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技师学院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开创新局面,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及教学模式,怎样更有效地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已是摆在各技工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已在全国前列技工院校的实践证明,必须高度重视内涵建议及内涵发展之路,才能促进技工教育由量向质的跨越。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管理理念 ;教学模式
Abstract; Technician Colle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is play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ician College is also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how to adapt to the times and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ode, and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h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each mechanic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 mechanic institutions that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he connota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echnical education across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mode
中圖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基本理解
学校的内涵建设应是体现学校发展质的方面的建设。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应始终围绕专业学科建设和高技能人才的修养,那些如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技工学院内涵建设的永恒主题,2000年部分省在办学条件较好的高级技工学校中试点建设技师学院,直接培养技师.以为技工教育改革的亮点;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做决定》中得到认可;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作的章规》(中办发【2006】15号)进一步明确了技师学院在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也为技师学院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办学实际技师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应充分体现按需办学,立足市场服务经济,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加强内涵建设首先要抓好如下方面的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科学专业建设,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生队伍建设,组建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进,全面修订各专业教学模块调整培养模式设进内部机制。
二、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现状分析
1、近几年成立的技师学院多是由各地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成立的,过去一直从事中级工、高级工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培养技师的经验,各学院离技师示范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对探索直接培养技师的办学模式,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进义,选定哪些专业作为切入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怎么有效探索校企合作这条有效途径,怎样打造一支培养技师人才的优秀教学团队,都是摆在各技师学院当前的新课题。
2、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存在问题
供与求的滞后。企业需求适用、实用、到岗就能用的技工,希望学生个个品学兼优。而实际办学中,学校很少专门为某个企业培养工人,因此输送给企业的毕业生能够完全满足要求的比例不高。常规而又传统的教学是技师学院办学的大众化,以校内为主的教学方法、教材教纲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大多数学生到岗位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校与企的滞后。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合,如何合?企业始终没有走到前台,学校始终是一头热,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层面的工作缺位,机制缺位。
学与考的滞后。技师学院培养学生必须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国家职业标准8大类1838个职业(工种),95年编制,99年发布,距今已时隔17年。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现有教材与题库明显不适应,对学生考试考核缺乏针对性。
想与做的滞后。技师学院的内涵建设想要做的事很多,真正做起来难度很大,想的未必就能做到,以推进“一体化”教学为例,师资、教材、设施都会受阻,实施过程中还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就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同样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教与研的滞后。技师学院的教科研、产教研与高职院校比,“研”的成份显然很低,一方面因院校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缺乏研究的平台和体系,示范学校、名人名师、精品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就更差了。
三、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主要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职业院校的同传化,技师学院的竞争动力越来越差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竞争空间越来越小,要寻求新的发展。抓住新的机遇,唯有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大的创新增活力。
1、深化办学方向的改革
一是置新定位培养目标。就学制教育而言,技师学院培养目标应确定在高技能人才上,突出技师、预备技师的培养。严格执行部省规定,对举办知识技能型专业学制教育的技师班必须严格履行批准程序,高举唯有技师学院才能培养技师的大旗,凡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拒之门外,特别对职业院校随心所欲、任意招收技师班的要坚决给予打击。到“十二五”期末。技师学院应由现在培养中、高级工为主过渡到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三分天下”,重点技师学院由现在培养高级工为主提升到培养技师、预备技师与高级工各占“半壁江山”的办学格局。
二是重新定位培养生源。从面上看,技师学院生源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把高中毕业生作为培养对象还是少数。提高生源层次需要勇气,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命,畏首畏尾很难取得成功。同时为解决高中后教育的高等学历问题,又积极探索了成人学历教育,全院现有“成人大专+高级工”、“成人本科+技师(预备技师)”。
三是重新定位培养范围。技师学院应集学制教育与公共实训基地于一体,把事业发展与改善民生、惠及民众相结合,把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切实履行政府购买成果的培训职能,通过培养培训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重点实施好退役士兵的学制培养;再就业人员、创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培训;企业在职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社会各类人员高级工以上的晋级培训;职业院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等,为技师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2、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进深层次校企合作。一般而言,技工教育以教为主用为辅,以内为主外为辅,这种背对背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个性化的要求。如何拆掉校企之间无形的“墙”,使两者面对面,这是深化改革的根本所在。为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推荐就业或顶岗实习,也不是企业来校搞几个讲座,而应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相应知识点、技能点,实现理论與实践的统一,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深度合作。充分体现教学生产化、车间课程化。
扩大“一体化”教学试点。人社部已经开始在全国多个院校试点“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创新之举,关系到将工作任务转化教学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关系到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教学设施与场景的配备,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可选择某个专业全面推行,同是重抓试点过程,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总结提高。
3、深化教科研的改革。
技工教育教科研工作在组织机构、业务体系、政府支持等方面都很薄弱,是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难点。教科研工作应从浅入深,由近及远,以点带面,注重实效。
其一探索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对技师学院来说,高水平示范性建设还是个陌生的话题,显然我们的基础较差,但可以走近路,学习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可尝试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十一五”期间,各地实施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目标中含技工院校,而至今技工院校无一入围。其二加大名师队伍建设力度。大学里有大师,技工教育应有名师。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都得靠名师。没有名师,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科研。技工教育在培养培训教师上,数量不如职教多,时间不如职教长,投入不如职教大,加之技工教育师资队伍普通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机制不灵活、待遇不高等现象,名师队伍建设难度大,但又刻不容缓。要通过开展名师的评聘,引导一大批教师挖掘潜能,进而提升教科研水平。
4、深化政策机制的改革。
加强技师学院内涵建设,政策是导向,政策是保障。
建立公平性教育的政策机制。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技师学院是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同是职业教育,财政供给不公平;同是高中后学制教育,学生待遇不公平;同是政府办学,项目投入力度不公平;同是为了改善民生、惠及民众,招生入学门槛不公平。近几年,在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广泛关注教育公共性的大环境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但从长远来看应尽快出台政策率先解决技工教育长期以来遭受的歧视冷落,将技师学院真正纳入高职教育范畴,解决“进口”中的代码、“出口”中的学历瓶颈。
最后建议各技工院校紧紧围绕高水平院校,示范性专业,精品化课程、名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出台专项措施,加强专家指导,建设专项评价体系,形成资源公用,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上下互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谱写技工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管理理念 ;教学模式
Abstract; Technician Colle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is play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ician College is also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how to adapt to the times and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ode, and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h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each mechanic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 mechanic institutions that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he connota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echnical education across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mode
中圖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基本理解
学校的内涵建设应是体现学校发展质的方面的建设。技工院校的内涵建设应始终围绕专业学科建设和高技能人才的修养,那些如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技工学院内涵建设的永恒主题,2000年部分省在办学条件较好的高级技工学校中试点建设技师学院,直接培养技师.以为技工教育改革的亮点;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做决定》中得到认可;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作的章规》(中办发【2006】15号)进一步明确了技师学院在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也为技师学院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办学实际技师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应充分体现按需办学,立足市场服务经济,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加强内涵建设首先要抓好如下方面的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科学专业建设,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生队伍建设,组建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进,全面修订各专业教学模块调整培养模式设进内部机制。
二、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现状分析
1、近几年成立的技师学院多是由各地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成立的,过去一直从事中级工、高级工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培养技师的经验,各学院离技师示范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对探索直接培养技师的办学模式,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进义,选定哪些专业作为切入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怎么有效探索校企合作这条有效途径,怎样打造一支培养技师人才的优秀教学团队,都是摆在各技师学院当前的新课题。
2、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存在问题
供与求的滞后。企业需求适用、实用、到岗就能用的技工,希望学生个个品学兼优。而实际办学中,学校很少专门为某个企业培养工人,因此输送给企业的毕业生能够完全满足要求的比例不高。常规而又传统的教学是技师学院办学的大众化,以校内为主的教学方法、教材教纲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大多数学生到岗位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校与企的滞后。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合,如何合?企业始终没有走到前台,学校始终是一头热,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层面的工作缺位,机制缺位。
学与考的滞后。技师学院培养学生必须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国家职业标准8大类1838个职业(工种),95年编制,99年发布,距今已时隔17年。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现有教材与题库明显不适应,对学生考试考核缺乏针对性。
想与做的滞后。技师学院的内涵建设想要做的事很多,真正做起来难度很大,想的未必就能做到,以推进“一体化”教学为例,师资、教材、设施都会受阻,实施过程中还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就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同样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教与研的滞后。技师学院的教科研、产教研与高职院校比,“研”的成份显然很低,一方面因院校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缺乏研究的平台和体系,示范学校、名人名师、精品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就更差了。
三、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主要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职业院校的同传化,技师学院的竞争动力越来越差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竞争空间越来越小,要寻求新的发展。抓住新的机遇,唯有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大的创新增活力。
1、深化办学方向的改革
一是置新定位培养目标。就学制教育而言,技师学院培养目标应确定在高技能人才上,突出技师、预备技师的培养。严格执行部省规定,对举办知识技能型专业学制教育的技师班必须严格履行批准程序,高举唯有技师学院才能培养技师的大旗,凡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拒之门外,特别对职业院校随心所欲、任意招收技师班的要坚决给予打击。到“十二五”期末。技师学院应由现在培养中、高级工为主过渡到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三分天下”,重点技师学院由现在培养高级工为主提升到培养技师、预备技师与高级工各占“半壁江山”的办学格局。
二是重新定位培养生源。从面上看,技师学院生源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把高中毕业生作为培养对象还是少数。提高生源层次需要勇气,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命,畏首畏尾很难取得成功。同时为解决高中后教育的高等学历问题,又积极探索了成人学历教育,全院现有“成人大专+高级工”、“成人本科+技师(预备技师)”。
三是重新定位培养范围。技师学院应集学制教育与公共实训基地于一体,把事业发展与改善民生、惠及民众相结合,把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切实履行政府购买成果的培训职能,通过培养培训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重点实施好退役士兵的学制培养;再就业人员、创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培训;企业在职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社会各类人员高级工以上的晋级培训;职业院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等,为技师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2、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进深层次校企合作。一般而言,技工教育以教为主用为辅,以内为主外为辅,这种背对背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个性化的要求。如何拆掉校企之间无形的“墙”,使两者面对面,这是深化改革的根本所在。为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推荐就业或顶岗实习,也不是企业来校搞几个讲座,而应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相应知识点、技能点,实现理论與实践的统一,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深度合作。充分体现教学生产化、车间课程化。
扩大“一体化”教学试点。人社部已经开始在全国多个院校试点“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创新之举,关系到将工作任务转化教学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关系到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教学设施与场景的配备,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可选择某个专业全面推行,同是重抓试点过程,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总结提高。
3、深化教科研的改革。
技工教育教科研工作在组织机构、业务体系、政府支持等方面都很薄弱,是技师学院内涵建设的难点。教科研工作应从浅入深,由近及远,以点带面,注重实效。
其一探索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对技师学院来说,高水平示范性建设还是个陌生的话题,显然我们的基础较差,但可以走近路,学习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可尝试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十一五”期间,各地实施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目标中含技工院校,而至今技工院校无一入围。其二加大名师队伍建设力度。大学里有大师,技工教育应有名师。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都得靠名师。没有名师,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科研。技工教育在培养培训教师上,数量不如职教多,时间不如职教长,投入不如职教大,加之技工教育师资队伍普通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机制不灵活、待遇不高等现象,名师队伍建设难度大,但又刻不容缓。要通过开展名师的评聘,引导一大批教师挖掘潜能,进而提升教科研水平。
4、深化政策机制的改革。
加强技师学院内涵建设,政策是导向,政策是保障。
建立公平性教育的政策机制。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技师学院是高职院校的组成部分,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同是职业教育,财政供给不公平;同是高中后学制教育,学生待遇不公平;同是政府办学,项目投入力度不公平;同是为了改善民生、惠及民众,招生入学门槛不公平。近几年,在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广泛关注教育公共性的大环境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但从长远来看应尽快出台政策率先解决技工教育长期以来遭受的歧视冷落,将技师学院真正纳入高职教育范畴,解决“进口”中的代码、“出口”中的学历瓶颈。
最后建议各技工院校紧紧围绕高水平院校,示范性专业,精品化课程、名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出台专项措施,加强专家指导,建设专项评价体系,形成资源公用,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上下互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谱写技工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