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巾帼何须让须眉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着华衣,脚踩高跟鞋,她自信而优雅地步人贵宾席。镜头一转,座无虚席的瓷器市场拍卖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拍卖师口中的数字在不断攀升,从18万元到58万元,最后价格定在61万元落槌,手持8203号的一位女士竞得屏幕上的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得益于此前深入的研究与考证,她自信而坚定,此番的出手志在必得,并早已将此瓶视为囊中之物。这位以“小女子”自称的女藏家是英国BBC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冯玮瑜。以一位中国现代女性藏家为视角切入,关注中国艺术品行业的现状,BBc的眼光无疑是独到的,她们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何为真正意义上的女藏家
  像冯玮瑜这样的中国女性藏家群体,的确是当今拍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大多数男性藏家的沉稳低调不同,中国女性藏家往往更为活跃,更吸引眼球,处在男性藏家西装革履的包围中,始终是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就连BBC幕后拍摄团队的导演都惊叹中国女性藏家聪慧而又果敢的独特魅力,因为在他眼里,她们不再只是简单而粗暴的“买买买”。
  如果仅仅是在艺术市场上“买买买”的女性,还不足以称之为女藏家,或许叫“玩收藏的女性”会更为恰当。藏家不仅仅体现在收藏的规模上,还必须在所收藏的领域有所研究和建树,并对行业风尚和发展有所引领与带动。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真正意义上能称之为女藏家的便更为少数。这是收藏家与收藏爱好者重要的区别。
  正如中国紫檀女王陈丽华,数十年的收藏经历不仅打造出自己的紫檀王国,更是不计投入地建设“国字号”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紫檀家具文化上深耕细作,并不遗余力地向海外广为宣传推广中式家具文化,这样的魄力,方为巾帼不让须眉的大藏家。
  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新时代女性
  可以说,中国大陆的女性藏家也是新時代女性的杰出代表。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决定了这一群女性不同于海外或港澳台地区,她们绝大部分都是“藏一代”,而不是直接继承家族的收藏,故中国大陆的女性藏家涉足收藏的时间也往往较短,相比老一辈藏家,她们是“年轻”而“新生”的。
  但“新生”也可以意味开创和大展拳脚,没有历史的包袱,中国女性藏家在投入收藏后,也往往更为投入,把收藏事业办得风风火火。既为“藏一代”,收藏对她们来讲就如同在白纸上绘画,她们可以关注更前卫、新颖的当代艺术,又或者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带着国际化的收藏视野。
  不得不说,新时代中国女性藏家在外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和收藏事业,对内也是一名承担着更多家庭职责的母亲、妻子,因而女性藏家也往往更注重收藏与自己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她们爱美,也更善用美,并让美陪伴家人、子女的人生。一些女性藏家与丈夫都是收藏爱好者,她们在家庭除了扮演贤内助的身份,在收藏上也有与丈夫并肩而立者,如上海女藏家王薇女士,以系统而丰富的中国油画收藏享誉于中国收藏界,“红色经典”油画更在国内首屈一指,如今更担任着龙美术馆馆长的职责,承担着更为具社会效益的艺术公共教育和推广事业。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覆盖面也愈加广泛。一些女性藏家已不满足于传统收藏圈子小范围的交流与传播,她们希望以自身经验,鼓励更多艺术爱好者参与进来。正如前文所述的女性藏家冯玮瑜,她八行10余年,在自家收藏日益精深后,广泛活跃于各大媒体平台,撰写专栏,参加财经节目,还亲自出书,结合自身收藏经历,把自己的收藏心得分享给更多收藏爱好者,吸引一大批“藏粉”。从客观层面来讲,也为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自身收藏,到大众分享,中国女性藏家以“藏一代”的担当,努力为后来者少走弯路而孜孜不倦地耕耘着,这也是中国女性藏家群体别具一格的特质。
  感性与理智结合,方为上策
  相比男性藏家,也许女性也往往因为自身生理特点,有时显得更为感性,不少女性藏家的收藏往往始于感性的触动,她们愿意为“心头好”不惜狠下重金。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成为收藏领域的“大家”,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需要有系统而科学的规划,除了感性的认识和鉴赏,还需结合理性的收藏手段。
  对于那些想进入收藏领域的女性,冯玮瑜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首先,女性不应局限自身的视野,除了消费高档奢侈品,艺术收藏既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也可以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女性不应认为收藏门槛很高,入门很难,收藏艺术品可以是女性作为家庭理财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它视为继股票、房产之后的又一投资渠道,它是藏在自家的钻石。只要虚心跟随权威的机构或学者学习,并细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入门并非难事。”冯玮瑜经常这样告诉她的“藏粉”们。另一方面,家庭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所能投入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比。在具备一定的收藏规模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按主题性地收藏,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品类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和收藏,又或者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收藏某一门类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收藏体系。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中国女性藏家,那应是“秀外慧中”。她们独立、聪慧,身上洋溢着新时代的气质。也许,她们不一定容貌姣好,但她们一定是美的。她们因藏而美,美在内在,美在涵养。
其他文献
这是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也伴着一个纪念、尊重、平等对待女性的节日。  不知是否因为这样的一些感染,在有意无意之间,这期三月刊也漫溢着与女性相关的香气,不少栏目都给予了这个主题或明或暗的一些回应。  今日女性很幸运地遇见了在学术上被称为“文化创意时代”的好时光,这个时代给每个人提供了多元的发展向度,女性的社会身份因为这样的宽容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自由和个性独立被提倡和实现,收藏就是她们可以表达文化态
期刊
女性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同时段的女性之美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从隋唐的“微胖界”;再到宋、明、清的“纸片人”;从当代艺术中颠覆性的女性形象,再到流行文化中的自拍图像……艺术图像中的女性形象的流变,实际上就是女性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的变迁。而当代女性的独立、自强、坚韧之美也同样能在历史中找到根迹。  追根,当代女性的历史写照  本期封面设计主元素选取的是中唐画家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
期刊
十年来,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民生美术馆、OCAT等美术馆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已经崛起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大多数民营美术馆处境尴尬:烧钱,缺观众,抢大腕。如何生存发展,找到自身的特色和存在价值,始终是众多民营美术馆馆长的心中难事。在99艺术网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上”,民营美术馆的掌门人们聊了目前各自努力的方向。  英国萨奇
期刊
近些年,全国遍地开花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吸引了不少慕名而至的艺术爱好者,但其中不少“爆改厂房”式的艺术园区并没有持续与可扩展的地区性发展模式。这种实质上打着文化艺术招牌的圈地融资行为,普遍在地价上涨后便随即清退艺术家,这种资本至上的发展理念,很少能让文化艺术真正落地生根,现在也面临艺术呈现方式薄弱、土地变迁风险大、既“不接地气”又缺乏文化规划的境况。本期海外,让我们换一种视角看看这几个曾经没落衰败的乡
期刊
2017年5月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中,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拍得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作品《Untitled无题》(1982),创下了美国艺术家作品拍卖史上最高纪录,这也是涂鸦艺术家群体跻身“亿元俱乐部”的纪念性一刻。受到现在国际艺术品藏家年轻化、多元化的影响,街头涂鸦艺术已从一种地下亚文化发展到备受国际艺术界推崇的独立新门类,基斯·哈林、KA
期刊
翁笑雨,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后美国求学,目前在古根汉姆美术馆担任策展人。从小她就没有所谓的“故乡”概念,自由精神仿佛血液一样流淌在她的身体里。说起她如何成为顶级美术馆的策展人,她说既发自本能,也把握住了很多机缘巧合。在美国艺术圈发展多年,因为距离和视角,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察显得客观和坦诚。她说,在之后的历史中,现在中国市场很有可能会被一句话描述为“在2008年到2018年,十年
期刊
对搞评论的人来说,收藏圈从不缺少话题。不过,201 7年由贵州警方侦破的那起席卷全国的书画制假贩假案件,说起来却有点沉重。  沉重到什么程度?有拍卖行的朋友跟我感慨,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细想之,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突飞猛进的近二十多年来,“假拍”和“拍假”一直与这个数百亿体量的细分行业如影随行。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的垄断者,甚至也是一级市场的主力参与者,靠着买卖两头吃的居间业务,早已经在
期刊
中國人笃信如逢太平盛世,便会有凤凰绮丽临世。  在约定俗成里,收藏来界定盛世的存在,而凤凰则是一个应时运而生的特殊族群。  所以在当今盛世的收藏界,一群翅膀留下绮丽华光的凤凰——就是中国女性藏家。  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国女性藏家”的关键词时,所能见到的词条却大多关于国外或古代的女性藏家,当今中国的女性藏家却鲜有报道。毕竟要在一直是男性领地的收藏界争得一席之地,女性藏家甚至是比女性艺术家更为珍
期刊
说到女性与收藏的关系,如果细细品味历史,再细细打量现实,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翻看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崛起,女性拥有了决定财富走向和文化品位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女性介入原来被男性独占的收藏领域成为可能。于是,在不断壮大的收藏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藏家开始“独步天下”。她们不再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以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让收藏界增添了别样的美。  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  最适合用来描述女性藏
期刊
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国宝”一词会歧义大过本意。应该感谢《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普罗大众关注到文博领域,关注到博物馆这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之后的国家公器。博物馆的出现代表昔日王宫贵族的私有财产现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但是就因为春晚特别安排的一个“国宝回家”环节,才让大家重新思考起何为“国宝”的标准。  “国宝”通常认为是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有物品与非物品两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
期刊