原有的知识技能。相反,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就显得比较被动,他们对小组任务表现得较冷淡,这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步十分不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手段上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整体上达到一个基本的身体发展标准和运动水准[2]。
(三)改善评估理念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估过分重视成绩,而最新的教学研究则更加侧重评估学生内在的发展性程度[3]。体育教学中合作模式的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非学业性表现、学生的发展性水平、评估机制的多样化、并强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此外,评估体系应该在遵循新时期课程改革思想的前提下,集中表现出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并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持续原则、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合作学习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
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活动,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营造积极且充满活力的小组氛围,在实际教学时,课堂气氛也必然会相当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共同行为者协变效应”,教学效果也将相应地得到增强。
(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合作学习时的互动交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改善人际交往状况。长期的合作学习能达到完善学生个性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所营造的是一种自由与和谐的气氛,学生更愿意完全融入体育课堂学习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迁移知识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是合作学习的宗旨,教师应当起到参与、咨询和设计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使学生服从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转化为促进和参与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便有了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在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进入快乐学习的境界[4]。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的整体性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情感因素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认知因素就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产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因此,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合作沟通和具有强大团队精神的人才。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京华,杨馥卿,韩红梅.合作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2-115.
[2]王军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3:45.
[3]黄旭.中学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视角[J].群文天地,2012,8.
[4]郭红.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