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当今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下产生的弱势群体,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给予关注,特别是针对农村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模式的新观念和新方式,可以帮助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这会大大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出,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增长数量,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助力作用,在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对当前背景下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新模式提出发展建议,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全面、健康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帮扶贫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165
农村贫困问题是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党中央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政策,意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科学扶贫。农村留守儿童也是我国发展的未来之材,必须慎重引导对待,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旨在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守护美好家庭成长环境,为塑造留守儿童健康品格助力。
一、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学业消极,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学质量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缓,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农村已经普及,农村居民在孩子课业上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教学模式只能满足当前的应试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存在的一些落后观念,老师的差别对待,家长对于学生学业缺乏重视,很多孩子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退学步入社会。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儿童在成长阶段的心思是最为敏感的,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因为与身边的亲人早期缺乏沟通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较为孤僻,情感意识比较淡漠,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看到身边同学有家长接送,可以吃好东西,穿新衣服的时候内心难免会觉得自卑,如果身边没有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疏导,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躁等消极情绪,放任发展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一系列不好的思维和行为活动,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儿童的学习行为是在不断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一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缺乏社会的关怀,导致孩子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同理心,从而引发行为问题。其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注,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的日常生活交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负责,但是这种“隔代”或者“寄养”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职能,只能给予孩子物质的支持而缺乏情感的培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三是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每一个班级中老师要负责的学生数量庞大,很难将爱和指导均匀分布在每个孩子身上,并且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发展。
二、新时期精准扶贫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的发展策略
1.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较为落后,更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长效机制,首先就要解决农村学校的设施问题和师资力量配置问题。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落实,给予学校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合理规划教学设施资源配置问题,加强学校教师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培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规划好教学任务,提高关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方面专业应对的能力。此外,学校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获取家长信任,争取家长配合,以做好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工作。
2.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农村拥有留守儿童的贫困家庭应当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针对需要落实策略,比如说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帮扶,去乡村任教,将先进的教学知识带入乡村,努力改善教师和志愿者生活环境和工作福利,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让老师们有更高的管理动力,此外,还要从经济角度出发,给予学校和贫困留守儿童家庭一定的教育补助,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设立校园图书室、心理室等活动区域,让孩子有转移注意力的空间,丰富生活色彩。
3.加强经济辅助与观念引导,减少外出务工。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角色,当前没有任何有效手段可以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所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关键是引导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與联系。应当在当地加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的有关宣传,号召家长改变育儿观念,将与孩子的沟通放在重要地位,即使远在他乡,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多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孩子父母回乡创业,或者为孩子父母返乡提供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创建更好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减少外出务工,让孩子有更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三、总结
新时期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必定向更加快速、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经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环,政府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为留守儿童构建更加高效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出一片更加明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姜丽.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贫困及精准扶贫路径分析[J/OL].兰州学刊:1-12[2020-05-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015.C.20200515.1635.004.html.
[2]吕家云.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20(10):75-76.
[3]许多祯,潘玲.农村“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的策略[J].学周刊,2020(15):191-192.
[4]张欣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6):40-41.
[5]沈燕,曾美霞,唐媛媛,王亚迪.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7):235.
[6]潘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20(06):45-47.
[7]苏玉桃.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01):162-163.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帮扶贫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165
农村贫困问题是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党中央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政策,意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科学扶贫。农村留守儿童也是我国发展的未来之材,必须慎重引导对待,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旨在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守护美好家庭成长环境,为塑造留守儿童健康品格助力。
一、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学业消极,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学质量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缓,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农村已经普及,农村居民在孩子课业上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教学模式只能满足当前的应试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存在的一些落后观念,老师的差别对待,家长对于学生学业缺乏重视,很多孩子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退学步入社会。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儿童在成长阶段的心思是最为敏感的,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因为与身边的亲人早期缺乏沟通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较为孤僻,情感意识比较淡漠,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看到身边同学有家长接送,可以吃好东西,穿新衣服的时候内心难免会觉得自卑,如果身边没有监护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疏导,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躁等消极情绪,放任发展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一系列不好的思维和行为活动,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儿童的学习行为是在不断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一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缺乏社会的关怀,导致孩子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同理心,从而引发行为问题。其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注,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的日常生活交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负责,但是这种“隔代”或者“寄养”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职能,只能给予孩子物质的支持而缺乏情感的培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三是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每一个班级中老师要负责的学生数量庞大,很难将爱和指导均匀分布在每个孩子身上,并且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发展。
二、新时期精准扶贫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的发展策略
1.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较为落后,更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长效机制,首先就要解决农村学校的设施问题和师资力量配置问题。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落实,给予学校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合理规划教学设施资源配置问题,加强学校教师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培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规划好教学任务,提高关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方面专业应对的能力。此外,学校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获取家长信任,争取家长配合,以做好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工作。
2.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农村拥有留守儿童的贫困家庭应当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针对需要落实策略,比如说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帮扶,去乡村任教,将先进的教学知识带入乡村,努力改善教师和志愿者生活环境和工作福利,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让老师们有更高的管理动力,此外,还要从经济角度出发,给予学校和贫困留守儿童家庭一定的教育补助,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设立校园图书室、心理室等活动区域,让孩子有转移注意力的空间,丰富生活色彩。
3.加强经济辅助与观念引导,减少外出务工。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角色,当前没有任何有效手段可以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所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关键是引导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與联系。应当在当地加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的有关宣传,号召家长改变育儿观念,将与孩子的沟通放在重要地位,即使远在他乡,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多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孩子父母回乡创业,或者为孩子父母返乡提供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创建更好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减少外出务工,让孩子有更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三、总结
新时期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必定向更加快速、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经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环,政府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为留守儿童构建更加高效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出一片更加明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姜丽.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贫困及精准扶贫路径分析[J/OL].兰州学刊:1-12[2020-05-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015.C.20200515.1635.004.html.
[2]吕家云.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20(10):75-76.
[3]许多祯,潘玲.农村“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的策略[J].学周刊,2020(15):191-192.
[4]张欣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6):40-41.
[5]沈燕,曾美霞,唐媛媛,王亚迪.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7):235.
[6]潘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乡村科技,2020(06):45-47.
[7]苏玉桃.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