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围手术期间抗菌性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1妇产科手术对阴道内菌群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寄生,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达26种以上。常见的G+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G-杆菌:大肠杆菌等;厌氧菌:消化球菌等。菌群主要分布在阴道壁,部分在宫颈。正常情况下,寄殖菌群相互抑制,处于平衡状态。当内环境发生改变,如手术创伤等,可致菌群失衡,毒力强的病原菌明显增加,为术后感染提供了条件,而这类感染大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以葡萄球菌屬、大肠杆菌等多见,在2/3以上的感染病例中可分离到厌氧菌,常见的为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临床可表现为产褥感染、术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等。故对于某些妇产科手术,特别是那些手术操作时间长、有潜在盆腔感染的手术,经阴道操作以及术后需较长时间保留各类引流管的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有积极意义。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适应证
  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本身的清洁程度有密切关系。清洁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约为2%,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可高达40%。我们不主张任何妇产科手术一律给予抗菌药物,这失去了预防性应用的意义,且滥用抗菌药物不但增加了院内耐药菌株产生的可能性,而且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3.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原则选择预防性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是否有适应证? (2)应用的抗菌药物针对哪几种致病菌,这些致病菌的敏感性如何?明确这两个问题后,针对不同情况,应选择不同的药物。总的原则为:(1)运用杀菌剂;(2)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3)易于给药,价格低廉。
  3.2妇产科围手术期常用的抗菌药物
  3.2.1头孢唑啉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菌及G-菌均有抗菌活性,但对G-菌作用则相对较差,对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本品肌注0•5g,1h后达血药质量浓度峰值32 ~ 42mg/L。20min内静脉滴注本品0•5g,血药峰质量浓度为118mg/L,有效质量浓度持续8h,血清半衰期为90~120min。胎儿血药浓度为母体的70%~90%,乳内含量低微。
  3.2.2哌拉西林为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抗菌作用较强。3•2mg/L哌拉西林可抑制约70%大肠杆菌、100%的奇异变形杆菌、81%的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82%的绿脓杆菌。奈瑟菌素及多种厌氧菌对本品高度敏感。本品lg肌注1h达血药峰质量浓度52•2mg/L,1g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的血药质量浓度分别为142mg/L、58mg/L,6h后分别为0•6mg/L、0•5mg/L。三种给药途径的清除率半衰期均为1h左右。
  3.2.3硝苯咪唑类化学合成抗菌药,对G+及G-厌氧菌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常用的有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前者价格低廉,疗效良好,予以推荐。注意该类药物孕3个月内孕妇及乳母禁用。静脉注射0•5g,10~20min后血药峰质量浓度约为50mg•mL-1,蛋白结合率小于20%。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停药后可自行消退。替硝唑对厌氧球菌、脆弱类杆菌及梭杆菌属的作用较甲硝唑为强,不良反应少而较轻微。
  3.2.4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对金葡菌、各组链球菌和G+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除脆弱类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具有相当的抗菌作用。经肠道吸收,250mg在给药3~4h后达峰质量浓度,平均为0•3mg/L。每12h静滴1g,8h后血药质量浓度维持在4~6mg/L。
  3.2.5庆大霉素由放线菌属小单孢菌发酵产生,对G+和G-细菌包括绿脓杆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其MBC约为MIC的2倍。肌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质量浓度高峰在30~60min到达。一般认为其有效血质量浓度为4~8mg/L,不宜超过10mg/L,血半减期约2~3h。成人一次静脉80mg(30min内滴注),平均血质量浓度为4~6mg/L,快速静脉滴注后即刻血药浓度可较高,但1h后血药浓度与肌注相似。临床其可与其他药一起联合运用于预防感染。
  4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机
  4.1清洁手术感染的主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在污染发生之际或其后立即出现于组织中,并在组织及周围血管中保持较高的抗菌药物浓度,以杀灭可能已侵入的细菌。一旦伤口闭合,污染终止,就不需要继续用药。故应在术前0•5h或麻醉开始时注入静脉。
  4.2清洁-污染和污染手术术前30min开始宜用头孢唑啉1g加甲硝唑0•5g或哌拉西林2g静脉滴注,术后同量,每6h 1次,共4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克林霉素600mg加庆大霉素80mg静滴,术后同量,每6h1次(克林霉素)及每8h1次(庆大霉素),共24h。
  4.3剖宫产术于夹住脐带后静注头孢唑啉1g即可,如羊膜破裂时间较长(>18h)或反复阴道检查至手术时间较长(>9h),术后可每8h 1次,同量,再用2~3次。
  4.4宫腔小手术如人流术(1~3个月)等,一般情况下,不必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但对于曾有慢性盆腔感染性疾病、淋病、多个性伴侣的病人,可术前2小时口服多西环素200mg或罗红霉素0•5g,术后多西环素100mg或罗红霉素1g口服。
  总之,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远较治疗用药者为少,不规范的预防用药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故在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前需慎重考虑,一旦使用,疗程越短越好,同时应严格执行手术的无菌操作,此乃减少感染的根本。
  
其他文献
用MATLAB分别对最小二乘恒模算法(LS-CMA)和多目标最小二乘恒模算法(MT-LSCMA)这两种典型的恒模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根据仿真数据,得到了各个参数与方向图主瓣宽度的关系曲
针对以往设计的电荷耦合器件(CCD)驱动电路存在着体积大、易受干扰和工作频率低的缺点,设计出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技术的CCD驱动电路,可用于不同型号的CCD,同时
药房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医院的必备,结合药房库管理系统软件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药库日常工作管理,对于医院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设,医院的用药安全,药品的库存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用VHDL语言设计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群同步算法及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为了给印刷品生产中的质量在线检测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高清晰CCD摄像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印刷品质量高速在线检测系统设计方案.在实际测试中取得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