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塑造学生体育精神,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课程处于边缘化,教学时间被挤占,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学氛围沉闷、压抑,让学科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初三这一年,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精神紧张,学习负担重,很难将心思放到体育课上,让教学工作“雪上加霜”。基于此,本文以初三体育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教学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三体育;教学途径;教学困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这些“副科”也得到公正的对待,有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但如何教学成为了教师们热议的话题与终身致力于探究的话题,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败,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学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肯定,且教师们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为之后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
初三的学生有着繁重的课业负担,精神紧张,时间短暂,部分学生无心进行体育锻炼。其实,健康的身体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地进行考场,发挥正常,因此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了笔者思考与探究的话题。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更为侧重实践操作,体能训练,因此时间长、量大的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程常有的事情,但到了初三阶段,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减少了训练的时间与练习的量,避免学生体力透支,影响下一堂课的听课效率。如,在学习《足球》这一课内容时,按着以往的教学习惯,笔者会要求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激活身体机能,做好热身运动,但现在只要求学生跟随笔者做热身运动,使身体灵活起来即可,无需过量的运动,此外笔者还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脚内侧传球花样练习,或设计“老鹰抓小鸡”“抢凳子“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还会邀请兄弟班的学生前来挑战,用竞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劳逸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理解学生,知道初三学年学习压力大,因此自觉地减轻了训练的量,避免透支学生的体力,还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以期能聚焦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其从繁忙的课业中获得片刻的喘息。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分散体育锻炼的压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学生为了节省学习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达标,结果经常生病,耽误了更多的时间,其实,笔者认为初三学年虽然忙碌,但学生还是有片刻的休息时间,与其聊天、睡觉不如用来锻炼身体,这样既能丰富课余生活,还能提升身体素养,一举两得,值得尝试。当然,如果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专门练习体育项目更好,能分散体育教学压力。
在学习《花样跳绳》这一课内容时,增强学生体能,掌握花样跳绳技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且跳绳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随时可以练习,因此笔者不要求学生课堂上拼命地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周练习计划,将课下时间也涵盖其中,如大小课间、上下学时间,吃饭前等等,只要有时间就练习,分散了练习的难度,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值得肯定。遇到学生不肯练习,不认真练习的情况,笔者会讲道理,摆事实,从思想上扭转学生的观念,继而带动行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常锻炼的好处并从中受益。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也知道初三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会教授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练习,将功夫下到日常。
三、锻炼应试的能力,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体育也是中考测试内容之一,因此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稳定学生考前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会在考前为学生反复讲解注意事项,会假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供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夯實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有能力应对考试。
如,在学习《田径》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耐力,让学生有实力应对800/1000米长跑测试。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重点讲解了一些考前注意事项,包括准备活动,呼吸方式,跑步姿势以及赛后纾解行为等等,让学生能以良好的状态进行体育锻炼,也为其更好地应对中考测试打好基础,养成习惯。当然,学生考前有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取得更好地成绩,但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症,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出现身体不适,让学生无法参与到考试项目中,因此还需要教师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正确看待考试,以愉快而期待的心情迎接考试的到来。
综上,如何顺利地渡过初三这一学年是各科任课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面临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多方探索,终有所获,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元怀.浅析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时空,2014(13).
关键词:初三体育;教学途径;教学困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这些“副科”也得到公正的对待,有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但如何教学成为了教师们热议的话题与终身致力于探究的话题,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败,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学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肯定,且教师们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为之后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
初三的学生有着繁重的课业负担,精神紧张,时间短暂,部分学生无心进行体育锻炼。其实,健康的身体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地进行考场,发挥正常,因此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了笔者思考与探究的话题。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更为侧重实践操作,体能训练,因此时间长、量大的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程常有的事情,但到了初三阶段,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减少了训练的时间与练习的量,避免学生体力透支,影响下一堂课的听课效率。如,在学习《足球》这一课内容时,按着以往的教学习惯,笔者会要求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激活身体机能,做好热身运动,但现在只要求学生跟随笔者做热身运动,使身体灵活起来即可,无需过量的运动,此外笔者还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脚内侧传球花样练习,或设计“老鹰抓小鸡”“抢凳子“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还会邀请兄弟班的学生前来挑战,用竞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劳逸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理解学生,知道初三学年学习压力大,因此自觉地减轻了训练的量,避免透支学生的体力,还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以期能聚焦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其从繁忙的课业中获得片刻的喘息。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分散体育锻炼的压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学生为了节省学习时间,不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达标,结果经常生病,耽误了更多的时间,其实,笔者认为初三学年虽然忙碌,但学生还是有片刻的休息时间,与其聊天、睡觉不如用来锻炼身体,这样既能丰富课余生活,还能提升身体素养,一举两得,值得尝试。当然,如果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专门练习体育项目更好,能分散体育教学压力。
在学习《花样跳绳》这一课内容时,增强学生体能,掌握花样跳绳技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且跳绳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随时可以练习,因此笔者不要求学生课堂上拼命地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周练习计划,将课下时间也涵盖其中,如大小课间、上下学时间,吃饭前等等,只要有时间就练习,分散了练习的难度,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值得肯定。遇到学生不肯练习,不认真练习的情况,笔者会讲道理,摆事实,从思想上扭转学生的观念,继而带动行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常锻炼的好处并从中受益。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也知道初三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会教授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练习,将功夫下到日常。
三、锻炼应试的能力,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体育也是中考测试内容之一,因此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稳定学生考前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会在考前为学生反复讲解注意事项,会假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供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夯實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有能力应对考试。
如,在学习《田径》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耐力,让学生有实力应对800/1000米长跑测试。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重点讲解了一些考前注意事项,包括准备活动,呼吸方式,跑步姿势以及赛后纾解行为等等,让学生能以良好的状态进行体育锻炼,也为其更好地应对中考测试打好基础,养成习惯。当然,学生考前有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取得更好地成绩,但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症,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出现身体不适,让学生无法参与到考试项目中,因此还需要教师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正确看待考试,以愉快而期待的心情迎接考试的到来。
综上,如何顺利地渡过初三这一学年是各科任课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笔者面临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多方探索,终有所获,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元怀.浅析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时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