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网络德育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目前兴起的大量高职学院的网络德育工作现状、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网络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对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这对更好地应用网络技术促进大学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德育 高职院校 思想 现状 对策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互联网已经从“高科技概念”、“舆论宣传的热门话题”等社会兴奋点转而通过宽带、网吧等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而有更多机会接触高新技术的高等院校尤其如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和发展速度很快,但却更多的是投入到硬件和技术建设,而缺乏相应的软件配套和管理机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网络德育工作无法稳步健康开展。
  
  一、高职学院网络德育的现状
  
  据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年轻化的态势。而这个年龄层的上网人群以大学生为主。以上一系列数据和调查表明网络和现代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正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每个人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网络上的交流与沟通是以平等的身份自由进行的,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难以按其意志对网络实施监控。因此各种文化、观念等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全面的冲击。
  1. 高职学院互联网发展迅猛。高职学院由于其后来者身份,对硬件建设更为重视。根据对浙江省几十所高职学院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高职都设立有可上网的公共机房,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公寓也已接入Internet。而使用情况,则是100%的大学生都接触过网络,网络使用过程中,真正直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网络行为比例很低,基本以影视、聊天、游戏为主。
  2. 高职学院相关部门的网络德育的主动意识不够、工作上滞后。按传统的说法是懂网络的不懂思想政治教育,懂教育的又不懂网络技术。由于对网络的陌生,导致教师跟学生无法沟通。师生间的年龄代沟已经从传统走向网络。更有甚者,部分学校由于不了解网络而对其产生恐惧和排斥,以极端管理的方式简单处理,导致网络德育实际效果的空白,相关制度的建设更无从谈起。
  3. 高职学院自身的特殊性。高职学院是一批相对特殊的学校,很多是在最近几年由中职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各种基础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再加上生源基础(学生自身能力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较弱),学校的重点方向往往是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就业而准备,忽略了德育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说是延伸出来的网络德育。
  
  二、网络德育的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更加明确了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文化意识形成的阶段,辨别能力比较弱,而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低俗的信息在网上畅行无阻,使得大学生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的教育和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1.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教育方式带来新的冲击
  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简单化致使传统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论坛和聊天软件普及,几乎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平台,传统德育教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十分机械和单调。所以大学德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二
  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然而,面对着网络的挑战,我们的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传闻都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并存。其次,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如何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我们认为新时期的大学德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改被动为主动,关注网络,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首先,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其次,高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就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主题进行讲座。
  2. 建立红色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原则。
  (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
  3. 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決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其次,随着网络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必须及时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不能采用事后补救的工作方式,而需要采取预防控制。因此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制度上,都需要提前有所准备。做到有技术保障,有制度管理,有队伍落实。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张文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法学刊,2003.4,第20卷第2期.
  [3]孙振,丁立富.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巢湖学院学报,2003,第5卷第5期.
  [4]何尚文.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第60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