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济南市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新模式应用实例的分析,总结了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新模式的思路、特点和优势,为各地开展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也为理论研究提供启迪和支持,从而共同促进中国污水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 灵活性 操作性 复制性
正文: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凸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环境部门监测,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71起,比上年增加26.7%,其中水污染事件为80起,占46.8%。水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济南市属于二线城市,却拥有了800万以上的人口。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企业的不断增加,污水问题也日趋严重,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泉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济南市历史悠久,多条河道穿城密布,旧城区的城市管网纵横交错,在城市周边建立的水质净化一厂、净化二厂、净化三厂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污水的处理需求,而全部改建城区管网显然不现实。为恢复小清河、全福河、柳行头河、工商河、西泺河等景观河道昔日清澈见底、水草荡漾、鱼儿嬉戏的风貌,济南市政府、公用事业局对景观河道治理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是济南市政府、公用事业局、环保企业对济南市景观河道治理提出的新运作模式。该模式是在城区内根据该区域的污水水质、流量分布、服务区域大小、污水收集管网布置、厂址规划占地面积等技术参数选取不同的污水处理规模和污水处理工艺建立污水处理站,实现统一规划、划整为零、分区治理、点面结合的目标。目前,这一模式已被运用到济南市近期的中水站建设项目中,其效果初显睨端。从2009年开始至今,济南市已形成了13个中水处理站,每个中水处理站根据实际区域情况,采用多样化、先进化、有效化的处理工艺,污水取于河道用之于河道,并在济南市区形成了区域网络和整体覆盖网络,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跨越。
济南市全福河起源于南部山区的浆水泉水库,最终进入小清河,是济南市东部地区重要泄洪通道,沿途有多家省直机关单位及旅游景点。近年来,随着济南市东部城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全福河周边居民区日益增多,由于市东部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全福河周边污水管网管径偏小,现有污水管线超负荷,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全福河,致使全福河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2009年市公用事业局在全福河两个河段上分别进行部分截流,在岸边建立了两个污水处理站。两个处理站采用了不同处理工艺,其中物业管理学院中水站采用了ETS新型处理工艺,南全福中水站采用了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排入河道,河道沿线污水管网输水压力,在补充河道清洁水源的同时,解决小清河河段水质污染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周边环境。
同样,在柳行头河、羊头裕河、东泺河、工商河、西泺河等河道污水治理上,市公用事业局分别在各区段河岸建立了柳行头河中水处理站(采用KIC处理工艺)、羊头裕中水站(采用了MBR膜处理工艺),东泺河中水站(采用了BIODITCH工艺)、工商河中水站(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聚贤片区中水站(采用了A2/O工艺)、广场东沟中水站和西圩子壕中水站(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展丰姿。同时,污水处理与景观河道内河道清理、河岸景观绿化治理、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不仅从根本上消除市内河道污水汇流的脏乱现象,而且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真正实现了整修一条河,形成一线景观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参与,纵观总体,笔者认为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运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单体污水处理工艺灵活多样、便于操作管理。单个中水站可以根据所在片区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占地面积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而不受整个城市污水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按片区划分,单个中水站污水处理量相对比较小,一般在3000-10000m3/d左右,设备少,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二)新型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也是此次13个中水站试点过程中凸现的新的特点。比如在济南市河道治理工程之第六中水站(含运营)项目中采用了ETS新型工艺,该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加入人工强化技术,在系统中营造了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第九中水站(含运营)项目中采用的KIC新型工艺,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中好氧工艺和厌氧工艺必须分开进行不能同时开展的弊端,将厌氧和耗氧工艺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这种模式也将成为未来新型处理工艺的试点平台。
(三)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因单个中水站处理独立片区污水,可以利用原有的城市管网,大大减少了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厂管网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据初步计算,13个中水处理站总污水处理量79000吨,总建设投资费用约1.6亿元,每年减少COD排放量约1.0万吨,相当于一个同等处理能力的大型城市污水厂COD消减量的87.8 %,而中水站的总建设投资费却只占到建设一个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50-60%。除了投资少的优势,建设独立中水站还具有见效快、覆盖广的特点。单个中水站污水取之于河道用之于河道,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直接排入景观河道,起到瞬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易于复制。此种运作模式适应性强,在其他城市和地区也很容易实施,具有易于复制和推广的特点。
当然,增强运营商的责任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做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未来这一模式应用和推广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小型污水處理站联网布点模式,使这一模式规范化、实用化。
综上所述,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不仅可为各地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模式,也为理论研究提供启迪和支持,相信这一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简介:
王巧俏,女,1982年生,二级建造师,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学士。
白春,男,1979年生,烟台大学生物工程学士。
关键词: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 灵活性 操作性 复制性
正文: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凸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环境部门监测,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71起,比上年增加26.7%,其中水污染事件为80起,占46.8%。水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济南市属于二线城市,却拥有了800万以上的人口。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企业的不断增加,污水问题也日趋严重,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泉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济南市历史悠久,多条河道穿城密布,旧城区的城市管网纵横交错,在城市周边建立的水质净化一厂、净化二厂、净化三厂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污水的处理需求,而全部改建城区管网显然不现实。为恢复小清河、全福河、柳行头河、工商河、西泺河等景观河道昔日清澈见底、水草荡漾、鱼儿嬉戏的风貌,济南市政府、公用事业局对景观河道治理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是济南市政府、公用事业局、环保企业对济南市景观河道治理提出的新运作模式。该模式是在城区内根据该区域的污水水质、流量分布、服务区域大小、污水收集管网布置、厂址规划占地面积等技术参数选取不同的污水处理规模和污水处理工艺建立污水处理站,实现统一规划、划整为零、分区治理、点面结合的目标。目前,这一模式已被运用到济南市近期的中水站建设项目中,其效果初显睨端。从2009年开始至今,济南市已形成了13个中水处理站,每个中水处理站根据实际区域情况,采用多样化、先进化、有效化的处理工艺,污水取于河道用之于河道,并在济南市区形成了区域网络和整体覆盖网络,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跨越。
济南市全福河起源于南部山区的浆水泉水库,最终进入小清河,是济南市东部地区重要泄洪通道,沿途有多家省直机关单位及旅游景点。近年来,随着济南市东部城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全福河周边居民区日益增多,由于市东部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全福河周边污水管网管径偏小,现有污水管线超负荷,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全福河,致使全福河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2009年市公用事业局在全福河两个河段上分别进行部分截流,在岸边建立了两个污水处理站。两个处理站采用了不同处理工艺,其中物业管理学院中水站采用了ETS新型处理工艺,南全福中水站采用了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排入河道,河道沿线污水管网输水压力,在补充河道清洁水源的同时,解决小清河河段水质污染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周边环境。
同样,在柳行头河、羊头裕河、东泺河、工商河、西泺河等河道污水治理上,市公用事业局分别在各区段河岸建立了柳行头河中水处理站(采用KIC处理工艺)、羊头裕中水站(采用了MBR膜处理工艺),东泺河中水站(采用了BIODITCH工艺)、工商河中水站(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聚贤片区中水站(采用了A2/O工艺)、广场东沟中水站和西圩子壕中水站(水解酸化池+两级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展丰姿。同时,污水处理与景观河道内河道清理、河岸景观绿化治理、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不仅从根本上消除市内河道污水汇流的脏乱现象,而且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真正实现了整修一条河,形成一线景观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参与,纵观总体,笔者认为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运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单体污水处理工艺灵活多样、便于操作管理。单个中水站可以根据所在片区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占地面积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而不受整个城市污水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按片区划分,单个中水站污水处理量相对比较小,一般在3000-10000m3/d左右,设备少,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二)新型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也是此次13个中水站试点过程中凸现的新的特点。比如在济南市河道治理工程之第六中水站(含运营)项目中采用了ETS新型工艺,该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加入人工强化技术,在系统中营造了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第九中水站(含运营)项目中采用的KIC新型工艺,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中好氧工艺和厌氧工艺必须分开进行不能同时开展的弊端,将厌氧和耗氧工艺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这种模式也将成为未来新型处理工艺的试点平台。
(三)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因单个中水站处理独立片区污水,可以利用原有的城市管网,大大减少了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厂管网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据初步计算,13个中水处理站总污水处理量79000吨,总建设投资费用约1.6亿元,每年减少COD排放量约1.0万吨,相当于一个同等处理能力的大型城市污水厂COD消减量的87.8 %,而中水站的总建设投资费却只占到建设一个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50-60%。除了投资少的优势,建设独立中水站还具有见效快、覆盖广的特点。单个中水站污水取之于河道用之于河道,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直接排入景观河道,起到瞬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易于复制。此种运作模式适应性强,在其他城市和地区也很容易实施,具有易于复制和推广的特点。
当然,增强运营商的责任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做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未来这一模式应用和推广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小型污水處理站联网布点模式,使这一模式规范化、实用化。
综上所述,中小型污水处理站联网布点模式不仅可为各地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模式,也为理论研究提供启迪和支持,相信这一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简介:
王巧俏,女,1982年生,二级建造师,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学士。
白春,男,1979年生,烟台大学生物工程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