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的中国人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
  我们对于时间的盲目感,使得人生被不断地加速。我们着眼于“跟进”人生的每一步骤,恨不得20岁就能取得40岁的成就,为此常常忙得昏天黑地,一心只想得到,却不知道为何如此着急。
  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我们的座右铭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01由“贫瘠”促生的“贪婪”
  文/黄玺庆(资深博主)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huangxiqing
  人们之“急”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还为了获得更多的欲望满足。“急”是人迫切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安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构成这种心态的关建点有两个:一个是目标的设定,一个是达到目标的迫切性。
  社会保障体系的匮乏与不健全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人们便不得不表现得急不可耐,尤其对于挣钱这事儿而言。
  成名是为了更好地挣钱,掌权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仿佛只有拥有了财产或财富,心里头才能感觉到有一点安全。可是许多人发了财后,心灵却更加不得安宁。因为别人比他挣得还多,于是只好更加急吼吼地上路,去赚取更多的财。
  人的需求和欲望总是那样漫无止境,可理想虽美好,现实却骨感。欲望的无限性与实现的局限性成了引起人们心理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当今中国,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心理平衡。财富的价值导向使得全社会物欲横流。
  对许多人而言,推开门来,门外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名,一个叫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么看重“名”和“利”,不就是为了好好地活着吗?可让自己总是处于不安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又怎么能算是好好地活着呢?
  “急”,“心”上有一个“刍”字,“刍”在古时候是指喂牲口的草。心中长满了这样的草,心灵怎会安宁?
  02“着急”不能加速人生,反而“欲速则不达”
  文/陈漠(杂志主笔) 博客链接:http://Kbill.blogbus.com/
  急的心态带来了什么?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我们迎来了更多的灾难和意外,更低的效率和更坏的结果。
  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
  可以快,就绝不能慢。有了比较,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中国人急不可耐,又因欲求未满而耐心等待,焦躁不安又心安理得。
  中国人的时间观,自近代的三次提速之后,已经停不下来了。我们需要的是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不知不觉患上了“烦躁症”。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你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你就被社会抛离了;如果你现在乖乖排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插队,抢走你的位置。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变得急躁,也全然不顾规则——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规则,抓到手的才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我们就像在超市收银台前的购物者,推着购物车在几条长龙之间踯躅,无论排队还是不排队都是两难。插位加塞挤来挤去,一分钟也不愿意等,焦躁不安。
  而且,我们总觉得别人排的队比我们的快。
  03掉进钱眼,迷失了幸福
  文/邱震海(作家、时政评论员) 博客链接:http://peterq.blog.ifeng.com/
  谈幸福,在今天的很多场合成了—种时髦。我无意追问这—趋势的来源,我感兴趣的只是,为什么中国越发展,很多人越觉得自己不幸福?
  今天的中国,普通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价格上涨感受加剧,生活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有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中国连续9年出现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现象。
  人们每日像是永动机一般奔走不休,急着去上班讨生活,急着去赚钱改善生活,一刻停不下来。“活着不容易”,更别提钱能实现的价值感了,这恐怕是许多中国城市人的共同心声吧?
  我们似乎很少真正关心自己除实际生活之外的快乐程度。有人曾这样形容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区别:“藏人应从汉人那里多学习一点如何赚钱,汉人则应从藏人那里多学习一点如何快乐。”
  显然,汉人有极强的致富愿望和能力,然而我们却似乎不太懂得如何快乐。没钱的时候,我们不快乐,因为没钱;有钱了,我们还是不快乐,因为钱不够,或者别人比我们更有钱,或者钱的分配机制尚不公平。
  总之,我们的快乐标准基本上是围绕着钱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藏人则似乎不怎么懂得赚钱,而且也不在乎是否有钱。他们看重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这种满足和快乐往往根本就不来自金钱和财富。
  微文摘
  “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文/佚名
  有人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到那个人身边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但这句话或不只关乎职业生涯,也关乎生活智慧。
  在18岁-23岁那段时间,我很没出息的爱翻阅名人履历。每知晓一个佩服、羡慕嫉妒恨的人,便去搜寻他的经历——几岁硕士毕业?何时修完的博士?多大年龄开始在职业领域崭露头角?何时达到今日的成就?
  年龄,年龄,年龄,那是一种对时间的焦虑。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不知多少人。
  所有的名人书籍、讲座都告诉我,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成事情。但是,你问一个刚刚告别机械枯燥的高中生活,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刚起步的年轻人,他想要什么?他想要优异的成绩、同学间的声望、漂亮的女朋友,他还想要毕业后找到令人称羡的工作,尽快赚钱、成名、成功。
  后来我时常觉得,20岁出头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可能是一件幸事。
  但你一定朦胧地知道自己是谁,对什么事感兴趣吧?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真的是灾难了。
  知道对什么事感兴趣,就一点点做起来吧。无论多少声音试图扭转你,说你热爱、着迷的这件事情,没钱途、没前途、没发展、没出息,都请悠悠地对他(她)说:Fuck off,this is my own life.
  不为什么,因为热爱。千金难买热爱。
  (摘自雅虎网站)
其他文献
烈日炎炎,男人却用破旧的黑色风衣把自己的脸紧紧地包裹住,神神秘秘地来到街头画家的画摊,用灰暗的手接过画家的新作,留下几百元便匆匆离开。
我们坐在沙发上,像个土豆一般,不停地转换频道,不时被各式男男女女、当红明星逗得哈哈哈大笑,但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快乐?我们常常感到迷惑,电视里那么热闹的一切,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